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1《第三单元》2017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9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9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
7.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1)开头用“中华民国十五年”作纪年,而不用公元纪年,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A.揭示了帝制被推翻时间已长。
B.因为人们当时不习惯以公元纪年。
C.以示悼念文章的庄重。
D.可将“推翻帝制”与段祺瑞政府的丑行对比,起揭露和讽刺的作用。
(2)对“我独在礼堂外徘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对刘和珍“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理解正确的一项A.表现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悲愤。 B.表现了作者的孤寂与伤悲。 C.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 D.表明作者决心“长歌当哭”。
A.喜爱文学 B.善良温和 C.渴求真理 D.办事果断。组卷:12引用:3难度:0.5 -
8.作文。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有两个农夫上街寻找食物。一个聪明,一个愚蠢。他们发现一些烧焦的羊毛,便说“这些羊毛有用”,便一人一包背在身上。
路上,他们看见街上有许多布匹,聪明的农夫便扔掉羊毛,捆一捆布背在肩上,愚蠢的农夫说:“为啥要扔掉羊毛?捆得好好的,扎得牢牢的。”他一点布也没拿。
他们往前走,看见一些扔在街的衣服,聪明的农夫又把布扔掉,拾起衣服。愚蠢的农夫说:“我为啥要把羊毛扔掉?”
继续往前走,看见扔在地上的一些银餐具。聪明的农夫把衣服扔了,尽可能把银器收拾好带走,但愚蠢的农夫还是不肯丢弃他的羊毛,因为“捆得好好的,扎得牢牢的”。
再往前走,他们看见路上有金了。聪明的农夫扔掉银器,拾起金子。但愚蠢的农夫却说:“羊毛已经捆得好好的,扎得牢牢的了。”
回家的路上,下雨了,羊毛淋得响透,愚蠢的农夫只好把羊毛全扔掉,两手空空回家;聪明的农夫却因得到金子而富裕起来。
这两个农夫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在某一个并不长远的时期里,也许你就是其中的一个。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值得选择与舍弃的东西,有时放弃只为了更多更好地选择。请以“选择与放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材料自选,体裁自定,题目自拟,800字以上。组卷:9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