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
发布:2024/9/1 11:0:1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无言之美,不是以沉默的方式去体物,无言不是不说话,无言乃是放弃“人之言”,而达到“天之言”的境界。“天之言”乃是不以人的知识去言说,而以生命的本然相去呈现。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是传统美学无言之美的一个代表性观点。这句话有几个理论层次:其一,不言之美作为一种“大美”,不与“小美”相对,它是根本的美,是美的本体,一切森然毕具的美的形态都是其形相。其二,天地以“不言”为美的根本特点,美的创造就是归复自然之道,故以“不言”之美为美的最高准则。“不言”是与人为相对的,人为的美是局限的、片面的,它产生于“言”,由知识所控制,它是相对的美,无言之美是绝对的美。其三,天地之美并非与人的世界无涉,我们千万不要将此理解成:中国美学强调自然是最美的,人创造的东西不如自然。因为,在中国哲学中,天地不是纯然外在的物质世界,不是西方美学中所说的感性实在,它是人的生命所映照的世界。
儒家哲学虽然关心人伦的建构,但总是将人的道德努力归之于天。天是创造的本体也是美的本体。在儒家,如果说有个大美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在主观,不在客观,也不在主客观的结合,而在天。天是什么?天不是自然对象,也不是遥在天国的至上神,天为绝对之创造本体,显而为万物,从而生生化化,有物有则。
当孔子说“予欲无言”,弟子以如果先生不言,何以领教询问时,孔子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兴焉”来作答。在他看来,无言可以合天,天不言,而创造不已。他对逝者如斯的感叹也包含这样的思想。天是一无言的创造本体,正所谓江山浑在眼,宇宙付无言。
《周易•系辞传》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寂然不动,言道体,道体为无声无息、无形无相、静而不动。感而遂通天下,记一体灿著,天下万事万物生生化化,因一体而生,因一体相连。一体有寂然之美。这是一种本体的美,乃大美不言之体。《诗•周颂•维天之命》说:“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这两句诗为儒家所重视,《中庸》将其作为“天之所以为天”的根本特点。天,即本体。命,即本体之流行。“於穆”含有深远、深奥、深透、静穆之义,是对天之本体的形容。正如《中庸》结篇时所说的“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天地无声无息,创造不已,是至深之道,有至美在焉。
天之美,是绝对之美,是美本身。绝对之美,乃无言之美。儒家树立一个无言的美的本体,突出其创造特性,也突出对这种美的把握,只能走默然体验的道路。
(摘编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落花无言》)材料二:
庄子认为真正的大美是无法用言语传达的,它流行于天地宇宙之间,言语永远不能描绘出宇宙自然的本质。《庄子•齐物论》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从文中可以看到,此时的庄周已经与蝴蝶合为一体,物我交融。他忘了自己是谁,忘了自身的存在,甚至认为他就是蝴蝶,蝴蝶就是他,他进入了一种无限愉悦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他直接感受到的。这种境界不是来自语言、意识,而是忘言、忘意,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庄子认为美学意义上最主要的审美对象是无限的美、大美,这种大美是超越自我的,是精神上的一种纯审美。庄子认为在无限的时空、宇宙、自然面前,人显得更加渺茫。因此中国绘画受庄子这一思想的影响,主张回到本色的自然中去,追求自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描绘不加任何修饰的本色自然。
同时庄子进一步扩大了审美范围,将“丑”纳入审美范围,突破传统对丑的定义,认为丑并非就是不美,丑只是外在,而内在人格、精神、理想才是最重要的。在《庄子》中,有很多寓言描绘的就是或相貌丑陋或肢体残缺的人。庄子借用这些形象否定了传统意义上的美与丑的区别。受庄子“丑非不美”思想影响,在中国传统古代艺术审美中,文人更注重大巧之拙,甚至向往枯槁之美。这一点,在中国书法中尤为明显,中国书法就提倡生、拙、老、辣。中国艺术尤其是绘画书法从不追求逼真美丽的景物描绘,而是注重寻找生命的真理。
而在审美之中大美是无需言语的,正是庄子主张的大美不言。当处于一种忘我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已经无法用言语传达,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这正是庄子所说的不可言论、不可意致的一种至高至美的境界,即“大美不言”。
(摘自于海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只有不通过任何言语来描述世界,才能感受事物之美,达到“天之言”的境界。
B.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句话中确立了“不言之美”作为美的本体的地位。
C.庄周梦蝶这种无限愉悦的审美境界是庄周直接感受到的,是庄周在人为意识下产生的。
D.庄子笔下有很多相貌丑陋或肢体残缺但品格高尚的人,他们在庄子眼中是丑的、不美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有大言而不美”这句话中,庄子以不言为美作为美的判断标准,认为天地是不言之美的体现者。
B.儒家认为大美的世界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又不是主客观结合的,而是在天这个绝对创造的本体。
C.儒家和道家的大美思想从根本上是不同的。儒家认为,天是不言的,是绝对的创造本体,它默然而创造。
D.孔子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兴焉”和“逝者如斯”的感叹都包含着天不言,却创造不已的思想。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饮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B.《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C.《二十四诗品•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D.《桐柏观》:“半夜人无语,中宵月送凉。”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就当下人们热衷于整容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组卷:0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愤怒的钢铁(节选)韩梦泽 寒气涌来,阳光尽去,浓雾样的阴云弥漫了整个天空,阵地的两端寂静无声,似乎所有人都已离去。
怀特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腰脚,把步枪顺在臂弯里,小心地趴下匍匐前行,用最缓慢的动作移动着身躯朝预定战位靠近。
他是一英寸一英寸爬过来的,用最小的角度扬起额头,透过枯萎的草丛细致地观察了一下对面的情况,随后慢慢架起了武器,透过瞄准镜,扫视、对准……
榴弹炮轰鸣了几十声之后,对面安静下来,摆出一副被炮火压制住的样子,但这并不可笑。怀特决定还是等一等,等到敌方士兵慢慢放松了警惕再说。于是他趁机睡了一觉,难得午后的阳光射穿了云层。
他甚至还做了个梦,梦见在斐济的一棵椰子树下酣睡,扇尾鸠凌空飞过,发出拍打气流的声音,那儿的植被真好,到处都是暖洋洋的,不远处是洁白的沙滩,自己的妻子牵着两岁女儿的手慵懒地散步,并时不时地因为躲避浪花而发出快活的笑声……
忽然,来自身后的半空里发出轰鸣,一听就知道是野马式战斗机,随后炸弹穿空的呼哨声便掠过头顶。怀特心里既兴奋又担忧。他很清楚东方士兵身上似乎普遍存在着某种奇特的顽强以及不可思议的献身精神。尤为可怕的是那些经过空中蹂躏和羞辱的士兵,往往变得更加强大和义无反顾。于是,这成为武备强大一方挥之不去的梦魇……
一辆谢尔曼已经起火燃烧,乘员们正从里面爬出来用短枪射击冲上来的敌人,但很快就被几枚手榴弹压制住,由于没有进攻性武器,幸存者只能且战且退。另一辆坦克则没这么幸运,它的履带被炸断了,炮塔的盖子才推开,就被一个敌方士兵投进了燃烧瓶,里面的五个人全都着了火,四下里奔跑,然后被全部杀死。多数的士兵聚拢在最后一辆坦克附近,使用卡宾枪和冲锋枪进行自卫,但是两个敌方士兵仍然设法接近了他们,并引爆了炸药包。唯一完好的坦克似乎产生了怯意,开始后撤,在用机枪打倒了一名迫近的敌方士兵的同时,也碾死了自己人。
真是一次失败的进攻!怀特想。
他并不愤怒,更没觉得有多少懊丧,类似的事情过去也曾发生过,他知道下面将是另一场屠杀,自己的使命即将开始,于是再次检视了一下自己的枪支,然后稳稳地架起。透过瞄准镜,他缓缓地扫描整个阵地,然而竟一无所获。静待片刻,接下来的一幕让他变得无比的吃惊。
先是一个士兵跳了出来,然后是两三个同时跳出,最后是十几个人出现在了空旷的阵地上。这些人四处逡巡,有的甚至没有持有武器。尽管疑惑重重,加兰德步枪仍旧击发出第一颗子弹,并准确命中一名敌对士兵的头部,只见翻滚倒地。怀特重新上膛,再次瞄准,却越发吃惊地看到其他人并未因此而四散奔逃或者就地卧倒,还是在反复徘徊、前行。
第二发射中的是一个魁梧的士兵,子弹当胸穿透,激起了一层浅浅的粉色血雾,随后那个人朝一侧倒毙。而余下的所有人依然故我,低头搜索,继续前行。
怀特拉动枪栓,重新观察,他们真是见鬼了,还在搜索、前进,究竟找什么呢?怀特拉动枪栓决定暂缓攻击,一则是好奇心驱使,二则是他不想草草完成今天的数额,毕竟真的半点难度都没有。
他终于看到一个士兵捡起了某个物件,但无法确定那是什么,再去看另外一个,那人也捡起了一根类似木棒的东西。怀特的心里多少冒出几分嘲笑,如果可以的话他很乐意跑上前去询问他们要不要帮助。
最后,他终于知道那些人在做什么了,随即果断地击发出第三颗子弹。此时的怀特意外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战争和爱情类似,很容易开始却很难以结束,结束的唯一方式就是年轻人的热血。热血消失,一切终结。他缓缓地收回武器伏低身子,并安静地待上半个小时,直到天近黄昏,这才悄悄地爬回到岩石后面。
任务完成,怀特龇牙苦笑,从口袋里取出一块巧克力,作为热量的补充和对自己的奖赏。他把枪重新抱在怀中,打算离开,却又想了一下,随后拆下瞄准镜从岩石背后探出半张脸,朝对方阵地窥探。大约300码的地方出现了微弱的光芒,只一闪,随即就是枪声。
怀特在半秒钟的时间里没有犹豫,他选择了承受,这是无法逃避的承受,所以没必要慌乱,他或多或少有了那么一点儿绝望和悔恨,但更多的情绪则是被留恋吞没了。那颗来自于老式“莫辛纳甘”步枪的子弹,锐利异常,毫不犹豫地穿透了瞄准镜射入他的眼眶,炽热的金属翻滚着切断额叶并撕毁了脑干,在一个外科医生的瞬间冥想中破颅而出,依旧飞行。
他不由自主地向后倒下,后脑撞击地面也丝毫察觉不到疼痛,就像无奈的野云雀的羽毛跌落尘埃,只能闻到泥土和风的味道……
(有删改)【注】怀特中尉最初是一名外科大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报名参军,被编入美陆战一师成为战地医生。瓜岛战役时,怀特侥幸地逃过一劫,损失了两根手指无法再拿起手术刀,他作为一名步兵直接参与对朝鲜的战斗。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交代了各种武器装备的名称,如“野马式战斗机”“谢尔曼”等,具有时代特征,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B.小说描写了怀特三次狙击敌方士兵,既生动细致地展现了战争的场景,又暗含了怀特对敌方士兵的同情。
C.小说中怀特多次借助“瞄准镜”观察对手的阵地,暗示了人物的身份,串联了故事情节,可谓匠心独具。
D.怀特最终被步枪子弹破颅,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画面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死气沉沉、寂静寒冷的氛围,暗示战争的残酷和压抑。
B.文中有关怀特美好而温馨的梦境的描写,丰富了情节内容,与战争的惨烈形成对比。
C.小说通过不断变换视角,自由而灵活地再现了怀特在战场上与敌方士兵对垒的场景。
D.小说既有对惨烈战争场面的描摹,又有对具体而微人性的思考,语言非常有感染力。
(3)小说中主人公怀特的情绪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人民日报》对《愤怒的钢铁》这本书有这样的评价:“本书正视历史和战争的同时,亦有对人文的思考。”请结合本文,谈一谈你的理解。组卷:6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研究表明,夏天进行体育锻炼,能增加身体消耗,增强消化、呼吸、内分泌系统功能。但是,① 。比如,有人认为“不出汗等于没锻炼”,还有人认为“多出汗才能更好达到健身目的”。而夏季气温较高,人体水分流失较快,过度运动更有中暑风险,容易使人疲劳,甚至发生运动损伤。
对此,专家提出:你在夏日参与健身锻炼,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② ,才能收获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效果。比如,进行短暂、低量的运动,让身体逐渐适应炎热的天气;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段进行户外运动;全日健身计划可分段、多次累计完成;锻炼前后注意热身和补水……
诸多注意事项,既需要健身者加强自身防护意识,③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此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体科所推出的系列健身短视频《科学健身100期》《科学健身周周练》,一年多来累计点击量已达8000万次;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推出系列科学健身线上指导,课程观看量累计近430万次;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牵头的全国智慧社区AI健身大会6月10日启动,推出脊柱与视力健康亲子操等强调科学健身的6个线上项目。
(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的错误,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王老师对小明说。
B.苏翊鸣在“雪长城”赛道上一鸣惊人,不得不令你为他高喊:“苏翊鸣最棒!”
C.士兵们听完这首歌曲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D.请你作为班级代表参加学校十月份举行的“我的青春,我代言”演讲比赛。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0引用:4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对生活的态度是以克己来迁就外界。
——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枭(猫头鹰)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刘向《说苑》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