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1课 过秦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2022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

  • 1.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122引用:3难度:0.9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84引用:2难度:0.7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组卷:12引用:2难度:0.9
  • 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组卷:62引用:5难度:0.9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五代史•伶官传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一头叫“少牢”。
    B.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
    C.告庙,指古代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3)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段进一步议论评说庄宗的盛衰。
    B.本段运用对比,指出庄宗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C.本段总结的经验教训更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当朝者借鉴。
    D.本段内容与前文的结论意义相同,去掉的话也是可行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文章第三段论证了庄宗之悲剧性,请简要说明。

    组卷:4引用:1难度:0.6

三、对接高考

  • 1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过秦论(中)
    贾谊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政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虚图图而免刑戮,去收拏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廩,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循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成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称帝”的“南面”,古代以坐北面南为尊位,帝王的座位面向南,所以称居帝位为“南面”。
    B.“以养四海”的“四海”,古人认为九州之外即为“四海”,后用“四海”指天下;又因古代人以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故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
    C.“夫寒者利短褐”中的“短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可指去官,或辞官。
    D.“去收祭污秽之罪”中的“收孥”,古时,一人犯法,妻子连坐,没为官奴婢,谓之“收孥”。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B.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C.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D.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天下的士人都顺服地慕风向往,这是因为长久没有统一的君主,如果此时秦始皇实行仁政,天下就可以长久安定了。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毁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为灭亡埋下了隐患。
    C.秦二世即位后,天下的百姓都期盼着他改变政策,但秦二世非但没有改变秦始皇的做法,反而更加残暴。可见不知变通是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D.陈涉虽然没有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也不能凭借公侯那样的尊位,却能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②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政也。
    (5)《过秦论》主要论述了秦二世的过失,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秦二世的过失。

    组卷:38引用:4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