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2 15:0:2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这是符合事实的。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唯仁者能之。”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
          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见得思义。”(《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讲仁,又讲义,但据《论语》所载,孔子未尝以仁义相连并举。我推测,以仁义并举,可能始于孔门再传弟子,但始于何人,由于书缺有间,已难考定。
          孟子多次以仁义并举,如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告子上》)“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尽心上》)“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尽心下》)孟子道德学说的核心是仁义。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三:
          孔子提出的“仁”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重视人的世界观的出发点。
          孔子讲到“仁”的地方很多,意思很广泛,从《论语》看几乎是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它包括忠、恕、孝、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孔子的“仁”是他的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他以为离开了“仁”,忠、孝、信、勇等都无意义。那么“仁”的最根本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
          孔子的“仁”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含义,这就是“尚贤”的意思。“尚贤”就是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和才能,而不必管其出身的高低。这个主张在实际上破坏着奴隶主贵族的世官世禄制度。关于“尚贤”,孔子也讲过许多话,例如他说“学也禄在其中矣”“学而优则仕”等等。在孔子看来,要做官就应该有学问,这个看法对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它打破了世官世禄的贵族政治;另一方面它又能吸收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为封建统治服务,但最终又能使知识分子不脱离政治的轨道。
    (节选自汤一介《“仁”——孔子思想的核心》,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贵仁”,就是因为孔子的重视,“仁”才成为公认的道德原则。
    B.在“孔子是否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问题上,张岱年与过去许多学者的观点不同。
    C.子贡误以圣为仁,在孔子看来,主要是颠倒了圣与仁的层次。
    D.“仁”是孔子的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也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不曾以仁义相连并举,真正将仁义并举,是孔门的再传弟子。
    B.孟子多次以仁义并举,仁义是孟子道德学说的核心。
    C.孔子在很多地方讲到仁,意思很宽泛,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
    D.孔子认为选拔人才,既要看其出身的高低,更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和才能。
    (3)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孔子“仁”的思想范畴
     

    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克己复礼。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2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5)选文三则材料在论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

    组卷:7引用:6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阴森森的监狱,门前站着岗哨,门口点着风灯,尽管蒙着一层洁白的雪幕,使大门、屋顶和墙壁都显出一片雪白,尽管监狱正面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它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却比早晨更加阴森。
    “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孩子,我要过人的生活。”当卡秋莎没有抬起眼睛,快步走进房间里时,聂赫留朵夫头脑里掠过这样的念头。
          他站起来,迎着她走了几步。他觉得她的脸色严肃而痛苦,就像上次她责备他时那样。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她的手指痉挛地卷着衣服的边。她一会儿对他望望,一会儿垂下眼。
    “减刑批准了,您知道吗?”聂赫留朵夫说。
    “知道了,看守告诉我了。”
    “这样,只要等公文一到,您高兴住哪里去就可以住哪里去了。让我们来考虑一下……”她赶紧打断他的话:“我有什么可考虑的?西蒙松到哪里,我就跟他到哪里。”
          她尽管十分激动,却抬起眼睛来瞧着聂赫留朵夫,这两句话说得又快又清楚,仿佛事先准备好似的。
    “哦,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
    “嗯,德米特里•伊凡内奇,倘若他要跟我一块儿生活,”她发觉说溜了嘴,连忙住口,然后纠正自己的话说,“倘若他要我待在他身边,我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指望呢?我应该认为这是我的福气。我还图个什么呢?……”
    “也许她真的爱上西蒙松,根本不要我为她做什么牺牲;也许她仍旧爱我,拒绝我是为了我好,不惜破釜沉舟,把自己的命运同西蒙松结合在一起。二者必居其一。”聂赫留朵夫想,不禁感到害臊。他觉得自己脸红了。
    “要是您爱他……”他说。
    “什么爱不爱的!那一套我早已丢掉了。不过,西蒙松这人确实和别人不同。”
    “是啊,那当然,”聂赫留朵夫又说。“他是个非常出色的人,我想……”
          她又打断他的话,仿佛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得体的话,或者生怕她来不及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嗯,德米特里•伊凡内奇,要是我做的不合您的心意,那您就原谅我吧,”她用她那斜睨的目光神秘地瞧着他的眼睛,说,“嗯,看来只好这样办了。您自己也得生活呀。”
          她说的正好是他刚才所想的,但此刻他已不这样想,他的思想和感情已完全变了。他不仅感到害臊,而且感到惋惜,惋惜他从此失去了她。
    “我真没料到会这样。”他说。
    “您何必再待在这儿受罪呢?您受罪也受得够了。”她说,怪样地微微一笑。
    “我并没有受罪,我过得挺好。要是可能的话,我还愿意为您出力呢。”
    “我们,”她说“我们”两个字时对聂赫留朵夫瞅了一眼,“我们什么也不需要。您为我出的力已经够多了。要不是您……”她想说些什么,可是声音发抖了。
    “您不用谢我,不用。”聂赫留朵夫说。
    “何必算账呢?我们的账上帝会算的。”她说,那双乌黑的眼睛闪着泪花。
    “您是个多好的女人哪!”他说。
    “我好?”她含着眼泪说,悲戚的微笑使她的脸亮堂起来。
    “您好了吗?”这时英国人问。
    “马上就好。”聂赫留朵夫回答。接着他向卡秋莎打听克雷里卓夫的情况。
          她强自镇定下来,平静地把她所知道的情况告诉他:克雷里卓夫路上身体很虚弱,一到这里就被送进医院。谢基尼娜很不放心,要求到医院去照顾他,可是没有获得准许。
    “那么我该走了吧?”她发现英国人在等聂赫留朵夫,就说。
    “我现在不同您告别,我还要跟您见面的。”聂赫留朵夫说。
    “请您原谅。”她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们的目光相遇了,从她古怪的斜睨的眼神里,从她说“请您原谅”而不说“那么我们分手了”时悲戚的微笑中,聂赫留朵夫明白,她作出决定的原因是后一种。她爱他,认为自己同他结合,就会毁掉他的一生,而她跟西蒙松一起走开,就可以使他恢复自由。现在她由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而感到高兴,同时又由于要跟他分手而觉得惆怅。
    (选自草婴译本的《复活》,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后提议“让我们考虑一下……,既能看出他为玛丝洛娃获得减刑而感到高兴,同时也憧憬着能和玛丝洛娃一起生活的美好未来。
    B.玛丝洛娃拒绝聂赫留朵夫时,发现说溜了嘴,而后又纠正自己的话,能看出玛丝洛娃对西蒙松和聂赫留朵夫两人的感情深度是不一样的。
    C.当聂赫留朵夫赞美玛丝洛娃“您是个多好的女人哪”时,玛丝洛娃露出凄苦的微笑,表示她完全不认同他说的话,本质上她自认为并不是个好女人。
    D.因为恨而拒绝聂赫留朵夫的求婚和因为爱而拒绝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体现了玛丝洛娃的精神上天翻地覆的变化。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描述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会面场景时,主要借助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既深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B.“门口点着风灯”“监狱正面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等环境描写,反衬了监狱的阴森,与聂赫留多夫的内心世界相互映衬,表现了他当时内心的紧张与不知所措。
    C.“古怪的斜睨的眼神”运用神态描写,表现出了玛丝洛娃出于对聂赫留多夫的爱和保护,而选择了西蒙松之后的一种既高兴又惆怅的复杂心理。
    D.小说构思不落俗套,结尾部分耐人寻味,作者最终没有告诉我们聂赫留多夫将走到什么样的路上去,引发读者思考,推想人物的未来命运。
    (3)在这场最后的道别中,玛丝洛娃的内心是丰富而复杂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一开始的结局是男女主人公摒弃前嫌,终成眷属,后来改成玛丝洛娃离开聂赫留朵夫选择了西蒙松。你认为哪一种好,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的看法。

    组卷:21引用:2难度:0.1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 7.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ㅤㅤ“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这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        ;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陶渊明何以爱菊呢?因为他         。林和靖何以爱梅呢?因为他在暗香疏影中见出隐者的高标。
    ㅤㅤ从这几个实例看,我们可以看出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        。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1)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风格相近。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用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概括第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个字。

    组卷:2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在面对楚王欲托付国事时,用“吾将曳尾于涂中”的回答拒绝了楚王;宋人面对绚丽斑斓的唐三彩,没有一味去迎合,反而返璞归真,摒弃多余的装饰和艳丽的色彩,使宋瓷简约素雅,温润如玉;成绩优异的烈士之子包家骏收到很多名校的邀请,但他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因为这是他因公殉职父亲的母校。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选择,每一次慎重选择的背后都有我们自己坚守的东西。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30引用:19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