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拓展模块(第四版)《世界是平的,世界是通的》2022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6/5 8:0:7
一、基础知识应用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5 -
2.下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与表达能力训练
-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正是在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显示出探知未知文明样式的兴奋,西方历史学家尤其如此。古老神秘的东方文明到底孕育着人类的哪些生机?又将对西方文明产生怎样的动力?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一书中,回答了这些疑问:“东方化的西方”即“落后的西方”如何通过“先发地区”的东方,捕捉人类文明的萤火,一步步塑造领导世界的能力
正是在丝绸之路上,①西汉张骞两次从陆路出使西域,中国船队在海上远达印度和斯里兰卡;②唐代对外通使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长安;③15世纪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东南亚诸多国家,远抵非洲东海岸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④明末清初,中国人民积极学习近代科技知识,欧洲天文学、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
正是在丝绸之路上,世界其他文明也在吸取中华文明的营养之后变得更加丰富、发达。源自中国本土的儒学,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佛教传入中国后,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和理论,并传播到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对这些国家的哲学、艺术、礼仪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整个世界的革故鼎新,直接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入西方,渗入西方民众日常生活之中。
(1)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2)下列对选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排比 引用 拟人 对偶 B.排比 引用 拟人 借喻 C.比喻 排比 引用 并列 D.并列 排比 引用 借喻
A.叙述了自西汉到明末清初期间,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
B.4个分句的内容是以时间顺序叙述的。
C.第①句是说,西汉张骞两次从陆路出使西域,并带领中国船队在海上远达印度和斯里兰卡。
D.第④句是说,丝绸之路让中国也学习到了西方的先进科技知识。组卷:3引用:1难度:0.5 -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不仅是个人的智慧和记忆,而且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集体记忆,是我们在未来道路上寻找家园的识路地图。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像种子一样飘向世界各地,但是不论在哪里,不论是何时,只要我们的文化传统血脉不断、薪火相传,我们就能找到我们的同心人——那些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久远熟悉的语言、那些频率相近的心跳、那些浸润至今的仪俗、那些茂密茁壮的传奇、那些心心相印的瞩望,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识路地图上的印记和徽号。今天,我们有责任保存好这张识路地图,并将它交给我们的后代,交给我们的未来,交给与我们共荣共生的世界。
(1)解释“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的含义。
(2)说说选文中加点的“这”所指代的内容。
(3)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例句:连接了市场,连起了心灵,联结了文明。
A.不论在哪里,不论是何时。
B.那些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久远熟悉的语言、那些频率相近的心跳、那些浸润至今的仪俗、那些茂密茁壮的传奇、那些心心相印的瞩望。
C.交给我们的后代,交给我们的未来,交给与我们共荣共生的世界。
D.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
(4)概括选文的主旨。组卷: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