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
1.临近放假,春节在即。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与名家一起过春节”美文赏读活动。作为语文课代表,你需要帮助同学们一起完成素材准备工作。
ㅤㅤ主持人为开场白制作了电子演示文稿,首页需要插入一副对联烘托节日氛围。同学们对于提供的作品及理由存在争论,需要你来确定。你认为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甲】 【乙】 【丙】 【丁】 组卷:80引用:1难度:0.5 -
2.主持人的开场白中有以下一段文字:
中国人习惯把春节当作一年的起点,即所谓的辞旧迎新。作为岁月的坐标和情感的寄托,春节总是一成不变地来到中国人的生命里。历史上诸多文人墨客以“春节”为主题,写下过无数名篇佳作;①有的记录传统习俗,有的描写喜庆气象,有的抒发个人情感,②那么,在现代名家笔下,春节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1)有同学对画线词语的使用有疑问,你认为以下可以替换画线词语的一项是
A.人声鼎沸
B.见异思迁
C.周而复始
D.大相径庭
(2)有同学对①②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①: ②…… B.①: ②, C.①。 ②, D.①。 ②…… 组卷:57引用:1难度:0.5 -
3.第一组同学推荐了老舍先生《过年》中的语段:
早起拉开窗帘举目望去,一夜之间,外面已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今年冬天雪下得少,似乎缺了一点气氛。这场雪的到来,提示着人们,年已经不远了。是啊,又要过年了,甚至能看到被大雪压弯的树枝也在抖动着春的喜悦。
我的老家在农村。一到腊月,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在村里的供销社,购年货的人络绎不绝。那些传统的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想起来是依然漂亮,那厚厚的纸,散发着油墨的芳香,在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把它当作是年的象征。
(1)该组同学朗读语段时,对两处加点字的字音有疑问,你认为以下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气氛fèn 供销社 gòng B.气氛fēn 供销社 gōng C.气氛fèn 供销社 gōng D.气氛fēn 供销社 gòng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用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济南特有的“温晴”冬景,在《过年》中又把老北京春节描述得那样朴实、亲切、热闹,情景刻画得深刻而负有灵性,传递出老北京的特色风俗文化。不愧是“人民艺术家”!
A.因为表达的是“文字描写细致入微”的意思,所以“细腻”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文字踏实、不浮夸”的意思,所以“朴实”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用文字描写来表现”的意思,所以“刻画”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具有大量聪明才智”的意思,所以“负有”中有错字。组卷:40引用:1难度:0.5 -
4.第二组同学推荐了冰心先生《童年的春节》中的语段: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 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1)你想弄明白语段中“一表三千里”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表”的主要义项有:①计时间的器具;②亲属关系;③外部,外面,外貌。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你认为以下对“一表三千里”的语境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甲】交友广泛
【乙】家里亲属众多
【丙】春节的时间很短暂
(2)该组同学读完语段后写了一段感悟,其中画线的句子存在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一个很温暖很熟悉的春节,浪漫、可爱并且有趣。字里行间,我们 不仅了解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而且感受到了传统春节的习俗。那个小小的我,好像又穿梭到了另一个时空里,享受每一个热闹欢快的新春时刻。组卷:59引用:1难度:0.5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过去的年 我小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过了腊月涯,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对于我们这种焦急的心态,大人们总是发出深沉的感叹。他们的态度令当时的我感到失望和困惑,现在我完全能够理解了。过年意味着小孩子正在向自己生命过程中的辉煌时期进步,而对于大人,则意味着正向衰朽的残年滑落。
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样粮食——其实只需七样,不可缺少的大枣算一样。据说在从前的腊月初八凌晨,庙里或是慈善的大户都会在街上支起大锅施粥。我曾经十分地向往着这种施粥的盛典,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锅,支设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进去,黏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鼓起无数的气泡,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们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蹦跳着,喊叫着。后来我在作品中,数次描写了我想象中的施粥场面,但写出来的远不如想象中的辉煌。
过了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做小年,过得比较认真。早饭和午饭还是平日里的糙食,晚饭就是一顿饺子。辞灶是有仪式的,那就是在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然后烧半刀黄表纸,把那张灶马也一起焚烧。焚烧完毕,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然后磕一个头,就算祭灶完毕。这是最简单的。比较富庶的人家,则要买来些关东糖供在灶前,其意大概是让即将上天汇报工作的灶王爷尝点甜头,在上帝面前多说好话。也有人说是用关东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这种说法不近情理——你粘住了他的嘴,坏话固然是不能说了,但好话不也说不了了嘛!
过了辞灶日,春节就迫在眉睫了。但在孩子的感觉里,这段时间还是很漫长。终于熬到了年除夕,这天下午,女人们在家包饺子,男人们去给祖先上坟,其实就是去邀请祖先回家过年。上坟回来,家里的堂屋墙上,已经挂起了家堂轴子,轴子上画着一些冠冕堂皇的古人,还用墨线起好了许多的格子,里边填写着祖宗的名讳。轴子前摆着香炉和蜡烛,还有几样供品。无非是几颗糖果,几片饼干。不可缺少的是要供上一把斧头,取其谐音“福”字。这时候如果有人来借斧头,那是要遭极大的反感的。
那时候不但没有电视,连电都没有,吃过晚饭后还是先睡觉。睡到三星正晌时被母亲悄悄地叫起来。起来穿上新衣,感觉到特别神秘、特别寒冷,牙齿嘚嘚地打着战。家堂轴子前的蜡烛已经点燃,火苗颤抖不止,照耀得轴子上的古人面孔闪闪发光,好像活了一样。院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仿佛有许多的高头大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如此黑暗的夜再也见不到了,现在的夜不如过去黑了。这是真正的开始过年了。这时候绝对不许高声说话,即便是平日里脾气不好的家长,此时也是柔声细语。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过年的这一刻,关系到一家人来年的运道。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因为草好,灶膛里火光熊熊,把半个院子都照亮了。锅里的蒸汽从门里汹涌地扑出来。饺子下到锅里去了。白白胖胖的饺子下到锅里去了。每逢此时我就油然地想起那个并不贴切的谜语:从南来了一群鹅,扑棱扑棱下了河。饺子熟了,父亲端起盘子,盘子上盛了两碗饺子,往大门外走去。男孩子举着早就绑好了鞭炮的竿子紧紧地跟随着。父亲在大门外的空地上放下盘子,点燃了烧纸后,就跪下向四面八方磕头。男孩子把鞭炮点燃,高高地举起来。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父亲完成了他的祭祀天地神灵的工作。回到屋子里,母亲、祖母她们已经欢声笑语了。
神秘的仪式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家人们的庆典了。在吃饺子之前,晚辈们要给长辈磕头,我们在家堂轴子前一边磕头一边大声地报告着被磕者:给爷爷磕头,给奶奶磕头,给爹磕头,给娘磕头……长辈们在炕上响亮地说着:不用磕了,上炕吃饺子吧!晚辈们磕了头,长辈们照例要给一点磕头钱,一毛或是两毛,这已经让我们兴奋得雀跃了。年夜里的饺子是包进了钱的,我家原来一直包铜钱,但包了铜钱的饺子有一股浓烈的铜锈气,无法下咽,后来就改用硬币了。我们盼望着能从饺子里吃出一个硬币,这是归自己所有的财产啊,至于吃到带钱饺子的吉利,孩子们并不在意。
过年时还有一件趣事不能不提,那就是装财神和接财神。往往是一家人刚刚围桌吃饺子时,大门外就起了响亮的歌唱声:财神到,财神到,过新年,放鞭炮。快答复,快答复,你家年年盖瓦屋……听到门外财神的歌唱声,母亲就盛上半碗饺子,让男孩送出去。扮财神的,都是叫花子。他们有的提着瓦罐,有的提着竹篮,站在寒风里,等待着人们的施舍。这是叫花子们的黄金时刻,无论多么吝啬的人家,这时候也不会舍不出那半碗饺子。
现在,饺子可以天天吃,没有了吃的吸引,过年的兴趣就去了大半。人到中年,更感到时光的难留。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但这年还是得过下去,为了孩子。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
(取材于莫言的文章)(1)文章以时间为节点讲述了作者儿时家乡丰富的年俗,如 ①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饺子下到锅里去了。白白胖胖的饺子下到锅里去了。
(3)文章结尾写道“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从全文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组卷:39引用:1难度:0.5
五、写作(40分)
-
12.莫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说:“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在记忆中,你曾遇到过什么困难,怎样迈出每一小步,最终实现了目标?在想象中,你又进入了什么奇境,怎样迈出每一小步,最后解开了谜团?
请以“一小步”为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600-800 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组卷:20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