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德强学校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7/18 8:0:9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大气,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大海大气,不拒绝点滴清澈的泉水抑或浑浊的污水,于是,他的心胸更加广阔,拥有了浩hàn组卷:0引用:1难度:0.8 -
2.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45分)
-
10.阅读《教育课》,回答问题。
教育课
袁炳发 ①又是要钱。母亲知道菲菲是在骗她,女儿这一阵总是变着各种法儿向自己要钱,但母亲犹豫一下还是把钱给她了。菲菲拿到钱,就背起书包着急忙慌地走了。
②母亲开始收拾碗筷,顺手把菲菲脱下的衣服塞到洗衣机里。房间很小,小到几样家具紧紧挨在一起,只要拿起抹布转一圈儿就能擦一遍。老式的洗衣机吱吱啦啦地响着,好像是在播放一首陈年老歌。母亲的手始终不休地动着,等她把衣服拧干搭在阳台上,早晨的事务才算结束了。
③她工作的粮站离家有四站路,步行需要二十几分钟,但无论多累她都是走着去走着回的,她舍不得坐车,她要给女儿攒钱,供她上最好的大学。
④但女儿让她有些失望,这段时间以来,这孩子越来越任性,一点愿望得不到满足,她就又哭又闹的,有时还会把死去的父亲搬出来。
⑤女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攒钱为啥?最后还不是给我花?既然你早晚都要给我,为什么不现在给我?
⑥很多的时候,母亲都无奈地看着女儿,她不知道怎么去说服女儿,她知道即使说了也是白说,女儿有一百句话在那儿等着她呢!她也明白,现在外面的世界诱惑太大了,吃的穿的戴的住的,连成年人都受不住,何况女儿说到底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呢。虽然家里是这种情况,可她也不想太委屈了孩子。
⑦只是在平心静气之后,她又觉得有些对不住死去的爱人。其实女儿从前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的女儿特别心疼母亲,哪怕是买根冰激凌她也非得和母亲分着吃。可不知为什么,自从上高中以后忽然就变了,变得有时候她甚至希望女儿不要长大。她的工作很累,既要负责前台零售,还要到库房取货,五十斤的粮袋背在肩上虽说已经习惯了,但还是把她压得半天也直不起腰。这些女儿都亲眼见过,可女儿的反应很平淡,好像这一切本来就是母亲应该做的。
⑧干了一天的活儿,也站了一天,她回到家里只想坐下来好好歇歇,可女儿马上要放学了,如果进屋吃不上饭又该不高兴了。
⑨此时的母亲觉得女儿仿佛一朵沾了灰尘的鲜花,不擦心有不甘,可擦了又怕碰坏花瓣。
⑩在这个冬天到来的时候,菲菲忽然变得乖巧起来,吃完饭总是主动帮助母亲收拾碗筷,而且总是没话找话地和母亲闲聊。
⑪母亲知道女儿肯定又要有大动作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两年下来她已经摸清了女儿的思路,每次和母亲要过百的钱必须先做好一系列的铺垫。
⑫果然,那天晚饭后,女儿主动给母亲倒了一杯茶,便又赖在母亲身边跟母亲闲聊起来。
⑬母亲微微一笑,说:“闺女,你又该要钱了吧?”菲菲撒着娇轻轻用手推了一下母亲。
⑭母亲说:“说吧,要多少?”菲菲伸出五根手指头,然后一脸期待地盯着母亲。
⑮母亲说五十元不多,我这就给你。菲菲嗔怪地看着母亲,说她要买一双最新款的雪地靴,至少需要五百元。
⑯母亲沉思半天,告诉菲菲她可以满足女儿这个愿望,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马丽也得买一双这样的鞋。
⑰这无疑是给菲菲的奢侈消费计划判了死刑。让马丽花五百元去买雪地靴,这怎么可能?还不如直接让她上天去找嫦娥买得了。母亲说的马丽是菲菲的同学,父亲常年卧床不起,家里的条件很差。她每天放学要干很多的活儿,即使是星期天也要到煤场帮母亲拉煤。
⑱可是母亲这次的态度非常坚决,丝毫没有商量余地。正好赶上星期天,菲菲只好去煤场找马丽。马丽正在帮她母亲拉煤,一辆平板小推车正在上坡。马丽的母亲非常吃力地拉车,绳子被拽成两条笔直的线,而马丽在后面推车,两条腿紧绷绷地瞪在地上。菲菲看呆了。此时天空飘起雪花,母女俩的身影和小推车很快被白茫茫的雪雾笼罩,远远看上去特别感人。
⑲母女风雪中的这个场面,深深地定格在菲菲的大脑深处。
⑳她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那一刻,她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1)在文章的开头,母亲明知道女儿在骗她,为什么还是把钱给了女儿?
(2)选文第⑦段中说女儿“自从上高中以后忽然就变了”,女儿变成了怎样的孩子?
(3)菲菲为了向母亲要钱买雪地靴,具体做了哪些铺垫?
(4)对选文第⑨段的画线句子错误理解的是
A.母亲觉得女儿的本性是好的,只是沾染了一些不好的习气;
B.她不甘心让女儿继续保持这些毛病想要教育女儿来改正缺点;
C.重在表现母亲认为女儿漂亮不忍心批评女儿的心理。
D.又怕在教育的过程中会对女儿造成伤害。
(5)结合全文内容思考,文章结尾处所写的“母亲的良苦用心”不包含的一项是
A.希望她能了解自己的家境,不要再乱花钱。
B.希望她能理解母亲工作的艰难。
C.希望她能像马丽一样帮助母亲承担家庭的重担。
D.希望女儿以后能过上奢侈的生活。组卷:3引用:1难度:0.5 -
11.阅读《“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回答问题。
“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 ①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
②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
③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
④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
⑤A电子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通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读书之美。阅读的方式变轻巧了。
⑥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记忆。曾经翰墨书香,如今电子触屏,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变“轻”,是潮流,不可逆,当然也无须逆。
⑦有人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经典,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
⑧其实不然。“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
⑨人们常说,阅读能滋润精神世界,涵养品格气质,挣脱欲望束缚,使人生变得轻盈。这是阅读的魅力。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B而如人所言“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或许,这就是阅读的“轻重”辩证法。
⑩现代社会的高度数字化,给阅读生态带来空前巨大的影响。大量的碎片、低质、冗余、庸俗信息,伴随数字时代奔流而至,“轻”阅读因此遭受不少批评。的确,真正的阅读应该自带过滤与反省机制,静心。筛选并留下足够优质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馈心灵。所以,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
⑪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不读书,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觉古时月”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冲淡豁达。一个人的成长底色,而所读之书来铺陈。而读书的多寡,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灵家园的广袤或贫瘠。所以,只要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认识你自己”,不管“轻”还“重”,不管是读“著于竹帛“之书还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4月28日)(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中画线句子依次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A
B
(3)阅读全文,找出对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没必要再读纸质书籍了。
B.有人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
C.读书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灵家园的广袤或贫瘠。
D.不管“轻”还“重”,不管是读“著于竹帛”之书还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4)下列哪项不属于“轻”阅读的意义
A.轻阅读能让人生的底蕴变得厚重,能使心灵丰富强大。
B.轻阅读更有助于读者更快捷地获得有分量的优质的阅读内容。
C.轻”阅读指指尖上的轻便而轻灵的电子阅读。
D.轻阅读能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组卷:2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