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2018年单元测试卷(2)
发布:2024/12/28 17:0: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24分)
-
1.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组卷:1779引用:222难度:0.9 -
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组卷:625引用:18难度:0.7 -
3.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693引用:24难度:0.7 -
4.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07引用:14难度:0.7 -
5.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510引用:29难度:0.7 -
6.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组卷:214引用:20难度:0.7 -
7.如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组卷:500引用:52难度:0.7
四、实验与探究题(9分)
-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开展O2和CO2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研究。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G装置盛满水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2)细铁丝在H装置中燃烧,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C装置与B装置相比,其优点是(写一点即可)
(4)有同学指出,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用排水法收集了两端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如图中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有组卷:24引用:1难度:0.3 -
22.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2012教育部审定)“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Ⅳ.分别量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1)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
(2)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评价】
(1)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
(2)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O2只能作为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组卷:47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