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多种生物,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结构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

    组卷:72引用:51难度:0.9
  • 2.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观察植物的结构,得出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之后施旺提出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后人将他们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并加以修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细胞学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3难度:0.7
  • 3.科学家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发现了一种体积比病毒还小、且具有较厚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命名为纳米细菌。下列对纳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5难度:0.7
  • 4.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②乳酸菌内核酸、核苷酸、碱基的种类分别为2、8、8;
    ③不同生物所具有的DNA和RNA有差异;
    ④核酸有遗传、变异、催化、调节、供能等作用;
    ⑤构成DNA与RNA的五碳糖不同;
    ⑥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组卷:30引用:4难度:0.7
  • 5.以下关于有机物水解和氧化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7
  • 6.如下表为某蛋白质(不含二硫键)的相关信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相关基团或氨基酸 数目
    氨基酸总数 108
    羧基的总数 15
    R基上羧基数 13
    氨基的总数 15

    组卷:20引用:8难度:0.7
  • 7.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多,有些含量少,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8.下列关于“水能成为细胞内良好溶剂的原因”的解释,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4难度:0.7
  • 9.如图①②③④表示由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57引用:1难度:0.5
  • 10.内质网负责将多肽链正确折叠和加工成有功能的蛋白质。一些外源性因素(如缺氧)会导致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ERS)。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0引用:2难度:0.7
  • 11.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十几亿年前,一种原始真核生物吞噬了原始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的蓝藻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演变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7

二、填空题

  • 34.盐碱地中所含的盐分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对其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产能的途径,但也是个世界性难题。过去的思路主要是治理盐碱地、让盐碱地适应作物,如今科研人员提出要向选育更多耐盐碱作物、让作物向适应盐碱地的方向转变。比如,在某些地区可以发展具有较强耐盐碱能力的海水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碱地上大多数作物很难生长,主要原因是
     
    ,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在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的浓度从大到小依次是
     

    (2)将普通水稻放在适宜浓度的NaNO3溶液中培养,根细胞吸收一个Na+时会排出一个H+,吸收一个NO3-时会排出一个HCO3-。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NO3-的浓度下降、Na+浓度上升,说明根细胞吸收
     
    的速率更大,培养液中Na+浓度上升的原因是
     

    (3)现欲进一步判断海水稻从土壤中吸收Na+的方式是主动转运还是被动转运;某生物兴趣小组选用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海水稻,设计实验如下,请完善实验思路和实验结论。
    ①实验思路: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海水稻,放入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中。
    b.甲组加入一定量的呼吸酶抑制剂(抑制ATP的合成),乙组
     

    c.一段时间后,测定
     

    ②实验结论:
    a.若
     
    ,说明海水稻吸收Na+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b.若
     
    ,说明海水稻吸收Na+的方式是被动转运。

    组卷:23引用:4难度:0.6
  • 35.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相邻两个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这种化学键不稳定。常用32P来标记ATP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可以通过下列实验来探究哪一个特殊化学键更容易水解断裂。
    作出假设:
    假设1:               
    假设2:A-Pα~Pβ~Pγ中Pα~Pβ之间的特殊化学键更容易水解断裂。
    实验原理:32P标记ATP中某一位置的磷酸基团以跟踪该磷酸。
    实验材料:A-Pα~Pβ~*Pγ(*表示32P标记)、A-Pα~*Pβ~Pγ的、酵母菌提取液(提供适宜的反应环境)。
    实验方法:将上述A-Pα~Pβ~*Pγ、A-Pα~*Pβ~Pγ分别与酵母菌提取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检测对应培养液中的游离磷酸(Pi)及Pi~Pi是否含有放射性。
    结合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设计推测,假设1应为
     

    (2)本实验采用了
     
    法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酵母菌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
     
    (填细胞结构)。
    (3)请根据上述假设及被标记磷酸基团所处的不同位置,在表格中写出对应的预期结果:
    组别  ATP中标记的磷酸基团 预期培养液中Pi或Pi~Pi的放射性
    假设1(Pi) 假设2(Pi~Pi)
    1 A-Pα~Pβ~*Pγ
     

     
     
    2  A-Pα~*Pβ~Pγ
     
     
     

    组卷:13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