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3 4: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历史上的文人雅集有很多,流传至今令人神往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东晋绍兴的“兰亭集”,另一个便是北宋汴京的“西园雅集”。读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可知,那时“都城士大夫有园圃者,每岁花时必纵人游观”。每年元宵节过后,东京汴梁市民都有游园探春的习惯:“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并纵游人赏玩。”《东京梦华录》还列举了汴京人赏玩的园圃名单,其中既有宋太祖大宴群臣的玉津园等皇家园林,也有王太尉园、李驸马园这样的私家园林。
②其实洛阳的私家园林更为著名。唐时洛阳园林已多达千余家,后多数毁于五代战火。北宋文人在这些废园之上悉心重建了新的园子。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所写的《洛阳名园记》,记述了19处名园,成为我们今天追溯当时景况的珍贵文献。这些园林各具特色,其中的文人园林已相当显眼,比如大字寺园是白居易的旧园,独乐园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地方。
③北宋之前的园林是权贵阶层财富与势力的象征,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北宋的文人园林走出了另一派风格,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小园小山,便可达到老庄思想中逍遥游于物外的境界,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比如司马光的独乐园,“园卑小,不可与他园班。弄水、种竹轩者,尤小。曰见山台者,高不过寻丈。”然而这样的小园,却颇为世人欣慕,以此为题的诗文也风行于世。所谓构园必题名,司马光的园子名为“独乐”,体现了他的价值取向:“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④苏州的沧浪亭亦然。今天我们去参观沧浪亭,依然觉得这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亭台水榭相得益彰,假山古木妙趣横生。不过我们最在意的也许还是它背后的故事。北宋庆历四年新政失败后,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废园,以四万钱买入,在北面筑亭,名“沧浪亭”,取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意。他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并常与欧阳修、梅尧臣等作诗唱酬往还,沧浪之名遂传播甚远。苏舜钦去世后,此园多次更换主人,元代时已废为僧居,但大家始终不忍其真正荒芜。1927年,吴郡画家吴子深慷慨出银,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园林修整委员会又对其进行修葺,1955年正式对外开放。如今,沧浪亭作为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起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⑤除了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北宋文人的造园热情随着他们的外放足迹在苏州、南京、济南、杭州等城市延续。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苏轼笔下的超然台、王安石笔下的半山园、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这些古建筑都有与之相关的诗文典故流传,因而被后人分外珍惜,屡废屡建,成为今天仍能惠泽我们的文化遗产。
⑥宋代文人对于中国园林的影响是深远的。“亭中待月迎风,轩外花影移墙”,造园如作诗文。“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亦是造园之理。诗情画意的园林在宋代真正得到了发展。建筑学家曹汛在《中国造园艺术》一书中指出,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三批人将诗情画意写入亭园:一批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散文家,他们以诗文描绘自然之美,也以此主导园林建造;第二批是画士,他们崇尚具象之美,对园林进行精细的布局和摆设;最后一批人是职业造园匠师,在园林艺术形成后,将之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深耕细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本是造园的八字真言,但这个最高准则在后世逐渐被固化,越来越没有了文人园林的灵动。
⑦今天我们感觉一些园林匠气较重、缺乏神韵,与古代名园不可比。也许造园的人需要多一些超然台上的超然、沧浪亭下的清旷、独乐园里的逍遥,才能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
(摘编自闻白《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历史上众多的文人雅集中,东晋绍兴的“兰亭集”和北宋汴京的“西园雅集”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B.唐时洛阳的私家园林众多,因五代战火被毁,后经北宋文人重修后更具特色,这其中文人园林尤为突出。
C.北宋文人独辟蹊径,设计出的文人园林别具风格--小园小山,超然物外,成就了中国独特的园林美学。
D.北宋的文人园林颇具特点,它们都有与之相关的诗文典故流传,这些诗文提升了文人园林的文化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由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集引出园林的话题:东京园林繁多,市民多爱游园。
B.③至⑤段作者分别从三个角度由浅入深地向读者阐述了北宋文人园林的特点。
C.第⑥段由前文对园林特点的阐述,转化到宋代文人对中国园林的深远影响的分析。
D.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及对比论证等方法阐述了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参观沧浪亭,相较于欣赏亭台水榭、假山古木等风景,更加感兴趣的是园林所蕴含的文人风流。
B.古之造园人将文化与艺术相互融合,而今之造园匠气较重,修复的建筑缺乏古代文人园林的那股神韵。
C.宋代文人造园如作诗文,使园林蕴含着深厚的诗情画意,这对当下园林设计者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D.文章阐述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与园林之间的不解之缘,并指出因文人介入园林建设,使园林更加灵动。组卷:6引用:3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生态环境大数据除了具有大数据的特征,还具有“三高”特性。
大数据包含反映自然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多维数据。生态环境大数据来源于生态环境、气象、交通等不同部门,可以通过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等监测设备来感知;还可以通过卫星遥感、人工检查等手段来感知;还可以通过全国环保举报电话、微信,以及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搜索数据、在线新闻产生的生态环境舆情大数据等途径来获得。它包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多维数据。
生态环境大数据内在的复杂性使得生态环境数据的感知、表达、理解和计算等多个环节面临巨大的挑战。生态环境大数据本身价值较低,只有通过对大数据的清洗、集成、建模等方法,才能将这种不完善、复杂、非结构化的数据转化为可用的信息。生态环境领域的排放清单建立、环境质量模拟、最优化减排方案制定等事项,如果借助大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云计算平台,速度和准确性会显著提高。
数据采集涉及高度不确定性,数据可能存在错误或不完整。生态环境相关的大数据跟其他大数据一样,最典型的特征是数据量巨大。由于这些数据来源于不同部门,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加之目前各部门数据共享程度较低,同一指标数据存在不一致性。
(节编自蒋洪强《生态环境大数据研究与应用进展》)
材料二:
过去40年中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面临着诸多挑战。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看,要求重点强化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职能,统一发布生态环境信息。从污染防治攻坚的新需求看,当前正处于污染防治“三期叠加”的重要阶段,要实现2O35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目标,需要加大力度破解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从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新进程看,参与全球微塑料、海洋低氧、极地冰川大洋等新兴环境问题的治理是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
(节编自柏仇勇、赵岑《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发展方向》)
材料三:
国家环境监测网从最初的“三废”监测,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监测网络,初步构建了生态环境立体监测体系,但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
各地区环境监测信息建设水平存在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好于欠发达地区,沿海好于内陆,东部整体好于中西部。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部分业务系统在数据处理方面存在对数据处理规则理解不到位的现象,在不合理的数据剔除、数据质量分析方面差异较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数据共享和业务系统间数据融合渠道不畅通。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原有孤立的信息系统需进行整合。站内、系统内也需要对各类环境监测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在未来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中,应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环境质量评价和信息挖掘的能力、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节选自罗海江《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1)下列对生态环境大数据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包含反映自然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多维数据,其中半结构化多维数据的复杂性和海量性尤其突出。
B.生态环境大数据本身具有不完善性,经过对大数据清洗、集成、建模等方法加工处理后,才能更好显现出其价值意义。
C.我国重点强化了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职能,完善了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生态环境监测事业有巨大进步。
D.我国正处在“三期叠加”的重要阶段,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着诸多挑战,公众对环境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环境大数据获取途径多种多样,从环保举报、监测设备′在线新闻、互联网等渠道都可以获得。
B.借助大数据相关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建立排放清单、模拟环境质量和制定减排方案的速度和准确性。
C.生态环境大数据的“三高”包括数据维度高、速度和准确性显著提高、数据采集的不确定性高等三个方面。
D.参与全球微塑料、海洋低氧等环境问题的治理工作,能为我国获得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奠定基础。
(3)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面临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0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苍岭烟树起于墨
查干 ①我喜欢山水画,尤其喜欢刻意有留白的那种。凡是留白的山水画,大都显得云烟辽阔、大气磅礴,给人以力量和浩然之气。这,或许源自人的心灵需求。
②因为,人心有时很小。小到容不得一点点怨愤和气恼。然而,人心也可以很大。大到可容纳十万大山和浩荡江河——前提是要学会借物阔心。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以智慧去开启自己的心灵,就可以由狭隘走向开阔和坦荡。这或许就是山水画家们高寿的原因吧。因为他们心中藏有高山阔水和清风明月的缘故。我有时闲来无事,就去观赏画坛高手挥毫作画的视频;只见他们左手捋须,右手蘸墨,浩气一吐,便是——苍岭烟树笔底起,巨作横空出世来。显然,他们不是照葫芦画瓢,去复制照片。山水,是长在他们心中的圣境;于是才有墨汁与色彩、智慧和情致的有机融合。
③那么,除了丹青高手之外,我们普通人可不可以;以高山阔水为邻,使自己的心灵变得畅阔而通达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人的一生中,谁没有游目聘怀、登高望远之举?这是心灵渴望坦荡与自由的表现。对人生而言,苦难是随时而来的怪物——阔绰与贫寒,得意与失意,亦只有咫尺之遥。因此我们就需要有坚韧与阔达的心怀与意志,需要有内心的修炼。那么,去借山水之气,或许是一条捷径。
④我们有个略带贬义的词汇。叫做:游山玩水。依我看。游山玩水,没有什么不好:“玩”。其实含有随意狂放之意。假若没有高山阔水的陪伴和激励。李白、杜甫、王维们就不会有诗的灵感。也就没有情动天地的诗作留世。我们也读不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些激励人心的壮丽诗篇。在人世间,人心与山水。一定是互利互补而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去细细琢磨而已。因此,走出家门,亲近山水,以此借山水之灵,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使灵魂像一泓活水,清凌凌流动不止,是生命之求,不可忽略不计的。
⑤那日我和家人走入家附近的中山公园。这里正值郁金香盛开,观赏者众。然而,公国里十分安静而整洁。在公园的东北角,在高大树木的簇拥中,有一座似曾相识的古亭,突然出现在眼前,以前不知为什么,未曾注意。亭子里没有游人,倒是有几只灰山鹊,落在那里,叽叽喳喳议论着什么。亭前那一株白海棠,也显得眼熟,银装素裹地静默着。恰在此刻,一对白发老人,驻足于树下。他们微笑着,指指白花,又指指自己的一头白发,让人拍照,仿佛在说,看谁白过谁?这是对岁月发出的慨然幽默,亦是对自己的善意嘲讽。这一达观之举,无疑来自畅阔的心态。
⑥这亭这花,这一对白发情侣,遽然使我想起一段往事。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初进北京,独自闯荡,环境与人事,皆为陌生,渐渐感到冷酷与孤寂的滋味,心情有些沉重。
⑦恰在那一年的春夏之交,我受邀走入武陵山脉深处,走进猛洞河谷。在崎岖的盘山道上,我突然遇见极为古朴的一座山亭,使我眼热心亦热。亭为八角亭,失修有年,显得有些苍凉,但掩不住一身的仙风道骨之气。亭前,有一株白海棠树,苍然地正盛开着一树的悲壮白花——但那悲壮,并非出于对岁月的悼亡,而只是一种独白,或者抒怀罢了。周遭的山峦,皆隐于淡淡的一片水雾之中,不知有怎样的隐喻潜伏在里边?岭头树木,似烟非烟,谜语般地静默着。谜底,不会是那些在高树间跳来荡去的金丝猴吧?假若是,是不是在展示生命之坚韧与活络呢?见此,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情突然明朗起来,并且由阴转晴,沉重淡去。
⑧正在此时,有一只鹧鸪,鸣声连连,掠过头顶,终于使我从梦幻中惊醒。难道,这是慈悲的大自然对我的启迪与教诲吗?苍岭烟树起于墨,那便是信念的智化。由此明了,画山水者,画的不仅仅是自然之物,而是一种信仰。正因如斯,猛洞河谷的那座山亭和亭前那株古老的白海棠树,留于心底,久久不去。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不随流俗,词翻新意,把“游山玩水”化贬义为褒义,这源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还凸显了作者豁达舒朗的人生境界。
B.文章以“白海棠树”为线索串联全文,将猛洞河谷往事和与家人公园赏花的经历相互呼应,彰显了自然对人心的慰藉,突出了文章意旨。
C.第②段中,作者用“捋”“蘸”“吐”等词再现画家“酝酿—挥毫—成作”的过程,表明高手作画不是简单再现景物,还倾注了其对自然的体悟。
D.本文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展现出作者对留白山水画的喜爱及从山水之中感受到的人生启迪,语言清丽,感情真挚。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苍岭烟树起于墨”这个文题蕴藏作者的哪些思考?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解说。组卷:1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女红,又被叫作“女工”“女功”,指的是妇女制作的手工成品或手工工艺。代代相传的女红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积淀。鲁西南民间艺术家所创作的女红取材广泛,大部分来自植物与动物,图案构思巧妙,形式多样。其次,此地女红着色鲜艳,特别喜欢① ,从衣服到鞋袜,从铺盖到门帘,从头饰到摆件,大都是红艳艳的。在图案设计上则往往突出实用性,精制细作,以物寄意,表达浓浓的美好情怀。我国不少地方的女红② ,这在鲁西南女红文化中也非常显著。女儿出嫁,母亲会在为女儿缝制的被褥上绣上石榴、龙凤等图案,意在祝愿多子多福、夫妻和睦。新生儿“满月”,家里亲戚要送给孩子虎头鞋和虎头帽,寓意虎虎生威、趋吉避凶,希望孩子③ 。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对上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组卷:1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楚辞•渔父》:“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②1935年“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中,领导者之一的蒋南翔受上级党组织委派,起草《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时代呼喊。
③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时代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个人与时代紧密相连,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5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