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高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在家教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周易》中的《家人》《渐》《蛊》《节》等卦,便是最早讲家庭问题的。之后,先秦的礼法,汉代的家法,六朝以后出现的家训、家规、家仪,以及近人有关家庭教育的论述,都属家教的范畴。此外,散见于经、史、子、集等中的大量有关家教的名言、名篇,无疑也是家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教子义方、严慈相济”的家教原则。家庭教育中,爱子与教子是一对矛盾。传统家教在处理这对矛盾时坚持“教子义方、严慈相济”的原则。“义方”,指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家庭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最大难点就是如何实现“养”与“教”的结合,因此传统家教强调严慈相济。爱护和教育结合起来是家教的重要原则,“无教而有爱”必将铸成大错。
    “孝悌勤俭、耕读传家”的家教规范。以“孝悌”为中心的伦理教育、以“勤俭”为核心的品德教育以及以“耕读”为主体的处世教育构成了传统家教的主要规范。在伦理教育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构成了主要规范;在品德教育中,包括孝亲、明礼、勤俭、慎言等主要规范。此外,在立身处世方面,与古代的农耕社会与儒家崇学重教传统相联系,传统家教重视耕读传家,将耕田与读书看作理想生活方式加以追求,奠定了中华文明中淡泊明志、清廉高洁的生活情趣。传统家教规范中,既有处理家庭、邻里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又有忧先乐后、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当家教规范与家国大义产生冲突和矛盾时,遵循的是舍小德从大德的原则。
    “以身作则、相机而教”的家教方法。在传统教育思想中,老子的“不言之教”,孔子的“正人先正己”,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素丝”说,都是强调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道理。传统家教还注重相机而教,相机而教既包括因时而教,也包括因势利导、因事而教。孟母“断织”、曾子“杀猪”都是因势利导。
    ——摘编自鄯爱红《光大中华民族家教文化》(光明日报2022-02-07)      材料二:
    表一:
    对于当代好家风的认知的认同度
    当代好家风 认同度
    赡养老人,孝敬长辈 85.75%
    夫妻和睦,互敬互爱 73.82%
    勤俭持家,节能环保 69.73%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7.76%
    科学教子,为国育才 55.12%
    民主平等,宽容和谐 52.89%
    热心公益,邻里互助 50.22%
    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35.44%
    表二:
    当代好家风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问题 赞同 不赞同 说不清
    家风家训家教淡化、不受重视,影响了好家风的传承 88.6% 4.9% 6.5%
    不良社会风气侵蚀到家风 86.02% 6.77% 7.21%
    家庭财产纷争增多,严重影响和破坏亲情 83.26% 6.14% 10.6%
    社会上诚信缺失,让孩子诚实善良、助人为乐会吃亏 80.59% 11.31% 8.1%
    父母忙于工作和生计,忽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 84.15% 8.1% 7.75%
    对独生子女不舍得严要求,树立好家风有难度 80.41% 11.04% 8.55%
    父母不能以身作则,无法成为孩子的榜样 86.46% 6.41% 7.13%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或简单粗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文明素质 89.67% 3.56% 6.77%
    老龄社会的到来,使养老敬老的实际困难日益突出 81.48% 7.39% 11.13%
    ——摘编自辽宁省妇联张萍《辽宁省城乡家庭家风调查报告》      材料三:
          弘扬传统家教文化,家庭要自觉行动,把品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越自觉、越科学,家庭教育就越有效。解决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让品德教育回归家庭教育的核心地位。传统家教强调以德为先,把做人作为教育之根本,与“立德树人”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一致性。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家长要增强传承家教文化的自觉性,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家庭教育中,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弘扬传统家教文化,社会要大力倡导将家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要加大对家教文化的研究,对传统家教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优秀家教传统,要注意辨析与舍弃传统家教中诸如等级观念等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因素,将传统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的现代家庭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家教文化的宣传力度,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家长确立起重视弘扬传统家教文化的意识,让每一个家长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弘扬传统家教文化,需要寓教于法、寓教于乐,通过他律与自律的结合推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国妇联、教育部印发了《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要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契机,不断完善维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功能发挥的法律体系,为光大家教文化提供制度保障。在注重寓教于法的同时,还要创新家教方式,寓教于乐。中国古代就非常注重礼乐并举,将礼仪寓于游戏、歌舞和故事等艺术形式中进行教育,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此外,要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配合,将民族性、科学性、人文性、现代性等和谐地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家教文化的现代传承,为时代新人的培育奠定坚实的家教基础。
    ——摘编自鄯爱红《光大中华民族家教文化》(光明日报2022-02-07)(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家教强调的“教子义方、严慈相济”的原则致力于解决好家庭教育最大的难点——“养”与“教”的矛盾,实现两者的结合。
    B.传统家教中重视“耕读传家”的家教规范是与古代的农耕社会与儒家崇学重教传统相联系的,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失去了意义。
    C.传统家教强调以德为先,把做人作为教育之根本,与现代教育中“立德树人”的理念是一致的,应该继续弘扬。
    D.只要将传统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就能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的现代家庭教育体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诸葛亮的“诫子格言”,范仲淹给家人提出的“自立、读书、清俭、行善”八字家风都属于这个范畴。
    B.中国传统家教规范里不仅包括伦理教育、品德教育、处世教育,还包括道德规范、家国大义、法治教育。
    C.从材料二的表一中可以看出,人们在对当代好家风的认同中传统观念、家庭关系占主体,在与时俱进、家国情怀方面还有待加强。
    D.要发挥传统家教文化在今天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需要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多方面齐心协力,取长补短。
    (3)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证明材料一中所谈到的中国传统家教文化特征的一项是
     

    A.司马光《涑水家仪》: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
    B.曾国藩家训: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C.战国齐国田稷的母亲在得知儿子拿来路不明的钱孝敬自己时说:“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D.《郑伯克段于鄢》姜氏宠爱小儿子叔段,致使他“多行不义”,为其兄郑伯所灭。
    (4)简要分析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5)请针对材料二辽宁省妇联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帮助她们制定几个促进好家风形成的方法。

    组卷:7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屈原(节选)
    郭沫若
          郑詹尹[注]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屈 原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 原   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 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 原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郑詹尹复提着灯笼由原道下场。]
    [①大风渐息,雷电亦止,月光复出,斜照殿上。]
          屈 原   啊,宇宙你也恬淡起来了。真也奇怪,我现在的心境又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变换。我想,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啦。(复在殿中徘徊)啊,河伯!(徊徘有间之后,在河伯前伫立)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友,让我再和你谈谈心吧。你知道么?现在我所最担心的是我的婵娟呀!她明明是被人家抓去了的。她是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待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贵重。(稍停)她最能够安慰我。我也把她当成了我自己的女儿,当成了我自己最珍爱的弟子。唉,我今天实在不应该抛撇了她,跑了出来。她虽然在后园子里面看着那些人胡闹,她虽然把我的衣裳拿了一件出去,但我相信那一定是宋玉要她做的,宋玉那孩子,他是太阴柔了。(将神案上的酒爵拿起将饮,复搁置)唉,这酒的气味,我终竟是不高兴。河伯,你是不是喜欢喝酒的呢?你现在的情形又是怎样?我也明明看见,别人也把你抓去了。你明明是为我而受难,为正义而受难呀。啊,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的好呵!(复在神殿中徘徊)
    [此时卫士甲与婵娟由右首出场。屈原瞥见人影,顿吃一惊。]
          屈 原   是谁?
          婵 娟   啊,先生在这儿啦,我婵娟啦!(用尽全力,踉跄奔上神殿,跪于屈原前,拥抱其膝,仰头望之,似笑,又似干哭)
          屈 原   (呈极凄绝之态)啊,婵娟,你怎么来的?你脸上怎么有伤呀?你怎么这样的装束?
          婵 娟   (断续地)先生,我高兴得很。……你请……不要问我。……我……我是什么话都不想说。我只想……就这样……就这样抱着先生的脚,……抱着先生的脚,……就这样……死了去吧。
    [屈原不禁潸然,两手抚摩着婵娟的头,昂头望着天,如此有间。]
    [婵娟始终仰望屈原,喘息甚烈。]
          屈 原   (俯首安慰)婵娟,我没有想到还能够看见你,你一定是逃走出来的,你是超过了死线了。你知道宋玉是怎样吗?
          婵 娟   (仍喘息)他……他跟着公子子兰……搬进宫里去了。
          屈 原   那也由他去吧。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勇敢的人。……那位钓鱼的人呢?
          婵 娟   听说丢进监里去了。
          屈 原   (沉默一忽之后)婵娟,你口渴吧?
    [婵娟点头。]
          屈 原   (两手移去,将案上酒爵取来)这儿有杯甜酒,你喝了它吧。
    [婵娟就爵,一饮而尽,饮之甚甘,自己仍跪于地,紧紧拥抱着屈原的两膝,昂首望之。]
    [屈原以两手置爵于神案上之后,仍抚摩其头。俄而,婵娟脸色渐变,全身痉挛。]
          屈 原   (屈膝俯身,以两手套其颈,拥之于怀)啊,婵娟,你怎样?你怎样?
          婵 娟   (凝目摇头)先生,……那酒……那酒……有毒。……可我……我真高兴……我……真高兴!(振作起来)我能够代替先生,保全了你的生命,我是多么地幸运呵!……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我始终诚心诚意地服侍着你,因为你就是我们楚国的柱石。……我爱楚国,我就不能不爱先生。……先生,我经常想照着你的指示,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可我没有想到,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渐渐衰弱)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代替了你这样可宝贵的存在。先生,我真是多么地幸运呵!……啊,我……我真高兴!……真高兴!……
          屈 原   (紧紧拥抱着婵娟)婵娟!你要活下去呵!活下去呵!婵娟!婵娟!……
          婵 娟   (更衰弱)……啊,我……真高兴!……(喘息与痉挛愈烈。终竟作最大痉挛一次,死于屈原怀中,②殿上灯火全体熄灭,只余月光
    [屈原无言,拥着婵娟尸体,昂首望天,眼中复燃起怒火。]
    (1942年1月11日)【注】郑詹尹:南后郑袖之父,受南后密令用毒酒毒死屈原。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表现出屈原对祖国命运的忧虑,更表现出了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灭亡的无奈和痛心。
    B.“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一句,与鲁迅先生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有异曲同工之妙。
    C.“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表明屈原在与郑詹尹交谈之后对他的印象发生了转变,同时也反映出其一直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D.“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既是对宋玉的批判,也是对婵娟的教导和赞扬,它体现了屈原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詹尹给屈原送去毒酒,并以进为退企图引诱屈原喝下,作者仅用寥寥几笔,就将一个卑鄙、狡诈的反面形象呈现给读者。
    B.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痛快淋漓地抒发人物情感,能引发读者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强烈关注,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特色。
    C.作为屈原形象的诗意补充,婵娟在屈原的教导和感化下,自身人格得以不断完善,更能衬托出屈原作为先觉者的崇高价值。
    D.剧本借古讽今,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它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能激发人们的民族气节和抗争精神投身民族解放事业。
    (3)选文中两处画线的舞台说明都写到了“月光”,分别有什么作用?
    (4)剧中是如何塑造婵娟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8引用:3难度:0.6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讳辩
    [唐]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堤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邱’与‘蓝’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之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选自《古文观止》,略有改动[注释]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不避讳,即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讳。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②不讳嫌名:与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下文“浒”“势”“秉”“机”“谕”均与唐代皇帝名音同音近。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B.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C.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D.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批驳李贺应避讳父名的说法,作者列举了许多典型的例子来谈避讳君主与尊长的名字没有事实根据,如周公、孔子、周昭王、曾参等。
    B.为了充分论证,作者还用了一个假设的例子:如果父亲名“仁”,那么儿子就不能做人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讽刺辛辣,入木三分。
    C.文中从多个角度来设问,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引人深思,富有感染力。如为了证明李贺理所应当能够参加进士考试,作者根据明文律令来设问,说他并没有违犯什么律令。
    D.作者是针对当时避讳的陈腐风气写此文的,目的是为李贺考进士辩解。
    (3)阅读全文,分段概括本文是如何辩驳他人指责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②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组卷:4引用:1难度:0.7

五、基础知识(9分)

  • 10.填入下面文段中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他有些什么心事_________在他的灵魂里,我怕它也许会产生危险的结果。为了防止万一,我已经当机立断,决定了一个办法:他______立刻到英国去……也许他到海外各国游历一趟以后,时时_________的环境,可以替他_________去这一桩使他神思恍惚的心事。

    组卷:29引用:1难度:0.7

五、写作部分(6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台湾有家店就叫“小器”。老板说,就只做小餐桌、小碗、小锅铲,它们很受欢迎。老板钟情自己的“小”,也很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小”,痴迷于扎扎实实在“小”处精耕细作,收获了成功与幸福。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2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