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宁夏银川三中治平分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 1:0:1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
1.默写。
(1)博学而笃志,
(2)
(3)《观沧海》中,诗人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表现博大的胸襟与伟大的政治抱负是:
(4)《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5)古文中有许多含义深远,激发斗志的名句。例如《<论语>十二章》就用“
(6)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两句诗是:
(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组卷:5引用:1难度:0.8 -
2.名著阅读。
(1)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写了自己最不能忘怀的两个人,“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这是
(2)请从上述人物中任选一位,概括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并谈一谈作者对他(她)的感情是怎样的。
(3)请根据上下联内容,将下联内容补充完整。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组卷:15引用:1难度:0.5 -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3引用:4难度:0.8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8
二、阅读理解(42分)
-
11.阅读回答问题。
母亲为我做棉被 ①天还没有冷时,娘就从百里外的乡下给我送来了一床新棉被。
②俗话说:“秋风凉,娘心慌。”每年进入中秋八月,自家责任田里的半亩棉花刚开,娘就在阳光很好的午后去摘棉。棉花一朵一朵地开,娘就一朵一朵地摘。摘下来的头喷棉花,是娘给我这个唯一不在她身边的孩子的专用棉。用它絮棉被,絮棉衣。娘常说:“一条棉被七斤三,暖暖和和过冬天。”
③娘把头喷棉花摘回来后,背到房顶上,铺上苇席,将棉花晒得干干的,透透的。然后,背到三里开外的邻村轧花坊将棉花弹成棉絮。回家后,她便把这白云一般的棉絮照旧背到房顶上,苇席用笤帚扫过,将新买的白崭崭的被里铺上去,便开始絮棉被了。只见娘把棉絮撕成巴掌大小的棉片子,一片一片往白被里上沾,沾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可着被里摊成蓬蓬松松、厚厚道道的一大片。接着,娘便把印着大朵大朵红牡丹图案的花被面覆盖上去,再把用秫秸秆儿扎成的算子放到上面,用手摁来摁去,待棉絮稍微踏实些后,娘就把比花被面宽出两三指的白被里从四边挽上来,腿跪在上面,然后在头皮上润润针,便飞针走线起来。我在旁边看了,怀疑这还是不是平日动作有些缓慢的母亲。阳光下,清楚可见她的头发和眉毛上落满了细细的棉花绒毛,似一层初霜,闪着亮儿。这就是儿的娘亲啊!此时,八月的阳光照着母亲,照着老屋,而花喜鹊则在枝头跳来跳去,喳喳叫着,伴着娘哼着的好听的小曲,温馨得有让人想落泪的感觉。如果有邻家婶儿上房,就会打声招呼:“给儿子做棉被哪。”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听娘那愉悦的口气,就像戏里的花木兰打了胜仗归来一般。
④新棉被做好后,娘从房上抱下来,放到炕头上。这时,父亲收工回来了,摸摸暄腾腾的被子,风趣地说:“嗬!能把人暖和个跟头。”妹妹从学校回来了,嗅嗅被子,说:“好香的阳光味儿!”弟弟从外面疯跑回来了,一见炕上的新棉被,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去就翻筋斗。父亲在一旁看了笑眯了眼,娘便举起扫炕用的笤帚在弟弟的屁股上轻轻拍打着:“你个猴崽子。快下来,看给你哥弄脏了。”在一床新棉被面前,一家人高兴得像过年。
⑤现在已进入冬季了,夜里比前些日子冷了不少。离家在外的我从橱子里搬出娘做的那床新棉被,捂在身上看书。当打开被子的一刹那,母亲味儿、阳光味儿和着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足足七斤三两的新棉被,如浸透了阳光的云彩一般,一下子将我包裹起来,还未等把身子捂热,心早已经暖暖地醉了。不如何时,两滴热泪滴到了书本上……
(1)选文使用了
(2)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
(4)结合选文说说,第⑤段加点的字“醉”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组卷:4引用:1难度:0.5
三、作文(45分)
-
12.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许多拨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帮助、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和煦的春风、甘甜的雨露、温暖的阳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请以《成长路上的温暖》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详略得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⑤不得抄袭、套作。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