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新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 多彩的光(章末核心知识分类整合)》2023年单元测试卷(1)
发布:2024/8/15 14:0:1
一、选择题
-
1.每一种经历都像一幕美丽的风景,就像每一幕美景的背后都有很多美丽的故事一样。在这些美的背后,都包含着深奥的科学哲理。下面关于光现象的美景描述,原理属于光直线传播的是( )
组卷:595引用:11难度:0.9 -
2.如图所示,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组卷:1719引用:21难度:0.6 -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518引用:15难度:0.8 -
4.小花用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如图)。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过程模拟的眼睛及该眼睛的矫正方法是( )
组卷:2643引用:21难度:0.7 -
5.在晴朗的中午,我们透过蓝色玻璃看红花时,看到的花的颜色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9 -
6.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为( )
组卷:1602引用:23难度:0.9 -
7.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组卷:57引用:3难度:0.8 -
8.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438引用:21难度:0.5
四、实验探究题
-
24.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 ;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且大小 ,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综上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5)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 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 (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组卷:295引用:4难度:0.5 -
25.小聪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着重研究了以下几个心中存在困惑的问题:
(1)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此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是 的实像;
(4)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将充当视网膜的光屏再次向 (选填“左”或“右”)侧适当移动,此时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组卷:287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