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发布:2024/6/16 8:0: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散养走地鸡的皮色金黄、肉质嫩滑,深受广大食客喜爱。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组卷:17引用:3难度:0.7
  • 2.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图中表示细胞分化的是(  )

    组卷:18引用:10难度:0.5
  • 3.喇叭虫是单细胞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0引用:6难度:0.6
  • 4.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组卷:49引用:6难度:0.5
  • 5.观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组卷:115引用:23难度:0.4
  • 6.生态瓶中有河水、泥沙、水草、小鱼、河虾等,其中能够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是(  )

    组卷:14引用:2难度:0.5
  • 7.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两地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组卷:47引用:7难度:0.5
  • 8.华南国家植物园里培育着珍稀濒危植物红花报春苣苔,该植物开紫红色的花,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据此判断,红花报春苣苔属于((  )

    组卷:16引用:4难度:0.8
  • 9.小陈播种了几颗花生种子,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3引用:3难度:0.5
  • 10.如图为玉米种子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21引用:3难度:0.5
  • 11.海草是地球上唯一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它所形成的海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下列不属于海草对生物圈的作用的是(  )

    组卷:133引用:5难度:0.7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 33.温室效应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海洋温度上升,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广东某海洋研究团队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对龙须菜(一种海藻)生长的影响,将健康无损的龙须菜等量分装到12个培养瓶(每组3瓶),平均分成4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
    甲组 390μL/L 20℃
    乙组 700μL/L 20℃
    丙组 390μL/L 24℃
    丁组 700μL/L 24℃
    (1)每组选用3瓶龙须菜,而不是1瓶,目的是
     
    ;连续培养10天后,记录并计算各组龙须菜鲜重的
     
    ,绘制成曲线图。
    (2)甲组和乙组形成对照实验,可探究
     
    对龙须菜鲜重的影响,据题实验数据可知,乙组龙须菜的鲜重比甲组的
     
    (选填“大”或“小”),说明高浓度二氧化碳能
     
    (选填“促进”或“抑制”)龙须菜的生长。根据乙组和丁组的对照实验可知,说明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能促进龙须菜的生长。
    (3)实验结果表明,龙须菜更适合在
     
    组的条件下生长,该实验结果也最能模拟温室效应对龙须菜生长情况的影响。
    (4)龙须菜通过
     
    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起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的影响下,可以尝试开展大型海藻规模栽培,增强海洋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同时能减缓
     
    的影响。

    组卷:13引用:3难度:0.7
  • 34.2022年12月,《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多年生稻研究成果成功入选该榜单。这是全世界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

    (1)长雄野生稻和一年生水稻杂交产生多年生水稻,这种杂交育种获得多年生水稻的方式属于
     
    (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水稻多年生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2)培育多年生水稻最重要的是把野生稻的“深根系”性状转移到水稻中,使到水稻能经受住严寒的冬天。假设多年生水稻的“深根系”和“浅根系”是一对相对性状,深根基因用A表示,浅根基因用a表示。现用基因组成都为Aa的亲本进行繁殖,理论上其后代中,“深根系”的基因组成有
     
    (填基因型),“浅根系”水稻所占比例是
     

    (3)多年生水稻由于多年生的特点同时也带来了虫害多年的连续威胁,其中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而在长期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的过程中监测到稻飞虱对吡虫啉从具有低水平抗药性慢慢达到极高水平抗药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黑色为具有抗药性强的个体)

    ①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
     
    (填序号)。
    ②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a、稻飞虱具有很强的
     
    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b、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c、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而生存下来,这就是
     
    。抗药性强的个体在繁殖过程中能将抗药性强的基因传递给后代,这种现象称为
     
    ;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
    (4)研究人员引蛙、鸭入田,利用它们的捕食来控制害虫、杂草的数量;排出的粪便经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盐还能被水稻的重新利用。说一说这一举措有哪些好处。
     
    (合理即可)

    组卷:18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