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一(上)入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7/24 8:0:9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小题,2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通过以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追剧的现象,在年轻观众中越来越普遍。只要在相关平台搜索剧集话题关键词,观众们就可以把新播剧集的“名场面”_______。更有甚者,会选择观看“一分钟看全集”的视频剪辑,把整集情节_______。
虽然从传播过程来看,“碎片化”追剧是在接收环节出现了问题,但其根本原因并不都在观众这一端。大部分观众当初选择“碎片化”追剧,并非因为艺术鉴赏力,而是因为在“注水剧”泛滥的蚀害下,形成了一种审美上的自我保护机制所致。因为害怕在一部“注水剧”上浪费太多时间,所以选择通过图文信息和短视频_______“精华”,久而久之便养成了“速食”习惯。在观众这种“速食”习惯的_______过程中,短视频平台的“流量经济”和剧集宣传方的营销手法也起到了助推的作用。“注水剧”中的精彩桥段、金句台词是吸引用户的天然磁石,截取、上传再加上一些噱头式的标签,便可轻松收获大量关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一网打尽 囫囵吞下 撷取 养成 B.一网打尽 打包带走 汲取 培养 C.一览无余 打包带走 汲取 养成 D.一览无余 囫囵吞下 撷取 培养
A.大部分观众当初选择“碎片化”追剧,并非因为没有艺术鉴赏力,而是因为在“注水剧”泛滥的蚀害下,形成了一种审美上的自我保护机制所致。
B.大部分观众当初选择“碎片化”追剧,并非因为艺术鉴赏力,而是因为在“注水剧”泛滥的蚀害下,形成了一种审美上的自我保护机制。
C.大部分观众当初选择“碎片化”追剧,并非因为艺术鉴赏力,而是在“注水剧”泛滥的蚀害下,形成了一种审美上的自我保护机制所致。
D.大部分观众当初选择“碎片化”追剧,并非因为没有艺术鉴赏力,而是因为在“注水剧”泛滥的蚀害下,形成了一种审美上的自我保护机制。
(3)与例句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注水剧”中的精彩桥段、金句台词是吸引用户的天然磁石,截取、上传再加上一些噱头式的标签,便可轻松收获大量关注。
A.“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B.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着这“绿囚”出牢的日子。
C.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D.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组卷:4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翠袖红裙、宽袍广袖…身着汉服的青年从你身边翩然走过,此时你会有种_______之感,像是穿越了。兵马俑造型的雪糕不比普通雪糕更甜,但正如网友所言,“速着兵马俑吃着兵马俑造型的雪糕,有种穿越的感觉。”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的原因,关键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希望通过时尚的形式熟知并走近传航文化起决定作用。可是,很多令人_______的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然是浅层次的。比如,一些品牌对于国潮的理解还停留在龙凤、图腾、繁体字上,甚至从古代随意挑选一个物件并将其化作具体“符号”印在服饰上,就为自己打出国潮的噱头。这些_______的产品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潮产品。更有基者,_______,把日韩风当成国潮范。国潮不是一种简单的包装,它代表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是在潜意识中,对自己的文化有一种虔诚的信仰,对自己的历史有一种自觉的传承。因此,国潮产品不能投机取巧,应落脚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更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请,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恍如隔世 扑朔迷离 矫揉造作 张冠李戴 B.浮生若梦 眼花缭乱 矫揉造作 李代桃僵 C.浮生若梦 扑朔迷离 附庸风雅 李代桃僵 D.恍如隔世 眼花缭乱 附庸风雅 张冠李戴
A.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的原因,关键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希望通过时尚的形式走近并熟知传统文化起决定作用。
B.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关键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希望通过时尚的形式走近并熟知传统文化。
C.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的原因,关键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希望通过时尚的形式熟知并走近传统文化。
D.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关键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希望通过时尚的形式熟知并走近传统文化起决定作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修辞,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组卷:9引用:3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ㅤㅤ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ㅤㅤ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ㅤㅤ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组卷:381引用:11难度:0.7
(二)古代诗歌阅读(18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暮登北楼
王武陵
秋满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
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
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风高送远城砧。
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登楼的缘由。满山秋色使客居他乡的游子触景伤怀,于是诗人登楼望远,排遣心中的郁结情绪。
B.颔联描绘登楼所见。层林尽染,秋霜中满山火红的枫叶映入眼帘;曲水回环,澄静的小溪环绕着山寺。
C.颈联抒发登楼所感。秋暮天寒,塞雁急飞;楼高风冷,“远城砧”使人联想到杜甫诗句“白帝城高急暮砧”。
D.尾联寓情于景,韵味悠长。多年漂泊在外,家乡的音讯断绝,萧瑟破败的家园,也只能在梦中找寻。
(2)请简要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组卷:5引用:7难度:0.6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2)疫情暴发初期,面对危险的形势,无数医务人员勇当“逆行者”,究其原因,正是对应《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
(3)杜甫在《望岳》中用山的南北两面光照不同来体现泰山之高的句子是:
(4)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中运用比喻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繁多的句子是“组卷:4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