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6 16:30:7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人类历史中,文明间的交流、碰撞历来都是各种文化发展和变迁的重要原因与动力,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作为双向的文化交流过程,相辅相成,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鉴互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有观点认为,欧洲启蒙运动实际上就是欧洲的思想界借中国文化对自己文化的一次更大规模的改造。
“中学西传”的源头在于西方耶稣会士明末入华,其后,“中学西传”形成规模效应并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过程持续了211年,而且在儒、释、道精神乃至中医药文化和农耕文明等方面,全方位地影响了欧洲的思想文化。
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通过书信往来和译介中国典籍等方式,促进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如意大利会士卫匡国等完成了中国史书的编译,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研究中国学问的目的,既是为了传教的需要--为天主教在中国儒家哲学中寻找对接点,更是为给西方寻找更为理想的社会制度楷模。
经由来华耶稣会士传到欧洲的“中学西传”成果,还促成了法国重农主义思想的兴起,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提出了“农民穷则国穷”的主张,这正是来源于儒家的重农思想,他的重农主义社会实际上也是以中国为蓝本的,中国朝廷的亲农政策通过来华传教士发回国内的书信介绍、在欧洲大陆被广泛传诵,这无疑为法国重农主义者提供了思想材料和有力论据。
耶稣会士波兰人卜弥格是第一个将中医药知识系统全面介绍给西方的欧洲人,他向欧洲翻译传播的若干重要的中医药著作,促进了欧洲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尤其是促成了欧洲专业汉学的诞生。法国来华耶稣会士也通过书信,向欧洲介绍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价值,为中医药文化得到西方的认知认同作出了突出贡献。
康熙帝派遣法国会士白晋返回欧洲招募来的耶稣会士在华期间,通过翻译活动和科学考察等方式,开创了“中国-欧洲”对话的高峰。成为法国早期汉学的先驱。法国会士还参与了康熙帝组织的全国大地测绘,绘制了中国第一幅实测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这是当时中国最科学,最完美的全国地图,2014年3月,习主席访德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给习近平的德国绘制于1735年的中国地图,其蓝本就是《皇舆全览图》。
“中学西传”的贡献不仅在于促进中华文明在西方的传播,影响西方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加深中西之间在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之间的调适与融合,而且在东西文化寻求共同性和互补性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双方在文化上的相互吸收和借鉴。
(摘编自王银泉《挖掘“中学西传”研究的时代内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学西传”不仅促进了西方世界对东方的认知,也全方位地改造了欧洲的思想文化。
B.中国典籍满足了西方教士传教的需要,他们也从中找到了理想的社会制度楷模。
C.法国重农主义的兴起和“中学西传”有关,“农民穷则国穷”的主张源于儒家重农思想。
D.中医药知识被卜弥格系统全面地介绍到欧洲,中医药文化得到了欧洲人的认知和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文明的交流为文化发展提供动力为前提,重点论述中华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从思想和科学文化等方面对“中学西传”展开论述。
C.文意运用大量史实,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研究“中学西传”的时代内涵的必要性。
D.通过习近平接受德国总理馈赠地图一事,文章把对中西文化互动的论证推向深入。
(3)下列各项史实不能佐证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1687年,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编译了《中国哲学家孔子》,向欧洲首次系统全面介绍儒学文化,该书在巴黎刊印,影响很大。
B.法国传教士巴多明在给法国朋友的书信中这样说:“中医是成熟的,西医不可替代的科学,中医药文化可以造福全人类。
C.16世纪利玛窦用拉丁文翻译朱熹的《四书》以后,“中国热”随之兴起,“中国学”成为欧洲显学。
D.明清以来,面对中国封建王朝逐渐衰落的困境,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极大影响。组卷:22引用:5难度:0.8
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发展历经波折,历史上经历过两次低谷。传统人工智能受制于计算能力,并没能完成大规模的并行计算和并行处理,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较差。2006年,Hinton教授提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使得人工智能性能获得突破性进展,进而促使人工智能产业又一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表1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时 间 事 件 1955 达特茅斯会议标志着AI的诞生 1957 罗森布拉特发明第一款神经网络Perceptron,将人工智能推向第一个高峰 1970 计算能力突破没能使机器完成大规模数据训练和复杂任务,AI进入第一个低谷 1982 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被提出 1986 BP算法出现使得大规模神经网络的训练成为可能,将AI推向第二个黄金期 1990 人工智能计算机DARPA没能实现,政府投入缩减,AI进入第二次低谷 2006 Hinton提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使得人工智能性能获得突破性进展 2013 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取得成功,识别率分别超过99%和95%,进入感知智能时代 2016 谷歌AlphaGo4:1战胜李世石九段,揭开人工智能新篇章
(选自《2016年“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材料二
AI(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围棋决战,首局人脑落败。AI普及是大势所趋,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却又威胁饭碗,人类实须筹谋应对,以免酿成社会经济问题。
AI技术日渐成熟,将会全面渗入生活,甚至成为企业的制胜关键,这正是多家信息企业如苹果、Google、微软、Amazon、Facebook,腾讯和百度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开发AI的原因。百度行政总裁李彦宏已表示,百度已不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AI企业,可见AI潜力无穷,企业趋之若鹜。
AI的急速发展也引起忧虑,是否会替代更多的工种、扩大贫富差距、冲击社会稳定呢?过去是制造业职位、服务业职位由发达国家外移至发展中国家,AI引发的不止是职位迁移,而是取代,甚至是要求知识与智力的工种,如税务审计、法律、医疗、基金管理等。
当然,科技与AI也创造了新工种,如社交媒体主任、AI管理员等。英国牛津大学曾发表报告指出,人类的社交能力、创意等是AI难以取代的。乐观地看,AI无可避免,亦利大于弊。问题是适应过程并不容易,有些传统的白领职位可能要有落差甚至被取代。AI提升了生活,却没有提升某些职业的收入,使一些人日子更难过。财富也更容易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现在的反全球化民粹浪潮未来可能更高涨。
应对AI兴起已是各国政府考虑的重要课题,这包括改革教育与持续进修体系、税收再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一些企业家也提出了建议,如微软创办人盖茨提出征收“机械人税”,让科技企业在享受成果所带来的财富同时,也对失业人士负起部分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上经历过低谷,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
B.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个低谷主要是因为计算能力突破没能使机器完成大规模数据训练和复杂的任务。
C.人工智能发展技术在今天日渐成熟,全面渗入生活。
D.2006年以前,人工智能基本上是高峰--低谷--高峰--低谷的发展状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谷歌AlphaGo战胜了李世石九段,从而得以迅速跻身世界顶尖围棋高手之列,这也揭开了人工智能新篇章。
B.人工智能提升了生活,但没有提升收入,这会让一些人的日子更难过,所以现在的反全球化民粹浪潮在未来可能会更加高涨。
C.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围棋决战,首局人脑落败,这件事情引起了权威媒体的关注,也促使社会更加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
D.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财富集中在少数科技企业。它创造了新工种,也取代了很多旧的工种,总体来讲利大于弊。
(3)怎样才能有效应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组卷:3引用:3难度:0.6
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木心是谁?
王张应 最早接触木心这名字,是因为一首《从前慢》的诗:“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喜欢这首诗,也因此欣赏写诗的那个人,一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木心。木心是谁?
真正了解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他的书,所有答案都在书中。于是我读了木心的好几本书,有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鱼丽之宴》,有诗集《西班牙三棵树》《云雀叫了一整天》,有小说集《温莎基园日记》,还有由木心讲述、他的得意门生陈丹青先生记录整理的《文学回忆录》,当然也包括陈丹青的诸多介绍文字。之后,对木心的了解越来越多。木心是谁?已然不是问题。这个问号终于被拉得笔直,成为一个语气肯定的感叹号。
木心就是生于乌镇,成年以后离开乌镇,到过杭州,到过上海,到过大洋彼岸的纽约,最后,又回到了乌镇,终老乌镇的那个一生漂泊又叶落归根的单身男人。他的祖上很富裕,留给他不少田产。木心决意离开乌镇时,将他名下所有的田亩,半卖半送,寸土不留。木心对身外之物看得透彻。木心说:“人穷一点方始像一个人。再者,处于悲伤中的人才符合人的本性,不因得意而忘形才更像一个人……”这话听起来耳熟,让人想起孟德斯鸠,他说过,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木心早已对大师的思想熟烂于心,轻轻松松化作自己的语言了。木心两手空空走出国门,差不多绕着地球转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大概正是因为他想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像一个人吧,他才知道自己应该追求什么。他孑然一身,没有子嗣,死的时候,身边却有一大批青年男女给他送终。青年们跟木心无亲无故,他们都只是木心的读者。这种情景,在鲁迅之后,应该很少见了。
木心就是曾经在上海的某次会议上,因看不惯某位“要员”嘲弄诗人海涅,便挺身而出,当面指斥权贵,结果自己惨遭批斗的那个不识时务的文人。木心就是曾经被囚禁了18个月,在阴暗潮湿的囚室里,使用理应书写交代“罪行”的纸张写作了大量的诗文,在自己画出的黑白键盘上无声地弹奏莫扎特和肖邦的那个没心没肺的中年男人。他对自己过往的遭遇从不控诉,别人谈起时,只是举重若轻地说一句:“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至多再发一声轻描淡写的感慨:“诚觉世事皆可原谅。”是的,木心人如其名,他的心态平静安定,总是笑看云卷云舒。
木心就是那个56岁离开本土,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寄人篱下,靠卖画勉强度日,以在私人住所里给一二十个华人讲述文学史为乐事,多篇文学作品被收进了美国大学教材的中国人。那些听课的华人,虽远离了故土,在他们血管里流淌的依然是华夏文明血液。弟子们自比颜回、子路,木心理所当然地被弟子们尊奉为孔子。木心生前不愿意将其讲课稿出版行世,他认为那不能算作他的个人作品。弟子们可不这样认为,当年的孔子不就是典型的述而不作吗?谁能说《论语》不是孔子的作品呢?一部《论语》通篇皆是“子曰”。正是由于弟子们的努力坚持,一部洋洋洒洒的百万字《文学回忆录》,在木心身后,才回到故土,并在故土之上开花结果,让更多的后来人,闻到了花之香,尝到了果之甜。更多的人,也因此知道了木心。
他爱文学,坚持文学写作六十余年。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之中,他的二十本凝注着大量心血的文学作品手稿,被人夺去付之一炬。这让他心疼不已,却不能动摇他对文学的追求。后来,他说,文学是他的信仰,正是这个坚定的信仰使他得以度过劫难。
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虽然生活并不时刻关爱他,有时还不免捉弄他,给他制造些麻烦甚至苦难。他对生活深爱不移,无怨无艾。他说:“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你到乡村,风在吹,水在流,那就是快乐。”木心的快乐,是一种随处可遇、简简单单的快乐。这种快乐,来得容易,也容易被忽略。木心牢牢把握住了这种低成本的快乐。
至此,木心是谁,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许多人陆续读到了木心的书,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个名叫木心的人,一位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作家。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木心是谁?”为标题,不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整篇文章正是以探索“木心是谁”为主要内容展开的。
B.开头引用的《从前慢》片段,交代了作者探究“木心是谁”的缘起,引出下文,并与第三段“木心是谁?已然不是问题”形成对比。
C.作者在叙事中抒情,通过选取木心人生经历中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追求、品质等,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D.文章结尾段说“木心是谁,已经不再重要”,表明作者对自己曾经好奇的木心已有了深刻的理解,其中隐含着对木心的钦佩之情。
(2)请根据作品,分析“一位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作家”这句话的含意。
(3)文中写到孟德斯鸠、鲁迅和孔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组卷:12引用:4难度:0.6
一、(三)名句名篇默写
-
9.阅读下列对联,请你选择一副,说出它歌颂的是哪位文人,并为这位文人写一篇颁奖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得超过100字。
(1)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2)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3)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间,春水群鸥野老心。
我选择
我为他写颁奖词:组卷:12引用:1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巴黎圣母院失火后,全球积极筹款,举力修缮世界文明瑰宝的“老坐标”:故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东方传统文化的“坐标”绽放新光彩;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实现多项创新、填补系列国际国内空白,人类太空探索又添“新坐标”……文明的“坐标”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需要人们敬畏、继承和创造。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8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