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三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7/15 8:0:9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饭圈”,即粉丝圈子,是由粉丝组成的群体。“饭”“粉丝”的第一要义是情感,是对特定的人或事物投入强烈的赞赏、爱慕或崇拜之情,也就是说情感是粉丝联结成“圈”的最初纽带。然而伴随着“饭圈”的野蛮生长,其赖以生存的情感被异化为狂热的非理性行为,随之而来的是以应援打榜、刷量控评、互撕互黑等现象为代表的流量争夺战,甚至为非法集资、诱导借贷等违法行为提供土壤,“饭圈”成为乱象丛生的“怪圈”。
“饭圈”的失序,究其根源,是资本的无节制渗透。资本的天性是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在数据成为一般等价物的网络时代,“饭圈”为资本的无限增值提供了丰腴的土壤。狂热的追星族不仅真金白银地直接贡献利润,更是在每一个环节都投入真情实感和时间精力,成为免费的数字劳工,源源不断地生产流量。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利润,这原本无可厚非,不过一旦利润足够大,资本就敢于铤而走险甚至置法理伦常于不顾,这是“饭圈”产业链日趋畸形和“饭圈”劣迹屡见不鲜的根源所在。
更需警惕的是,具有非理性和组织性特征的“饭圈”建构起和外部世界“有壁”的“黑话”体系,以“黑话”为媒介的信息分享和情感交流逐步强化群体和外部之间的区隔,巩固群体内部价值认同。如此,“饭圈”不仅形成了成熟完整的产业链条,还生成了为诸多乱象背书的话语生产场,源源不断地生产极富蒙蔽性、煽动性的话语样态和价值观念,将唯利是图合理化,将违法失德合法化。
“饭圈”渐成“怪圈”,是资本贪得无厌的表征,不仅扰乱文艺和经济秩序,还挑战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更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饭圈”通过消费性、非理性、组织性、专业性等属性,以及以“黑话”为核心的话语和意识形态体系建构起坚固的利益图和价值图,劝导教育、批评谴责、道德约束等方式难以撼动其根本。监管部门针对“饭圈”的一系列整治行动,正是从法律和行政等方面进行治理,通过发布相关规定、惩处违法主体、封禁违规账号、清理有害信息等形式,重拳打破“怪圈”的坚固壁垒,引导“饭圈”经济和文化向着健康向上、和谐有序、风清气正的方向发展。
每一个时代都有偶像,那本应是青少年获取自我投射和情感认同的载体,承载着成为更好的自己、奔赴更好未来的青春愿景,是激励青年人不断奋进的宝贵精神动力。而“饭圈”所关联的文化产业、网络经济、社群经济、粉丝经济则是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活跃经济局面、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在贡献国民经济产值、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相关产业在文化输出方面的巨大潜能,明星偶像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是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借助的文化政治手段。由此观之,治理“饭圈”不是一竿子打死,而是堵与疏相结合,趋利避害、因势利导。重拳出击是堵,涵育良好的文艺生态则是疏。
(摘编自《“饭圈”渐成“怪圈”,“破圈”势在必行》) 材料二
包括“饭圈文化”在内的娱乐圈种种乱象的出现,显然与一些人缺乏健康正大的审美观有关。由于一些人只知道追求世俗的欢乐,感官的愉悦和虚妄的幸福,审美趣味日趋平俗和杂芜,再加上碎片化、功利化造成的审美标准的单一和审美取向的混乱,结果所作所为离真正的美越来越远。而盲目跟风的青少年既缺乏判断力,更缺乏批判意识,对什么是恒久有价值的美远未形成明确的认知,加以心理上常渴望将虚拟理想和不切实际的欲望对象化,不仅以为追星并不出格过分,相反,还认为是都市时尚的当令趣味,由此主动接纳,积极传播,以抱团取暖,结成内聚性极强的群体自傲,完全没有认识到因为抽空了意义或原本就没有赋予它意义,这种借助网络等移动互联技术结成的共同趣味,不过是“娱乐至死”的场景化的喧嚣而已。
美育无疑是关于审美的教育,但更是关于情操的教育,关于心灵的教育。所以,我们要认真探索凸显美育价值并促使其落实的有效途径,结合时代精神和当代趣味,给青少年以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审美训练,从而培养其对美的感悟,以看破“颜值崇拜”和所谓“颜值即正义”的极端片面,看清资本提供的所谓“人设”不过是“滤镜偶像”,再完美也只是失魂的躯壳,是没有完整精神世界的纸片人,进而能唾弃“黑红也是红”这类不论是非、不辨美丑的畸形成就观、审美观,领略到真美和大美带给人的快乐,直至加深对生活真实的体验,对人生真义的思考,并最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体素质。
席勒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人。”我们确信审美教育联通着主体的自由意志,具有包含生理、心理等多个维度的多元包容特性,既为青少年必需,又易为其所接受,它的功用和意义一点都不亚于意志训练和品格训练,全社会都应该共同提倡,并积极践行。若不能针对青少年的特点,体恤他们生命展开过程中必有的迷失和狂乱,而只是一味地指责批判,则“饭圈”转为暗流,他们对社会关闭自己并进一步“内卷”,这会非常危险。
(摘编自汪涌豪《亟待展开的心理建设与审美教育》)
(1)下列对材料一中“饭圈”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饭圈”是指粉丝圈子的简称,对特定的人或事物投入强烈的爱憎之情,是粉丝联结成“圈”的最初纽带。
B.“饭圈”成为乱象丛生的“怪圈”,各种劣迹屡见不鲜,野蛮生长,使资本无节制渗透,甚至违背法理伦常。
C.“饭圈”具有组织性和非理性的特征,粉丝通过“黑话”体系建构起和外部世界相对封闭的新场域,将自身与外界隔离开来。
D.“饭圈”在网上互撕谩骂、应援打榜、造谣攻击,会破坏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时代的偶像都是青少年获取自我投射和情感认同的载体,承载着美好的青春愿景,是激励青年人奋进的精神动力。
B.缺乏健康正大的审美观,就可能会导致包括“饭圈文化”在内的娱乐圈乱象出现,离真正的美越来越远。
C.青少年由于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和独立思考能力,易陷入“饭圈”怪象,可见饭圈具有非理性的特点。
D.审美教育具有多元包容特性,联通着主体的自由意志,是青少年必需接受的教育,全社会应共同提倡,积极践行。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具有真正的审美教育意义的一项是
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D.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如何打破“饭圈”怪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2引用:4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5分)
-
2.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出阁
黎锦明
过了中秋第二天,人家屋里的香灰都冷了,而陈家门口却更加了一番沸腾。陈四姑娘出阁了!左邻右舍早就将这消息喧传几天了。那一天天气很清明,屋前屋后的桂花正在吐放着馥郁的芳香,舞动着的轻烟,玲珑的山色,好像都替四姑娘抱了无限的欢意。
正堂里面一阵迅急的磬鸣,接着大门口的爆竹煮粥似的响动,和着送嫁的人们的欢叫,连几只偷贡饭吃的瓦雀子都吓的无影无踪了。在这当儿四姑娘由伴娘从内房扶出,对亲人连哭带诉的告了辞。最后轮到她的老寡母身边,她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哭得一身只是乱颤,哭得四围的人都有些欷歔的意思了。
“上轿上轿,马家新姑爷等得肝油也冒出了!”抬花轿的几个少年们嚷着。他们都是从前四姑娘的玩伴,又是个个钟情于她的。如今她脱离他们高就了,哪个又不感到一种创伤的痛楚?哪个又不灰心?他们只是说这是不屑理会的事,而又舍不得离开她,只好兴奋着替她压一膀子的轿扛。
伴婆和新娘移到轿边来了。新娘只是哭,她的妈妈也跟着哭,直待几个人将她掼进轿门。
只是她在里面哭的更热闹!一双着红绣鞋的六寸大脚一顿跺跺拍拍地蹴起来。
“看你这蛮婆好福气,这样长一双脚!”罗梅生咬紧牙关将轿门一锁的说,叫了声口号,四人一齐将轿举起,接着又是一阵爆竹的嘈响和哭声。
“如今世界变了,大脚姑娘行时了。奇怪!”后面龙春叹了口气说,似乎他再也不承认四姑娘是美好似的。
的确,这是乡里少年们值得希异的事,陈家庄放足的风习,实要算四姑娘为首倡。这大概是六七年前的故事罢。她还不过十一二岁年纪,她的脚才由母亲严厉地限制着捆扎起来,她反抗,号叫,也不知挨了多少骂,然而她没有一天不想方法来解放自己。“妈呀,城里的女人都放了,王四爷不说过吗?”她时时这么反复地央求,只是没有确凿的证明,马上给妈“信他那油嘴”一句驳翻了。然而这也是她的幸运,不几天果有一位由城里回乡的姑娘,打她屋门边歇轿,那双翘在轿门外六七寸长着浅肤缎鞋的大脚给她做证明了。“妈,楚家小姐不放了吗?那脚多松快!”她吐出高兴的话头又对妈央求了。“唉,我的儿,她是小姐们啊!像我们这穷户人家放起那样大有哪个要啦?”“我就赌咒不嫁!”她破涕为笑地说。这是为娘的心软,又想起这孤儿独女,又想起将来老时的零落……不禁默了下来。
他们已走出布满桂香的陈家庄了,沿着涧水直趋山径走来。四姑娘在轿里哭的越发凄紧了,清音在山谷里颤荡着,淅淅的流泉的唱答好似也为她同情,他们走到山腰那里一段生满了映山红的草坪头山来。那冬青树底下,那莲塘的尽头,他们不禁一齐顾盼过去,啊,那是何等令人可留恋的场所。
冬青树下是她日常留连的,她和她的嫂子当日中时便到这里来晒衣。她的力大,两脚又活泼,可以扒到那高而险的树上去支晒衣竿子。衣一件件的理,她一阵阵的对她嫂子攀谈。
她说“若是舅舅回乡来,一定要跟他进城念外国书去”,她说“哥哥有空时,我得抽工夫去习一两年汉书”,她又说“乡里没有一个不说我能干”。她这样抱了大志愿的口气,差不多成了父老们的奇谈,也是龙春一班少年们呶起嘴不屑于谈及而值得鄙薄的话。她自然觉得这班卑视女子的少年心理是不足以挂齿的。有时他们找她来打趣,她很有些傲视,也不留连,“呸”的一声飞跑了。但当薄暮黄昏时,她的屋前屋后都弥漫了他们相往返的缠绵山歌,金碧辉煌的残阳投到山腰上,她倚在树边,望着迷蒙的山色。
“哎呀,咱们再也捱不着榜榜槌了。算起来,我已经是八回啦,背上两下,肚皮上三下,脚杆上三下!”龙春又嘲着说,喘着气换了换肩,他们不禁全都笑了几声。
自然的,他们想,这莲塘边从此再也不见这娴婉的浣衣女了。平日只要天气晴和,她时常提起一桶衣服到这山腰的莲塘边来。西头有一带松荫,松荫上便是一段青石崖,她盘坐在崖边角,扎起袖,系紧裙子,徐徐的搓洗,默默的空想,那里有野卉杂莲花的清香,有山鹬的低唱,有翡翠的飞窜和斗然一条鱼跳出水面的微响。少年们便乘此机会来撩搭她了,对她斜视着,对她窃语着,她尽自动作着不理,有时但红着两颊只是掩住嘴笑。及到他们闹的开不得交,她佯怒了,将捣衣杵轻轻一摆——“拍!”“哎哟!”山坡头路已尽,这鼎鲜红的桎梏将这幽婉的少女灵魂载出乡境了!那大路前便是他乡的标界。标界的左方便是一所神王庙,庙前每年打过花鼓。一打花鼓四姑娘一定姗姗然来,如今她去了……
她去了,而这地所留下的映象,他们总不能忘掉罢。他们觉得那如鼎沸的人声仿佛还残留在山角里,清脆的锣钹与胡琴的余声还在缭绕。那是春季四月初了,禾田里的稻秧正在荣发,农人们已停下耕作,水牛一群群的在山腰闲着吃草。少年们玩了火龙灯后又议定打花鼓了。开台的那一天,远近的人众都忙着聚拢来,说是罗满娘子忙到连午饭也烧掉,陈七爷忙到连裤子也穿错。台就是搭在那山坡上,神王庙前。说是借来杨秀才家的喜帐挂了,又借了后山包府上的金漆桌椅与宁绸扎的莲花灯,开台打得起劲时,台底下的铜钱纸票子只是如飞的掼来。而他们用意无非都是在四姑娘身上罢。四姑娘一来,饰花旦的何妖精只是眉来眼去,扮小生的罗梅生只舞得八面威风,丑角陈三尽着涎皮搭脸的为她取笑,老旦龙春不安本分,当时要露出那圆的脸清脆的喉音。如今她要离去了!
而她犹兀自一无所觉的在轿里哭……
“唉龙春,怎么办?越哭越凶了。”台后扛的陈三咳了一声说。
“我也这末想哪!”罗梅生矫作愉快的声音答。
“要是哭坏了人,又是我们负担子呢。”谢三接着说。
于是龙春不自禁地呼道:“喂,四姑娘,我想你老是哭,哭得这样伤心,还是让我们抬回去吧!”
“你配!”四姑娘的哭泣陡然停止,嗷的一声说,“偏要哭!你不抬走是我的孙!”
1925年(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清新风趣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的婚俗画,在山川景物和人情风习的掩映中呈现出一种冲淡清丽的风采。
B.抬花轿的几个少年嚷着说“马家新姑爷等得肝油也冒出了”,这是对陈四姑娘出嫁的讥讽和抱怨。
C.小说将叙事视角置于抬轿人的角度,在打花鼓一节中未对四姑娘做任何描写,却通过钟情于她的打花鼓者的神态凸出她的美丽。
D.小说以陈四姑娘哭嫁、少年们送嫁为主体,刻画出陈四姑娘的浓郁的亲情和乡情,少年们健康纯真的爱恋。
(2)小说在故事叙述过程中,漫不经心地叙写了几个抬轿人的对话,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这篇小说如同沈从文《边城》一样,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乡土气息。结合小说简要分析。组卷:7引用:2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帝①与北汉主相拒于高平,命前泽州刺史李彦崇将兵守江猪岭,遏北汉主归路。彦崇闻樊爱能等南遁,引兵退,北汉主果自其路遁去。八月,己酉,贬彦崇率府副率。初,太祖②以建雄节度使王晏有拒北汉之功,其乡里有滕县,徒晏为武宁节度使。晏少时尝为群盗,至镇,恶召故党,赠之金帛、鞍马,谓曰:“吾乡素名多盗,昔吾与诸君皆尝为之,想后来者无能居诸君之右。诸君幸为我语之,使勿复为,为者吾必族之。”于是一境清肃。九月,徐州人请为之立衣锦碑。许之。
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坐纳藁税,场官扰民,多取耗馀③,赐死。有司奏汉卿罪不至死。上曰:“朕知之,欲以惩众耳!”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赢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赢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④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戊辰,帝谓侍臣曰:“诸道盗贼颇多,讨捕终不能绝,盖由累朝分命使臣巡检,致藩侯、守令皆不致力。宜悉召还,专委节镇、州县,责其清肃。”
河自杨刘至于博州百二十里,连年东溃,分为二派,汇为大泽,弥漫数百里。又东北坏古堤而出,灌齐、棣、淄诸州,至于海涯,漂没民田庐不可胜计。流民采菰稗、捕鱼以给食,朝廷屡遣使者不能塞。十一月,戊戌,帝遣李穀诣澧、郓、齐按视堤塞,役徒六万,三十日而毕。
(《资治通鉴•卷二九二•后周纪三》)【注释】①帝:指周世宗柴荣,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公元954年~959年)。②太祖:此处指五代时期后周太祖郭威(公元904年~公元954年)。③耗馀:犹耗美。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在正额之外加征的部分。④太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奈A何B浚C民D之E膏F泽G养H此Ⅰ无J用K之L物M乎N且O健P懦Q不R分S众T何U所V劝W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拒,对抗,抵御,与《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的“拒”。含义相同。
B.徙,调职,与《过秦论》中“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的“徙”含义不同。
C.族,灭族,与《六国论》中“族秦者,秦也”的“族”两词含义不同。
D.文中“大泽”与《史记•陈涉世家》“陈涉等起大泽中”的“大泽”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晏受命担任武宁节度使,上任伊始,召集做强盗时的旧日同党,采用招抚吓阻并用的策略,于是,强盗在全境绝迹,社会安定。
B.皇帝非常重视朝廷法纪,能够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且公平公正,严格执法,将贪污耗馀、扰乱百姓的大将军孟汉卿处死。
C.皇帝认为,历朝将缉捕盗贼交付使臣巡视检查,而藩镇、州县等官吏均不用力,应将使臣全部召回,令各级主官各司其职,肃清盗贼。
D.黄河连年东溃堤防,河水弥漫达数百里,又向东北冲毁古堤,直至海边,淹没百姓田地房屋无数,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灾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
②帝遣李穀诣澧、郓、齐按视堤塞,役徒六万,三十日而毕。
(5)后周世宗为整顿军队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组卷:9引用:3难度:0.6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春词
刘禹锡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①临江心事违。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注】①“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贾谊,后成为唐宋诗词中的代名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昨来迎春”“今日送归”暗含对比,诗句含而不露,情在言外。
B.颔联采用拟人手法,写出兰花凋零、兰露如泣、柳枝迎风招摇的情状。
C.颈联对仗工整,典故运用巧妙,不着痕迹,妥帖自然,抒发心中积郁。
D.尾联时空交织,“一醉忘机”意味深长,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
(2)“万古至今同此恨”中的“此恨”有哪些含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组卷:26引用:14难度:0.7
四、课内基础知识部分(12分)阅读下面的小题,完成20-25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
-
1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3引用:1难度:0.7
五、写作(60分)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青春无非是两个动作:一个是体能动作“引体向上”,一个是战术动作“低姿匍匐”。
青春本来的属性是向上的,就像沐浴着阳光生长的幼苗,有一种力量拔着自己向上生长,可以热烈,可以张扬,可以逆风飞翔,可以破障奔跑;这是引体向上的青春。
但有时青春也可以不必那么张扬,不必总在追求高光射刻,青春可以是潜伏的,可以是蓄势待发的,可以是韬光养晦的,贴近大地,丈量大地,做一个匍匐前进的孤勇者,这是低匍匐的青春。
那么,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回望既往的中学时光,立足当下的备考拼搏,展望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组卷:41引用:1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