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苏教新版必修2 《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单元测试卷(2)

发布:2024/11/28 6: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摘编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组卷:623引用:38难度:0.9
  • 2.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失忆人
    张铭书
           那天的事有些怪。
          上午九点左右,我从单位出来沿着一条街匆匆往前走,走到下一个路口时,不由停下步子,拿不准是继续往前走呢,还是应该拐个弯儿。我问自己,你准备去做什么呢?
          这还不是最奇怪的。最奇怪的是接下来,我连自己是谁都记不起来了。我从一块橱窗的玻璃里照见了自己,里面映着一个约莫三十岁的神情沮丧的男人。我问,这男人是谁呀?橱窗当然不会回答,于是我转过头问身边的一个行人:“喂,我是谁?”那人打量我一眼,突然撒腿就跑。我望了一眼头顶的太阳,想,难道我是突然降临到地球上的一个外星人吗?
          这时一名警察出现在我面前,先前被我吓跑的那位行人指着我对警察说:“就是他!他是个疯子!”
          警察将我带到了派出所,他们翻遍我全身的口袋,也没找出任何能证明我身份的东西。
          这时我才真正害怕起来。我意识到自己同这个社会的所有联系被割裂了,沦为世界的一个孤儿,这是一种巨大的恐怖。
          这时从旁边办公桌走过来一个年轻的警察,对着我的脸端详了好久,又让我站起来看了看身高,对其他警察说:“他可能是苏老板的儿子,一星期之前苏老板已报过案,他儿子苏威想买辆法拉利跑车,结果苏老板只买给他一辆帕萨特,苏威一生气将车砸了,然后跑得无影无踪。苏威平时有吸毒的行为,有时脑子会不太清醒。说不定就是他。”别的警察就说:“那就快给苏老板打电话吧。”
          我一听原来自己是一个如此有钱的人,不禁非常得意。
          不一会儿,苏老板的电话接通了,说,他儿子的尸体已经找到了,不必麻烦警察了。
          我的心情非常失落。
          办公室里进来一位少妇,她用轻柔动听的声音问:“听说你们这里有一位找不到家的男人是吗?我老公爱喝酒,喝多了酒就不记事儿,昨晚跑出去至今没影儿,我想是不是他?”
          警察朝我一指:“就他。自己看吧。”
          那位少妇丰腴而妩媚,娇艳欲滴。她带着一股香气朝我走过来。我高兴得眼睛放光。
          但她还没到我跟前就扭身走开了。
          我心里难过极了。惆怅万分。
          一位居委会大妈来办公室办事,看到了我,好奇地瞧了又瞧,嘴里不住嘟囔:“这个人看起来好面熟呀!上个星期,我们小区大白天招了小偷,被看车棚的老李发现了,两人扭打了一阵,老李打不过他,让他跑掉了,我听到吵嚷赶过去时,远远看了小偷一眼,和这个人非常像!”
          办公室的警察们全都警惕地盯着我,眼神儿一下全变了。一个警察掏出手铐,将我铐在椅背上,然后对居委会大妈说:“你快去叫来管车棚的老李辨认一下,看是不是小偷?”
          我吓得从椅子上瘫下来,想,哪怕是个民工也好呀,怎么偏偏是个小偷呢?实在命苦!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不大会儿,居委会大妈和一个老头儿进来了。大妈喘着粗气,说:“老李,你看这人是不是前几天跟你打架的那个小偷?”
          老李的目光如刀子一样恶狠狠地朝我戳了过来。然而那目光碰到我后马上变得柔软起来,他笑眯眯地说:“这不是张小鱼吗?你怎么在这儿?”
          大妈:“原来你们认识呀?”
          老李:“岂止认识!我跟他爸是战友。经常到他家里喝酒,他是我看着长大的。”
          一个警察赶忙过来帮我打开手铐。
          我听到自己并非小偷,心情放松了些,但仍记不起老李这个人,望着他不住地摇头。
          老李显得比我还急,掏出手机摁了一串号码。
          打完电话,高兴地对我说:“通知你爸了,你爸说你媳妇一会儿就来接你。”
          我不由对张小鱼这个人起了兴趣,问:“张小鱼是干什么的?是个怎样的人?”
          老李:“是个办公室小职员,心眼不坏,但也没多大本事,普普通通一个人儿。”
          半小时后,进来一个几乎可以忽略性别的瘦小平淡的女人。老李说:“你媳妇接你来了。”
          我傻愣着,认不出她是谁。
          那女人很生气,突然冲上来,照着我的脸响亮地掴了一巴掌:“我让你跟我装蒜!”别看瘦小,手劲可不小。
          这一巴掌让我眼冒金星。
          等金星消散以后,我突然记起她叫王金萍,是我的老婆,同时也是一位内科医生。
          王金萍打完我后抹了几把泪,对其他人说:“他这是暂时性失忆症,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造成的。”
          我跟在王金萍后头走出派出所的时候,突然想起不知从什么书上看过的一句话说,人生从来不像臆想中那么好,也不像臆想中那么坏。我虽不是有钱人,无权无势,也没有一个漂亮的老婆,但我也不是一个小偷。这样,老天就算很照顾我了。很好。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我”连自己是谁都记不起来了,只好向身边的行人询问。行人被“我”的怪异行为吓跑并报警,“我”被行人和警察认定是个疯子。
    B.妻子王金萍“突然冲上来,照着我的脸响亮地掴了一巴掌”“打完我后抹了几把泪”,表明妻子已对“我”失望之极。
    C.“我”向往自己是富人的儿子,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丰腴而妩媚的少妇,认为自己哪怕是个民工也行,坚决不愿意自己是一个小偷。
    D.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例如“我”被怀疑为小偷前后警察的不同态度,看车棚老李前后神情的变化……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情节跌宕,主题鲜明。
    E.失忆人的经历固然令人同情,但工作压力只是病症的诱因,真正的根源在于个人的欲望。小说就是要告诉我们,直面现实,脚踏实地,方能幸福生活。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说:“人生从来不像臆想中那么好,也不像臆想中那么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的?请结合小说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与感悟。

    组卷:56引用:4难度:0.7
  • 3.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形象。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材料二:
          注:群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群众收视率与总体群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群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群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用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慧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播出特点为→ 四大主题内容六大主题手段 --预期目标为→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B.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节目制作方式→以央视自制为主-- 其优势为→节目品质有保障
    C.美国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提供节目给→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
    D.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提供片源给→国家地理频道--节目制作后送给→电视观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在内容编辑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电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直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组卷:9引用:10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4.文言文阅读
          陈尧佐,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徙下邦,迁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府推官。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召还,直史馆、知寿州。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徙河北,母老祈就养,召纠察在京刑狱,为御试编排官,坐置等误降官,监鄂州茶场。
          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进枢密直学士、知河南府,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书吏部侍郎。
    太后崩,执政多罢,以户部侍郎知永兴军。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改知庐州,徙同州,复徙永兴军。
          初,太后遣宦者起浮图京兆城中,前守姜遵尽毁古碑碣充砖甓用,尧佐奏曰:“唐贤臣墓石,今十亡七八矣。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乃一旦与瓦砾等,诚可惜也。其未毁者,愿敕州县完护之。”徙郑州。既而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灾异数见,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B.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C.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D.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
    C.判:唐宋官制,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叫“判”。
    D.致仕:任命,授予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佐担任寿州知州遇凶年,他拿出自己俸禄大米煮成粥给饥饿的老百姓食用,手下的吏人也自发捐献大米,以此振救了数万百姓。
    B.尧佐任京西转运使时,因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他怜惜百姓,奏请朝廷不仅免除当地百姓税收,还减少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
    C.祥符知县陈诂治下太严,手下的官吏逃走使县为之一空,太后大怒,要惩处陈诂,尧佐据理力争,最终使陈诂得以免罪。
    D.太后派宦官在京兆城中起造佛塔,前任长官姜遵把古碑古碣全部毁掉充作砖瓦用,尧佐进言希望没有被毁坏的能得到完整保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词语。
    ①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
    ②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

    组卷:33引用:3难度:0.7

四、语言表达。

  • 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组卷:177引用:108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人居住的是钢筋水泥构筑的都市丛林,门一关自成一统;古人居住的是瓦房小巷,端个碗能尝百家饭。今人驾着轿车风驰电掣地行驶在高速路上;古人驾着马车优哉游哉地欣赏着沿途风光。今人主张的是想笑就笑、想唱就唱的奔放情怀;古人钟情的是欲语还休、无语凝噎的含蓄之美……
    要求:对于古今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选好角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7引用:6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