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二(下)段考生物试卷(4月份)(线上)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以下实验中关于酒精的使用有误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8
  • 2.下列有关脂肪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6引用:2难度:0.8
  • 3.“纳米机器”一分子转子,经过设计后可被紫外光激活,对特定癌细胞识别并钻孔后,将治疗药物送入(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6
  • 4.关于“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7
  • 5.关于细胞的功能特点与其结构基础,以下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

    组卷:4引用:3难度:0.7
  • 6.物质转化中,丙酮酸进一步的变化去路不可能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6
  • 7.图1为两种不同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图2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两种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26引用:3难度:0.6
  • 8.辣椒素是辣椒中主要的辣味成分。辣椒素和高温均能直接激活细胞膜上受体TRPV1,使相关离子跨膜运输产生兴奋,兴奋上传至大脑解读为“疼痛”。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组卷:20引用:3难度:0.5

二、综合题(共60分)

  • 24.内环境的调节
    关于人应该喝多少水的建议无处不在。为揭示口渴解除的机制,开展了如下实验。
    (1)正常情况下,人大量饮水后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尿液中尿素浓度的变化是
     

    A.降低降低
    B.升高升高
    C.降低升高
    D.升高降低
    (2)饮水时,口咽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到达脑内穹窿下器(SFO),关闭“口渴”信号。对小鼠进行缺水处理后,分别一次性给予10L清水和高渗盐水,记录SFO神经元活性,结果如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摄入液体后,高渗盐水组和清水组SFO活性均下降,口渴信号打开
    B.高渗盐水组SFO活性一段时间后升高,表明摄入盐水只能短暂解除口渴
    C.清水组内脏的渗透压低于高渗盐水组
    D.SFO区域可形成口渴或者不口渴的感觉

    为探究胃肠道能否感受摄入液体的渗透压,研究人员将不同浓度盐水直接注入小鼠的胃中(mM表示浓度单位),记录SFO神经元活性,结果如图2。
    (3)图2结果显示,胃肠道
     
    (填“能”或者“不能”)感受摄入液体的渗透压。
    (4)为验证胃肠道渗透压信号对SFO神经元的抑制是解除口渴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1和图2,补充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结果(选择所给定的字母序号并填写)。
    组别 实验动物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1 缺水小鼠 胃内不注清水
    2 缺水小鼠 胃内注清水
    3 缺水小鼠 无饮水行为
    4 缺水小鼠 有饮水行为
     
    ,Ⅱ
     
    ,Ⅲ
     
    ,Ⅳ
     

    A.胃内不注清水
    B.胃内注清水
    C.激活SFO神经元
    D.胃内不注清水+抑制SFO神经元
    E.胃内注清水+激活SFO神经元
    F.胃内不注清水+激活SFO神经元
    G.有饮水行为H.无饮水行为
    (5)根据以上研究,解释人喝下咸汤或高糖饮料后“先解渴、再口渴”的现象
     

    组卷:15引用:1难度:0.5
  • 25.植物生理
    独脚金内酯(SL)是一类新发现的植物激素。为了探究SL的作用及与生长素在调控植物顶端优势中的相互关系,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
    (1)植物果实从开始发育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主要由下列哪些激素共同起作用
     

    ①吲哚丁酸 ②生长素 ③2,4-D ④细胞分裂素 ⑤乙烯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2)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
     
    运输到侧芽处。
    (3)研究发现SL合成受阻或SL不敏感突变体均无顶端优势,但生长素水平正常。科研人员将上述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W)进行嫁接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嫁接处理 结果(顶端优势)
    1 突变体1的地上部分+W的根
    2 突变体2的地上部分+W的根
    3 突变体2地上部分+突变体1的根
    4 突变体1地上部分+突变体2的根
    A.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比侧芽产生的生长素浓度更高,从而促进顶芽生长
    B.由实验结果推测SL最可能的合成部位是根,其作用为影响侧枝的生长
    C.第2组嫁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突变体2为SL合成受阻突变体
    D.第4组的嫁接结果最可能为无顶端优势
    为进一步研究SL与生长素的关系,科研人员提出假设:生长素沿主茎运输时,SL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主茎运输,从而形成顶端优势。如图为实验设计装置。

    (4)对照组:在固体培养基
     
    (填写“A”或“B”)中添加适量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主茎,在侧枝处施加一定量具有放射性的
     
    (“生长素类似物”或“SL类似物”),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
    (5)实验组:用生长素类似物对主茎进行与对照组相同处理,在侧枝处施加等量的与对照组相同的物质,在主茎另一端的固体培养基中施加适量的
     
    ,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若实验结果为
     
    ,则证明假设成立。

    组卷:21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