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一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3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起走红的还有主人公—故宫文物修复师。55岁的王津师傅是他们的代表,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进入故宫工作已经39年了。每天早八晚五,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几十年如一日,和蒙尘多年的文物打交道。
人们尊崇工匠精神,更多的是钦佩其所蕴含的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以及出神入化的技艺。其实,这些精湛非凡的工匠技术,并非仅有天赋便可成就。后天的刻苦学习、甘于寂寞、坚守如一,才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源头活水与真正底色。
自古而今,在工匠精神的光芒下,诞生无数工匠大师。如在中国古代,就有鲁班、李春、李冰等,他们几乎全靠手工制作,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如果其没有儿时就开始从师学艺,没有汗水擦亮前路,没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当然就难以成为一名巨匠之师。
像过去,一个学徒工,要从小时候到长大成人,学上十多年才能出师。此中之艰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一种安静如初的心态和坚守不懈的精神,学艺而成,青出于蓝,就很难做到。
即使到了当代,像瑞士的钟表工业,一些意大利的制鞋业,仍然在沿用手工工艺,就是因为机器的流水线上,很难达到工匠手艺之精致的程度。像故宫钟表修复师,至今仍默默地坚守着这一古老行业,他们因此成了另类“网红”。这其实正是人们对其于时光的静谧中不惧寂寞、无声坚守之工匠精神的推崇与尊敬。
当下时代,社会嬗变,人心浮躁,人们的脚步匆匆。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与心态下,我们更需要有时能静下来、慢一些,让步伐走得更稳些;在耐心中更多些深入思考,让我们的行动来得更为扎实、有力些。
在生活中,一些看似“慢”的行为,其实正孕育着快速提升的质变;在看似静无声息的环境里,其实正磨炼和生成着动若脱兔的飞跃;在看似无言而寂寥的坚守中,其实也正昭示着成功目标的一步步逼近……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在这种不惮于寂寞、不畏于静默、不躁于坚守中,让技艺超凡脱俗,令手中精品迭出,成就更多传世经典,并让这种技艺与精神代代传承不息
就像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师傅所言:“干这一行要坐得佳,必须安静、安静、再安静。”是的,当我们从纪录片中,看着这些故宫工匠那种宁静致远、坚韧不拔、精益求精、有条不紊、禅意十足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时,便能真切地感受和体会到,如果大家都多了些安静中坚守的工匠精神之底色,就能更多地修复那些尘世间的浮躁心态,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为从容淡定、执着内敛;让我们的工作,更为细致入微、飞得更高更远……
(摘编自陈怀瑜《“安静与坚守”是工匠精神的底色》) 材料二: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断境界谓之“离”。我们由此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的生动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住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子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摘编自刘根生《匠心之道“守破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有出神入化技艺的工匠,能够赢得人们的尊崇,这体现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
B.从容淡定、执着内敛的人生,更细致入微更高更远的工作,都要在安静中坚守工匠精神,这证明工匠精神贵在淡泊。
C.跟着师傅修业,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并开创自己新境界,也能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可见“守破离”的重要意义。
D.齐白石认为,仅仅模仿别人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不断创新,才能迎来事业的灿烂春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炉火纯青的工匠技术,天赋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后天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难补天赋不足。
B.现实生活中,快节奏是常态,而一些想静下来、慢一点、走稳点的,却一念之间,就再赶不上了。
C.匠心之道“守”很重要,讲究不忘初心、久久为功,还要能超常吃苦,文中法拉第的例子很典型。
D.匠心之道的“守破离”中,“守”是关键,没有“守”,“破”就是无源之水,“离”就是空中楼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守,意味着长久的等待和超常吃苦”观点的一项是
A.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风霜雨雪没有阻止他前进的步伐,饥饿贫寒没有扑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
B.心细如发,探手轻柔,李峰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5微米的公差也要“执拗”返工。
C.中国高飞集团高级钣金工王伟,在肉眼难辨的误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线,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
D.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他能在毫厘之间,把握分寸,重现旷世兵马俑。
(4)材料一和材料二开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作用?
(5)我们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归纳。组卷:12引用:7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红绣鞋
王奎山 一大早,七婶就起来了,她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麦苗出嫁的日子。她想简单地弄点饭吃吃,就到黄瓜园贵他姑家去。她想躲过这一天,免得自己看到麦苗出嫁伤心,也免得麦苗难受。
刚刚做好饭,麦苗就一头撞了进来。麦苗进了屋冲她叫了一声“婶”,就到西间里去了。
她没有往西间里去。平日她就不常往西间里去。那是贵住的房间,贵参军前就住在西间里。
过了一会儿,麦苗从西间里出来了。七婶抬眼看了一下麦苗,见麦苗脸上竟是出奇的平静。她知道麦苗是个挺有主见的闺女,就放心了。
麦苗说:“婶,做饭了没?”
七婶说:“做了,刚做好。”
麦苗说:“婶,我来晚了。”
七婶说:“看你说的。今儿个是啥日子!”
麦苗麻利地将平日吃饭的小方桌用抹布擦净了,又在桌边放一把小靠椅,就拉七婶往上坐。
七婶明白麦苗的意思了。七婶明白麦苗的意思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肯往椅子上坐。
七婶说:“苗儿,你看你。”
麦苗说:“婶,你上坐,你上坐。”
七婶说:“这妮子,你看你。”
麦苗说:“婶你上坐,我有话说。”
七婶说:“妮子,哪能那样哩,不兴不兴。”
到底没有麦苗的力气大,被麦苗连推带拉地按到了小靠椅上。
七婶说:“屋里有爹有娘的,那可不兴。”
麦苗不答话,麻利地抹了一只碗,盛了一碗红薯稀饭,又拿了一个馍,一双筷,小心地来到七婶面前,庄重地跪下。
七婶仰起头,闭上了眼,眼泪却止不住地淌了下来。
麦苗说:“娘,吃饭吧!”
麦苗说:“麦苗今儿个就要走了,再给娘端一次饭。”
麦苗说:“往后,娘再想吃麦苗端的饭,就难了。”
七婶只好睁开眼,将饭接过来,放到桌子上。抬眼去看麦苗时,见麦苗早已哭成了泪人儿。两个人遂抱在一起,畅畅快快地哭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七婶首先止了哭,又扳起麦苗的头,用手给她擦脸上的泪。
七婶说:“苗儿,今儿个是你的喜日子,高高兴兴地走。”
七婶说:“啥也不怨,怨俺贵没福。”
停了一下,又自言自语地说:“你说你咋恁傻哩你个龟孙!一个团一千多号人,人家都平平安安地回来了,偏你……”说着说着就提高了声音,“人家都知道有爹有娘有老有小偏你个龟孙啥都不知道哇我的傻儿我的憨乖乖……”
又大声哭了起来。
麦苗也跟着哀哀地哭。
隐隐约约地,远处传来了欢快的音乐声。七婶止了哭,细细地听。麦苗也细细地听。
欢快的音乐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楚。
又响起了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七婶说:“苗儿,快回吧,人家来了。”
麦苗点点头,刚走了两步,又转回来说:“啥我都给麦叶交代过了,担水、劈柴……”
音乐声和鞭炮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
七婶推着麦苗往外走。走到大门口,七婶看到一辆披红挂彩的汽车正从村街北头开过来。
麦苗凑近她的耳朵大声说:“娘,你回吧,过了三天我回来看你。”
音乐声和鞭炮声铺天盖地地压过来了。七婶一把将麦苗推出门外,转身“哐”地一下将大门关上,背靠着大门,一时间脑子里一片空白……
不知过了多久,音乐声和鞭炮声终于停了下来。
七婶踉踉跄跄地走进堂屋,又朝西间里走去。她想给贵说几句话。
掀开门帘,七婶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桌子上,贵的遗像面前,是一片耀眼的红。
那是一双新鞋。
一双红绣鞋。
(有删改)【链接材料】
王奎山,当代小小说领军人物之一。王奎山所写农村题材的小小说站在探寻人物心灵的高度,在中国当代文坛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红绣鞋》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过去了20多年,其艺术魅力却依然丝毫不曾减少半分。
“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创新,自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1500字左右)、审美态势(质量精度)和结构特征(小说要素)等艺术规律上的界定。”(杨晓敏)。《红绣鞋》是典型的、标准的小小说作品,在这样的篇幅内,不可能展开宏大叙事,不可能铺排广阔画卷。小小说要抓住一小段时间、一个小场景展开关于一件事情的叙事,使表达集中,笔锋尖锐。
(摘编自徐小红《王奎山<红绣鞋>赏析》)(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麦苗一进门招呼一声就到西间里去了,可见麦苗经常来七婶家,从她麻利地擦桌子可以看出,帮衬七婶是经常的事,从后文中她对麦叶的交代也能看出这一点。
B.麦苗临行又转回,后来被七婶推着往外走,最后被推出门外,从中见出麦苗对七婶日后生活的忧虑和依依不舍的深情,也见出七婶的明白事理和对麦苗的疼惜之情。
C.麦苗对七婶由“婶”到“娘”称呼的变化和庄重的一跪,表现了麦苗的深情和决心,以及一个平凡女子的大仁大义。谜底也一步步揭开,情节由此逐渐推向高潮。
D.麦苗想最后帮七婶做做家务,拉七婶往椅子上坐,想让七婶休息一下,但因为是麦苗的大喜日子,七婶不想麻烦麦苗,硬是不让。推让之间,见出两人美好的人性。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大篇幅采用对话的方式展情节,暗藏伏笔,勾连人物,这种叙述故事的方式简洁凝练,别具匠心。
B.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而是用一个长句表达,能更真实地表现出七婶当时伤心欲绝的状态,以及对贵的无限思念。
C.作者通过七婶和麦苗的言行正面表现了贵的形象,看似用笔不多,却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他身上的人性光辉。
D.本文省笔和详笔合理运用,省笔的运用主要在开头:用全知叙事方式叙述式交代这天是麦苗出嫁的日子,可以省去许多笔墨。
(3)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麦苗”这一形象的?
(4)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红绣鞋》“表达集中,笔锋尖锐”的“小小说”特点。组卷:8引用:2难度:0.7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7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段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颗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
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失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摘编自《三国志魏武纪》)
文段二: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土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诸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摘编自曹操《求贤令》)(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B.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C.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D.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人的表字,在本名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是相同相近关系的称谓。
B.“唯魏种且不弃孤也”中“且”与短语“且战且退”中“且”含义不同。
C.顿首,旧时一种礼节。跪而头短暂叩地。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敬礼。
D.“遂亡归吕布”中的“亡”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善于反省,知错就改。曹操深受张绣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长子被杀,他当众检讨剖析错误,并承诺不再犯错。
B.曹操年少有,为人看重。曹操年少时尚义任侠,机灵能干,善于随机应变,受到当时人追棒认可,尤其被桥玄、何颢看重。
C.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魏种和毕谌都曾离开过曹操,在将两人活捉后,曹操出于对人才的重视,不计前嫌,对两人继续重用。
D.《求贤令》和《短歌行》中均表达了曹操的“求贤若渴”之情,但二者在表达方式上有较大不同,前者多直接表达,后者多用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
②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
(5)文段二中,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去证明?请概括。组卷:1引用:1难度:0.4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本诗的体裁是
(2)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3)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组卷:21引用:17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近年来,天猫“双11”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新品的竞技场、数字经济的奥林匹克。今年的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开场仅1小时3分59秒,成交额已突破1000亿元,比去年快了43分钟;“双11”全天,成交额达2684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超25%.全球20万个品牌的天猫官方旗舰店在当天集体推出折扣商品超过1000万款,其中超过100万款为首次发布的新品,而在7500万名“重度新品消费人群”【注】中,超过一半是85后和90后。
【注】重度新品消费人群:根据天猫数据,有7500万消费者每年要在天猫上购买16笔以上的新品,他们被定义为“重度新品消费人群”。组卷:14引用:10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材料二: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从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材料三:因新冠疫情而隔离在家的这段时间成为一道分水岭,有的人逆流而上,占据高地,有的人不经意间,早已被冲刷到了末游。养成自律的习惯,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好成绩,而是一个受用终身的强大助力。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请将这几则材料联系起来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使用对偶式题目、并列式结构,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