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科技学院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发布:2024/10/25 0:0:1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
1.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声、光、热、力、电等物理现象的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而观察和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组卷:8引用:1难度:0.8 -
2.制作一组长度不同的PVC管,用胶板拍击管口就能演奏简单的音乐,PVC管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 产生的。由于和其他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PVC管发出声音的 不同。
组卷:6引用:1难度:0.7 -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墨经》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唐代诗句“潭清疑水浅”描绘了潭水清澈,让人感觉水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
组卷:1021引用:27难度:0.7 -
4.如图甲所示,西班牙制造的新式列车车厢的宽度l=3.500m。为判断新式列车车厢能否通过一处老式隧道,技术人员分别测量了隧道内部三处的宽度,如图乙所示,测量结果为:l1=3.600m、l2=3.480m、l3=3.540m。技术人员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新式列车车厢 (能/不能)通过该隧道。
组卷:1143引用:10难度:0.8 -
5.小华在实验室研究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他将一个光源放在O点照亮一个不透明的物体AB,如图所示。此时右侧的墙壁上会出现AB的影子,如果将光源向上移动,影子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如果使光源靠近AB,影子的范围将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组卷:321引用:9难度:0.8 -
6.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料。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填“年”或“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的高能射线经过计算机处理而形成的;研究人员在计算机屏幕上将黑洞边缘环状(明亮)部分用红色显示,红光(填“属于”或“不属于”)光的三原色。
组卷:113引用:5难度:0.8 -
7.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若光屏上光斑B向右移动了0.6m,说明水位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m。
组卷:60引用:3难度:0.7 -
8.如图所示,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平放平面镜,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发现镜子较暗,白纸较亮。这是因为光束在镜子上发生了 反射,而在纸上发生了 (均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的。
组卷:54引用:1难度:0.8 -
9.如图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直立站在测高台上,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该同学的身高是多少?
组卷:596引用:12难度:0.6
四、实验探究(共28分,每小题7分)
-
26.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透明玻璃板放在一块带刻度的木板上,玻璃板与木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A蜡烛为成像物体。
(1)实验时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是经玻璃板 (选填“反射”或“折射”)成的虚像;
(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如果在蜡烛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作为屏幕,则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白纸板上 承接到A蜡烛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把玻璃板沿CD水平向右移动,可以观察到像相对于蜡烛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若玻璃板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A蜡烛,2s后B蜡烛应远离原来的位置 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5)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L1和L2平行竖直放置,两镜相距s,物体A在两镜之间,A在L1中的一个像是A1,A2在L2中的一个像是A2,已知A1、A2相距s1,当物体A在两镜之间移动时,A在两镜里成的像A1、A2的距离s1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组卷:77引用:1难度:0.5 -
27.小明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装置:
(一)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这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 ,小明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在光屏F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小明将光屏F恢复原状,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杯底的亮斑B向 (选填“左”、“右”或“上”)移动;
(二)小明让一束光强不变的激光从某玻璃斜射向空气,如图乙、丙所示。不断调整入射角,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
(3)光的折射现象一般都会伴随着反射现象的发生,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折射光线的能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当入射角α≥41.8°时,折射光消失,反射光会变得更亮,即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图像丁中的图线 (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5)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特点可知: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入射角α 0° 10° 20° 30° 40° 41.8° 50° 折射角β 0° 15.2° 30.9° 48.6° 81° 90° 反射能量 5% 7% 26% 43% 84% 100% 100% 组卷:129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