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2018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11/23 9:0:2
一、基础测试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磅礴 wēi yí 岷山 云yá 组卷:2引用:1难度:0.9 -
2.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
(2)乌蒙磅礴走泥丸
(3)三军过后尽开颜组卷:6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92引用:2难度:0.8
-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找出诗中押韵的几个字:
(2)用“/”标出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诗歌中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诗句是
②这首诗只用8句56个字,就高度概括而且艺术地反映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它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你依照第一幅画面的概括方法,各用4到5个字概括出另外四幅画面。
腾越五岭-
(4)本诗哪些句子是直接抒情?哪些句子是情景交融?
(5)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所展现的画面。
(6)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是全诗的总纲,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描写连绵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诗人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高大形象和大无畏精神。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暖”一“寒”两相对照,描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两种异乎寻常的艰难险阻,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并照应首联,抒发了红军战士把“万水千山”视为“等闲”的豪情壮志。
D.尾联写长征最后的路程,是全诗的高潮,表现了三军已全部越过岷山的喜悦。“更喜”二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组卷:20引用:1难度:0.9 -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1)上阕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七律 长征》中“
(4)有人说,现在我想吃苦也吃不上了,长征精神只好作为纪念。而一位名叫小林和文的日本姑娘,却为了体验艰辛来到中国独走“长征路”。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说说你的看法。组卷:17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