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5 1: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科技是Being,艺术是Should,科幻就是把想象和现实的碎片连接在一起,休谟说过,很多因果关系是习惯和风俗造成的,而不是真正的推理,逻辑造成的。休谟之问,即所谓从“是”(being)能否推出“应该”(should)亦即“事实”命题能否推导出“价值”命题,这就是智能的起源。
          Being与Should的结合就是休谟之问的融合,是科幻的完美体现,《星球大战》就是很好的例子,解决了Being与Should的问题,强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就会打通,就会出现科幻电影中那种匪夷所思的机器人。我们一直在研究人机交互和人机融合智能。它们的区分为:人机交互是“人的生理+机”的物理;人机融合智能是“人的智慧+机”的智能。人机融合智能,就是把事实与价值统一起来,形成安全、高效、敏捷的信息处理机制。
          机,处理事实;人,负责价值。所以,人机融合智能可以破解休谟之问——事实与价值的统一问题。人机融合智能,主要研究如何在人、机器及系统之间实现最优智能匹配,这涉及人机协同系统的整体设计及其优化,其研究目的是使整个人机环境系统更可靠、更高效、更敏捷。
          所有的科幻如果不接地气,不与科学结合,那么这种科幻将是虚无缥缈的,没有根基的,科幻不是文学,而是科学+艺术,美国属移民文化,它继承了欧洲的科学精神(人和物之间的关系),融入了印度和中东的神学(人和神之间的关系),也部分地融入了中华文明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的作用思想。所以,好莱坞的科幻电影比较厉害,科幻也离不开态势感知所包含的三个层次——感知、理解和预测——感知需解决物理数据和主观知识的融合,理解需解决公理和非公理推理的融合,预测需解决直觉和逻辑决策的融合,这三个融合是好莱坞的科幻电影所表达的内容。
          科幻的创作过程,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过程。理性很难创造,感性很难精确。运用理性创造一个新的颠覆性的事物非常困难,而感性很容易做到。感性能够把表面上无关的事物关联起来,但理性很难做到这一点。人机融合的未来,非常值得期待。
    (摘编自刘伟《从火星着陆与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看人机融合未来》,有删改)      材料二:
          机器与有机体之间存在一种深刻的相似性,它们都是由一些功能各异的部分构成的整体,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功能失常和组织解体。因此,笛卡尔和维纳等哲学家主张通过机器来理解有机体,形成了有机体的机器概念;康吉莱姆和西蒙栋等哲学家则倾向于通过有机体来理解机器,发展出了机器的有机体概念。然而,当他们以不同方式将机器等同于有机体时,却违背了我们的一种根深蒂的常识:机器与有机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因为机器的行动目的是人类设定的,而有机体的行动目的是内禀的,所以有机体具有真正的能动性,而机器只能听从人类的意志和命令。
          笛卡尔和维纳在把有机体还原为机器的同时,却又把人类价值置于一个崇高的位置。他们都持有这样一种人本主义信念:将机器与人类对峙起来,让人成为机器的主人,而不是被机器奴役,维纳不无担忧地指出,机械化的发展将会让整个世界成为一部超人般的机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险,为了给个人权利和自由留下空间,就必须限制机器在社会中的应用。
          与之相反,机器的有机体概念认为机器总是与人类协同演化,人类的解放同时也是机器的解放,西蒙栋批判了笛卡尔将技术客体视为无意义的物质装置和维纳将机器视为具有敌对意图的事物的观点,认为这是把文化与技术对立起来了,然而技术恰恰构成了文化的一部分。在西蒙栋看来,异化的根源是机器的使用和建造的分离,劳动者成为机器的消极的操作者,而不再积极参与机器的建造、发明和重构。这意味着,通过参与机器的设计,把人类和生态需求整合到机器的具体化过程之中,将会克服机器与人类的异化。因此,问题的关键就不在于限制机器的应用,而是重新设计并加速机器的应用。
    (摘编自夏永红《机器的能动性:从笛卡尔到西蒙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习惯和风俗造就的因果关系并非真正的推理,从“是”推出“应该”则为智能的起源。
    B.人机融合智能成功破解了休谟之问,形成了更为安全、高效、敏捷的人机环境系统。
    C.运用理性很难在看似无关的事物间建立关联,感性在科幻创作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D.机器不能等同于有机体,因为机器只能接受设定的行动目的,并不具备真正的能动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幻作品中匪夷所思的机器人并未出现,表明休谟提及的“价值”与“事实”并未真正统一。
    B.好莱坞科幻电影能成功地将态势感知三个层次要素完美表达,这与美国的移民文化密切相关。
    C.笛卡尔和维纳将机器与人类对峙起来,是因为他们有人本主义观念,反对机器在社会中的应用。
    D.西蒙栋反对将文化与技术对立起来,因为只有技术融入文化,才能解决机器与人类的异化。
    (3)下列各项中,最符合材料一中关于“科幻作品”特点的一项是
     

    A.索恩为了设置《星际穿越》中的科学场景,在加州理工学院召集科学家进行研讨,与会者包括物理学家、太空生物学家等。
    B.即使抽取出电影《阿凡达》中涉及的科学内容,《阿凡达》仍然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水准较高的故事情节。
    C.《流浪地球》创下了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最好成绩,引发观影热潮,获得一致好评,因此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
    D.美国文化中对未来的向往远远超过了对现在和过去的把握,而美国科幻电影大多数是和这种文化趋向相吻合的。
    (4)材料二第一段使用了比较论证,试举出两处加以分析。
    (5)对于人机融合,两则材料在态度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4引用:4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张的哲学(节选)
    老舍
          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着“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对于皇帝,总统,或当权,是不大注意的。城里的人们却大不同了:他们走在街上,坐在茶肆,睡在家里,自觉的得着什么权柄似的。由学堂出身的人们,坐在公园的竹椅上,拿着报纸,四六句儿的念,更是毫无疑惑的自认为国家主人翁。责任义务且先不用说,反正国家的主人翁是有发财升官的机会,是有财上加财,官上加官的机会的。谁敢说我想的不对,谁敢说我没得权柄?呕!米更贵了,兵更多了,税更重了,管他作甚。那是乡下的事,那是乡下人的事!……
          他们不但这样想,也真的结党集社的“争自治”,“要民权”,发诸言语,见之文字的干起来。不但城里这样的如火如荼,他们也跑到乡间热心的传播福音……京自治讨成会,北京自治共成会,北京自治听成会,北京自治自进会……黑牌白字,白牌绿字,绿牌红字,不亚如新辟市场里的王麻子,万麻子,汪麻子……一齐在通衢要巷灿烂辉煌的挂起来。乡间呢,虽不能这样五光十色,却也村头村尾悬起郊外自治干成会……的大牌。
    过了几天,二郎镇上的人们惊异而新奇的告知彼此:“关里二郎庙明天开会。老张,孙八,衙门的官人都去,还有城里的体面人不计其数。老张,孙八就是咱们这里的代表……”
          这个消息成了镇上人们晚饭后柳荫下的夕阳会聚谈的资料。王老叔对孙八、老张加以十分敬意的说:“到底人家绅士和作先生的,有表可带,才当带表,像咱们可带什么?”
          褚三却撇着嘴,把头上的青筋都涨起来,冷笑着说:“王老叔!褚三虽不曾玩过表,可是拿时候比表还准。不论阴天晴天永不耽误事。有表的当不了,晚睡晚起误了事,没表的也可以事事占先。”
          王老叔也赞成褚三的意见。于是大家商议着明天到关里看看热闹。太阳渐渐的向西山后面游戏去,大地上轻轻的锁上一带晚烟,那是“无表可带”的乡民们就寝的时候了。
          开会的通知定的是九点钟开会,直到十二点钟,人们才到齐。只听一阵铃声,大家都坐在二郎庙的天棚底下,算是开会。
          大家坐下,彼此交头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一齐说。谁也想不起怎样开会。倒是孙守备有些忍不住,立起来说道:“诸位!该怎么办,办哪!别白瞪着眼费光阴!”
          南飞生却立起来说:“我们应当推举临时主席,讨论章程!”
    “南先生说的是,据我看,我们应当,应当举孙老守备作临时主席。”老张说。
    “诸位多辛苦,家叔有些耳聋,这些文明事也不如学务大人懂的多,还是南先生多辛苦辛苦!”
          孙八说完,南飞生部下全拍着手喊:“赞成!”“赞成!”其余的人们还没说完家事,国事,天下事,听见鼓掌才问:“现在作什么?”他们还没打听明白,只见南飞生早已走上讲台,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
    “鄙人,今天,那么,无才,无德,何堪,当此,重任。”台下一阵鼓掌,孙老守备养着长长的指甲,不便鼓掌,立起来扯着嗓子喊叫了一声:“好!”
    “一个临时主席有什么重任?废话!”台下右角一个少年大声的说。
          南飞生并未注意,他的部下却忍受不住,登时七八个立起来,摇着头,瞪着眼,把手插在腰间。问:“谁说的?这是侮辱主席!谁说的,快快走出去,不然没他的好处!”
          龙树古部下也全立起来,那个说话的少年也在其中,也都插着腰怒目而视。
    “诸位,请坐,我们,为公,不是,为私,何苦,争执,小端。”主席依然提着高调门,两个字一句的说。
          左右两党又莫名其妙的坐下,然而嘴里不闲着:“打死你!”“你敢!”“你爸爸不是好人!”“你爸爸一百个不是好人!”……
    “诸位!”孙守备真怒了:“我孙家叔侄是本地的绅士。借庙作会场是我们;通知地方派兵弹压是我们;预备茶点是我们。要打架?这分明是臊我孙家的脸!讲打我当守备的是拿打架当作吃蜜,有不服气的,跟我老头子干干!”孙守备气的脸像个切开的红肉西瓜,两手颤着,一面说一面往外走:“八爷?走!会不开了!走!”
    孙八要走,恐怕开罪于大众。不走,又怕老人更生气。正在左右为难,老张立起来说:“今天天气很热,恐怕议不出什么结果,不如推举几位代表草定会章。”
          四下埋伏喊了一声“赞成”。然后左角上说:“我们举南飞生!”右角上“……龙树古!”以次:“张明德”“孙占元”“孙定”“李复才”,大概带有埋伏的全被举为起草委员。主席听下面喊一声,他说一声“通过”。被举的人们,全向着大众笑了笑。只有孙老守备听到大家喊“孙占元”,他更怒了:“孙占元,家里坐着如同小皇帝,代表算什么东西!”
          主席吩咐摇铃散会,大众没心听孙守备说话,纷纷往外走。他们顺手把点心都包在手巾内,也有一面走一面吃的。后来孙八检点器皿,听说丢了两个茶碗。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下人不关心时局只关心“米贵兵多税重”,讽刺了乡下人的自私与冷漠,也反衬了城里人为“升官发财”的世俗。
    B.城里人“自觉的得着什么权柄”“毫无疑惑的自认为国家主人翁”,可见他们热心时局变化,有一定的革命觉悟。
    C.褚三“没表的也可以事事占先”的言论,表现了乡下人无知而又自以为是的特点,也反应了变革脱离群众的现象。
    D.大家坐下之后,“谁也想不起怎样开会”,表明参加者本身对“自治”并没有明确的理解,缺少行动的能力。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二段从细微处着笔反映广阔的背景:选取旗子、牌子等呈现时代背景,通过人们的心理等反映国民心态。
    B.小说中王老叔把“代表”理解成“带表”的对话描写,以幽默的语言表达讽刺,以反语的方式呈现反思。
    C.小说善于采用漫画的方式刻画人物,在夸张中凸显人物特征,比如南飞生上台讲话的语言就极富个性。
    D.闹哄哄的会议开场以孙守备的话收束,乱槽槽的议事过程由南飞生聚焦,点面结合描写场景,颇具匠心。
    (3)评论国人“凡公事之有纳入私事范围内的可能,皆以私事对待之”,从节选部分举出两例分析。
    (4)小说对二郎庙会议推举主席和委员的过程做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组卷:9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段时间以来,科学健身的话题引起广泛关注,网上曾出现这样的健身视频;一些中老年健身者用布带固定下巴,悬空吊挂在公园大树上摇晃、摆动,认为这样可以治疗颈椎病等。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然而这种健身方式之所以会让人轻信其健身效果,主要是它在原理上有些类似于临床上的“颈椎牵引”。但是,,其牵引力量远大于临床治疗所需,可能会损伤神经组织、肌肉、肌和韧带等,进而加重病情,甚至可能会引起截瘫,危及生命。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今天,全国各地健身热湖涌动,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是实现全民健康积极有效的手段。但是与此同时,(  ),需要引起各方重视。面对快速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普及科学运动,科学健身知识,推动“体医融合”已成当务之急。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些人选择的运动健身方式并不科学
    B.一些非科学的运动健身方式泛滥
    C.一些人选择不科学的运动健身方式
    D.非科学的运动健身方式被一些人选择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5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二章》)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二章》)
          ③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十二章》)
          ④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  大学之道》)
          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四章》)
    《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课文中有不少经典语句,它们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请从上述语句中任选两句,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组卷:5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