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11/4 13:0: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产热、出汗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60引用:19难度:0.7 -
2.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坚持素食
③小蛔虫进入淋巴管
④花粉、海鲜等引起过敏反应使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⑤肾小球肾炎导致血尿组卷:75引用:15难度:0.7 -
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9引用:3难度:0.7 -
4.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6引用:2难度:0.6 -
5.多巴胺是脑神经细胞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使人产生兴奋愉悦的情绪,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由转运载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而吸食毒品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与多巴胺竞争转运体而导致机体持续兴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8引用:8难度:0.7 -
6.如图甲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根据上述资料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26引用:5难度:0.7 -
7.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反馈系统将信息传回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此中枢会整合这些信息并与调定点比较,相应地调节散热机制或产热机制,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体温调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正常人体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0引用:3难度:0.7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计60分)
-
20.如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⑦分别表示表示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
(3)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4)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在用血球计数板(1mm×1mm方格)对某一稀释1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6,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
(5)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A.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方格内和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均要计数
C.营养条件、温度、pH均可能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
D.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应注意从试管底部吸取,以得到更多酵母菌组卷:5引用:2难度:0.5 -
21.为研究机械压力在豌豆幼苗出土时对上胚轴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完成下列实验。
(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
(2)科研人员将若干豌豆幼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施加机械压力,对照组不施加(如图1),测定幼苗的乙烯产生量,实验结果如图2。
请结合图1,解释图2两条曲线异同的原因
(3)科研人员进一步实验,给豌豆幼苗施加机械压力(分别覆盖厚度为60mm、90mm、120mm的玻璃珠)或施用不同浓度乙烯处理(单位为ppm),得到图3所示结果。
①由实验结果分析,
②综合上述结果,科研人员推测机械压力导致豌豆上胚轴缩短变粗依赖于乙烯,论证依据
(4)由此可见,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组卷:53引用:5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