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2018年单元测试卷(2)

发布:2024/12/28 17:0: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24分)

  • 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组卷:1779引用:222难度:0.9
  • 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组卷:625引用:18难度:0.7
  • 3.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693引用:24难度:0.7
  • 4.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07引用:14难度:0.7
  • 5.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510引用:29难度:0.7
  • 6.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组卷:214引用:20难度:0.7
  • 7.如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组卷:500引用:52难度:0.7

四、实验与探究题(9分)

  •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开展O2和CO2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研究。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G装置盛满水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2)细铁丝在H装置中燃烧,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C装置与B装置相比,其优点是(写一点即可)
     

    (4)有同学指出,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用排水法收集了两端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如图中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有
     

    组卷:24引用:1难度:0.3
  • 22.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2012教育部审定)“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Ⅳ.分别量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1)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评价】
    (1)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
     

    (2)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O2只能作为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组卷:47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