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实验初中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9/14 5:0:1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
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
组卷:1006引用:36难度:0.5 -
2.根据如图所示的几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827引用:98难度:0.9 -
3.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η甲、η乙表示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甲、W乙表示拉力所做的功(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组卷:5801引用:64难度:0.7 -
4.登楼梯比赛时,某同学从底楼匀速登上五楼,共用了15s,该同学登楼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 )
组卷:112引用:9难度:0.9 -
5.如图一均匀杠杆A处挂2个钩码,B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若钩码质量均为50g,在A、B两处再各加一个钩码,那么( )
组卷:180引用:51难度:0.9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35引用:6难度:0.7 -
7.如图一根细绳上端固定,下端系一金属小球,制成一个单摆。现将小球拉到离地面50cm高的位置A后静止释放,小球摆到右侧最高点C,C点离地面高度为40cm,随后小球由C点再次摆到左侧最高点D(D点未标出),则D点离地面的高度可能是( )
组卷:561引用:7难度:0.7 -
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401引用:60难度:0.7 -
9.将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O点处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它的部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794引用:12难度:0.5 -
10.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AB=s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F所做的功及其功率( )
组卷:2157引用:29难度:0.7
五、实验探究题(28题5分,29题11分,30题6分,31题10分,32题3分,共35分)
-
3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在做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下一步的操作应该将图甲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在实验中 。
(2)保持图丙中左边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不变,在右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弹簧测力计从B点向支点O移动过程中(未到O点),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大致可以反映拉力F的大小随它的力臂l变化的关系的是:。
(3)如丙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将弹簧测力计斜向左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其示数F2F1(选项“>”、“=”或“<”)。
(4)另一小组的小红在实验中将弹簧测力计的拉环挂在杠杆右端,用力向下拉挂钩,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进行多次实验发现都不能满足杠杆平衡条件,原因是 。
(5)如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1 A 2 1 20 B 10 3 1 20 1.5 10
(6)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
(7)小红调节杠杆平衡后,在杠杆的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致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样?答:。组卷:96引用:2难度:0.4 -
32.如图,小芳设想利用升降台让球越弹越高。将球从M点竖直向下以某一速度抛出,球经静止在位置a的台面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为N;经台面反弹后上升过程球的动能 (选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N 比M高(选填“可能”或“不可能”)。球从N点下降时,台面已升至合适的位置b并保持静止,球再次经台面反弹后,到达的最高点P 比N高(选填“可能”或“不可能”)。(碰撞时能量损失不计)
组卷:362引用:1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