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三中、凤阳县临淮中学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

发布:2024/9/13 14:0:9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一百年,又何尝不是一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自省,遭遇的挫折和取得的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们应明确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决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在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季琳欢《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材料二:
          长征是“当今时代一次无与伦比的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约54%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有4%超过40岁。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所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
          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努力唱响“新时代、新长征、新青年”主旋律,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成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砖添瓦的新时代青年。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期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所以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更需要大力弘扬。
    B.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的英雄气概,源于革命战士们对共产主义信仰追求的坚守。
    C.跨越新时期的“雪山”“草地”,征服新征程上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D.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只要继续坚持群众路线,依靠人民群众,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不少年轻人通过重走长征路这一方式,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了长征这一传奇史诗。
    B.在长征队伍里,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见年轻人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性因素。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我们聚合众力、融合众智,走好新时期长征路。
    D.虽然80多年前的长征早已成为历史,但在当今时代鼓励年轻人重走长征路、感受学习长征精神仍有必要。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新时期在青少年中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一项是
     

    A.近日,四川省正式启动“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红色旅游年活动。
    B.某市组织党员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长征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C.电影《红色往事》的公益放映,标志着“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D.参加“重走长征路”的中学生表示将坚守和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他们今后的人生路。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请结合材料,谈谈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走好新长征路。

    组卷:0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狗之晨
    老舍
          东方既明,宇宙正在微笑,玫瑰的光吻红了东边的云。大黑在窝里伸了伸腿,把嘴更往深里顶了顶,稍微一睁眼,只能看见自己的毛。
    “大黑!”
          老太太!大黑的灵魂是在她手里拿着呢。假如不服从她,而她三天不给端那热腾腾的食 来?好吧,夹起尾巴,到门洞去才看看。顺着门缝往外看,喝,四眼已经出来遛平了!四眼是老朋友:那天要不幸亏是四眼,大黑一定要输给二青的!二青那小子,处处是大黑的仇敌:抢舟头,闹恋爱,和大黑过不去!
    “大黑,快来,到大院去跑一回!”
          大概也要开门了,大黑猜摸着。这么一想,赶紧跑到大院去。果然,刚到大院,就听见开门声。大黑心中暗笑,觉得自己的智慧足以使生命十分有趣而平安。
          出了街门,抖了抖身上的毛,向空中闻了闻,觉得精神十分焕发。在门前蹲坐起来,耳朵立着,坐着比站着身量高,加上两个竖立的耳朵,觉得自己很伟大而重要。
          刚这么坐好,黄子由东边来了。黄子是这条胡同里的贵族,身量大,嘴是方的,叫的声音瓮声瓮气。大黑的耳朵渐渐往下落,心里嘀咕:是坐着不动好呢,还是向黄子摆摆尾巴好呢,还是以进为退假装怒叫两声呢?他知道黄子的厉害,同时,又要顾及自己的尊严。他微微地回了回头,呕,没关系,坐在自己家门口还有什么危险?耳朵又微微的往上立,可是其余的地方都没敢动。
          黄子过来了!几乎是要挨着大黑了。大黑的胸部有些颤动。可是黄子还好似没看见大黑,昂然走过去。
          大黑不像黄子那样在道路当中卷起尾巴走,而是夹着尾巴顺墙根往前溜。这样,如遇上 危险,至少屁股可以拿墙作后盾,减少后方的防务。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大黑并不“大”;大黑的“大”和小花的“小”,都不许十分较真的。可是他极重视这个“大”字,特别和他主人在一块的时候,主人一喊“大”黑,他便觉得自己至少有骆驼那么大,跟谁也敢拼一拼。狗的世界是不和平的,大黑专仗着这个“大”字去欺软怕硬地享受生命。
          远处有吠声,好几个狗一同叫呢。细听,有她的声音!她,小花!大黑向她伸过多少回舌头,摆过多少回尾巴,可是她,她连正眼瞧大黑一眼也不瞧!不是她的过错,战败二青和黄子,她自然会爱大黑的。大黑决定去看看,谁和小花一块唱恋歌呢。快跑。别,跑太快了,和黄子碰个头,可不得了,谨慎一些好。四六步的跑。
          看见了:小花,喝,围着七八个,哪个也比大黑个子大,声音高!无望!不便于过去。可是四眼也在那边呢;四眼敢,大黑为何不敢?可是,四眼也个子不小哇,至少四眼的尾巴卷得有个样儿。有点恨四眼,虽然是好朋友。
          大黑叫开了。虽然不敢过去,可是在远处示威总比那一天到晚闷在家里的小哈巴狗强多了。那边还有个小板兔狗,安然的在家门口坐着;大黑的身分增高了很多。凡事就怕比较。
          那群大狗打起来了。打得真厉害,啊,四眼倒在底下了。哎呀四眼:呕,活该;到底他已闻了小花一鼻子。大黑的嫉妒把友谊完全忘了。看,四眼又起来了,扑过小花去了,大黑的心差点跳山来了,自己耗着转了个圆圈。啊,好!小花极骄慢的躲开四眼。好,小花,大黑痛快极了。
          那群大狗打过这边来了,大黑一边看着一边退步,心里说:别叫四眼看见,假如一被看见,他求我帮忙,可就不好办了。往后退,眼睛呆看着小花,她今天特别的骄傲,好看。大黑恨自己!退得离小板凳狗不远了,唉,拿个小东西杀杀气吧!闻了小板凳一下,小板凳跳起来,善意的向大黑腿部一扑,似乎是要和大黑玩耍玩耍。大黑更生气了:谁和你个小东西玩呢?牙露出来,耳朵也立起来示威。小板凳真不知趣:轻轻抓了地几下,腰儿塌着,尾巴卷着直摆。大黑知道这个小东西是不怕他,嘴张开了,预备咬小东西的脖子。正在这个当儿,大狗们跑过来了。小板凳看着他们,小嘴儿撅着巴巴的叫起来,毫无惧意。大黑转过身来,几乎碰着黄子的哥哥,比黄子还大,鼻子上一大道白,这白鼻梁看着就可怕!大黑深恐小板凳的吠声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把大黑给围在当中。可是他们只顾追着小花,一群野马似的跑了过去,似乎谁也没有看到大黑。大黑的耻辱算是到了家,他还不如小板凳硬气呢!
          风也似的,小花在时,他们在后紧随,又回来了!躲是来不及了,大黑的左右都是方嘴——都大得出奇!小花,好像是故意的,挤了他一下。他一点也不觉得舒服,急忙往后退。后腿碰着四眼的头。四眼并没招呼他。
          一阵风似的,他们又跑远了。大黑哆嗦着把牙收回嘴中去,把腰平伸了伸,开始往家跑。后面小板凳追上来,一劲巴巴的叫。大黑回头龇了龇牙:干吗呀,你!似乎是说。
          回到家中,看了看盆里,老太太还没把食端来。倒在台阶上,舐着腿上的毛。回到家中,看了看盆里,老太太还没把食端来。倒在台阶上,舐着腿上的毛。
          门外有人拍门。大黑立刻叫起来,往下扑着叫,觉得自己十二分的重要威严。老太太去看门,大黑跟着,拼命地叫。
          送信的。大黑在老太太脚前扑着往外咬。邮差安然不动。
          老太太踢了大黑一腿:“怎这么讨厌,一边去!”
          大黑不敢再叫,回去依旧卧在墙根。肚中发空,眼撩着食盆,把一切都忘了,好像大黑的生命存在与否只看那个黑盆里冒热气不冒!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黑认为自己的灵魂在老太太手里拿着,既表现大黑是一条忠诚的狗,也与结尾呼。
    B.老太太给狗取“大黑”这个名字,寄托了她对狗的希望,希望他改变胆小怕事的性格。
    C.大黑对小花的爱并非是真诚坚定的,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自恋的心理安慰和自大的臆想。
    D.大黑在知道门外的是送信的邮差的前提下,依然作“扑着往外咬”之势,可见护主心切。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一只狗从早晨睡醒到胡同上跑了一圈回到住家这样简单的故事,但情节却起伏有致,变化多端。
    B.小说在描写大黑时采用了动作和心理描写以及对比的手法,通过细节展示出大黑形象的丰富性和典型性。
    C.小说的情节冲突主要来自性格矛盾,如大黑的自大和自卑,想象中的野心和性格上的懦弱、行动上的懒惰。
    D.小说以“狗之晨”为题目,“晨”既是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也展现了作者对国民精神觉醒的乐观态度。
    (3)文中画线部分反映了“大黑”怎样的心理变化?
    (4)有评论家认为西方现代小说创作中的俏皮、讽刺、以及新奇的叙述视角,均被老舍吸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组卷:38引用:12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都是新能源电动车,但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增加了车载储氢系统和具有发电能力的燃料电池系统,这让其获得了独特优势。不仅氢能源汽车具有声音小、无污染、更安全的品质,而且续航能力更持久,运行更平稳,驾驶体验更适合。
          相较于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①_____。纯电动汽车要提高续航里程,目前采取的方式一般是多增加锂电池,或者通过更新技术不断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但对于车辆生产来说,②_____。
          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增加续航里程,只需增大储氢罐即可,成本很低。另外,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比较长,一般要几个小时才能充满电。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就燃油车加汽油,补给的时间很短。从低碳、环保的角度看,氢能源车也有更优异的表现,有人甚至将氢能源车称为“移动的空气净化器”。氢能源车的前置空气处理装置,不仅能够吸附颗粒物,③_____。经过该装置处理,再排放出去的物质,只有水和更清新的空气。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下列各句中“像”的用法与原文中加点的“像”相同的一项是
     

    A.雨后的彩虹就像一座粉饰过的长桥卧在水面上,让来此旅游的人欣喜不已。
    B.《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像林黛玉、王熙凤、刘姥姥等。
    C.义务支教的邓小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导着山村里的每一名留守儿童。
    D.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我就像看到在峥嵘岁月里无数先烈奋勇抗争的场景。

    组卷:31引用:6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西方心理学家荣格也曾说:“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清醒。”可见,审视自我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外国谚语也说:“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可见,倾听他人也不无道理。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5引用:6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