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省蚌埠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当代中国重要的外交理念,更是当今时代人类的和平发展理念,这是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发出的中国声音、所作出的中国判断。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其实践展开层面,需要以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尊重、文明交融为基础。
在文化价值层面,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沟通是最难达成的,因此需要通过“求”而达到“同”的目标。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所沉淀形成的精神观念、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彰显了其独特的民族性追求,因而其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性标志,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讲“文明交融”,其最具创获的成果就在于有效达成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价值共识,所以这里的“求”必须是两个平等民族主体之间的关注和尊重,即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对话来充分理解对方的文化价值关切,进而求同存异,寻找文明视阈的融汇。
首先,在文化心态上,必须摒弃文化偏见与文化歧视,妥善解决世界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问题。事实表明,文化偏见如果不予以坚决纠正,就会导致文化歧视,导致民族间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而文化歧视的蔓延会危及人类文化生态的平衡,进而给世界的和谐发展造成持久伤害。平等对待其他文化既是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自信心的价值呈现。开放的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向世界展示的是平等与包容的胸怀。
其次,在文化实践层面,文明交融的世界需要自觉坚守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霸权主义,即以强势心态向世界传播西方价值观,将自己的文化模式强加于人,迫使后发展国家放弃自身的文化传统,被动接受其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的实质是对抗世界文明的野蛮的、非文明行径,因此必须予以坚决反对。显然,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是人类文化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要注意维护世界各民族文化个性和平等发展的权利,积极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对话和自由创造,致力于文化的和谐繁荣。
再次,文明交融的文化世界需要双向互动,彼此借鉴,相互欣赏。纵观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传播、彼此融汇一直是主旋律。对“他者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这就需要将每个国家民族视为独立、平等的文明主体,尝试进行有效的文化和文明对话,并以包容的胸怀和欣赏者的眼光去对待其文化智慧与文化成就,不断学习,不断借鉴,这样才能丰富和完善自身文化。
最后,要以文化创新为驱动力,积极参与当今世界的文明交融。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持续动力,更是文化保持其生命活力的重要源泉,每个民族都有义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贡献文明智慧。因此,我们要自觉树立文化使命感,用全球视野来看待本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肩负起文化创新的历史责任。
(摘编自邹广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交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当下的中国声音和中国判断,也是中国倡导的外交和发展理念。
B.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间实现文化尊重与文明交融的基础。
C.如果坚决摒弃了文化偏见,那么文化歧视与民族间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现象将不复存在。
D.只要每个国家和民族把自身文化的特点与个性展示出来,就能保持人类文化的自身活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提出中心论点,点明了我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文明交融之间的关系。
B.文章总体上采用总-分的结构模式,既提出了问题,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层次清晰。
C.文章后四段主要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从四个层面全面论证了实现“文明交融”的意义。
D.文章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切入,着眼世界,关注人类文明交融,论证有力,说服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的是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而不试图对他们施加任何影响。
B.文化既需要“守正”,即维护自身文化的独特性;更需要“创新”,即面向未来展示其发展的活力。
C.通过灾难影片,美国传播“只有美国才能拯救危难中的世界”的理念,这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
D.远古时期世界各地的彩陶在造型、质地上有相似性,这说明世界各地的文化并不是孤立发展的。组卷:5引用:3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为巩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人社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于1月21日至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鼓励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年。“就地过年”关键在于安心,各地各级要做好“就地过年”的安心、稳心、暖心工作。
现在正处于寒冷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就地过年”是减少人员长距离流动和大规模聚集,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必要之举。“就地过年”只是倡导,不具强制性。“就地过年”并非排斥亲情与团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即便相隔万里,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家人通过视频“见面”,跨越时空“线上团圆”,同样可以让“就地过年”变得温情满满。
对于不少企业来说,留住员工“就地过年”,避免员工回乡再返程可能会涉及需要隔离而无法及时返工等问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春运产生的员工不足的问题,增加了员工的稳定性,利于企业更好地生产经营。企业要通过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红包”等形式,留住员工“就地过年”。政府作为外来人员“就地过年”的倡导者,必须完善好配套措施,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比如,组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和集体过年活动,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等,让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过春节。
(摘编自《“就地过年”关键在于安心》,央广网,2021年1月19日)材料二:
古人说乡心新岁切,每逢春节将近,回家团圆的期盼,再真实不过;但非必要不返乡的道理,再明白不过。今年与家人暂时的相隔守望,就是在尽最大努力隔断疫情的大范围传播;每个游子就地过年的个人付出,成就的是小家与大国共同的平安吉祥。
疫情暴发以来,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企业员工,无不识大体顾大局,响应政府号召愿意就地过年的人,无疑会数量众多。需要提醒的是,在留下返乡游子后,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人文关怀不能缺席;不光要倡导就地过年,服务保障也要落地。不少打工人,平日里住的是集体宿舍,吃的是食堂或外卖,很可能还是独自一人就地过年,应该从物质和精神上保障他们的节日幸福感。这些问题,都是推行“就地过年”必须清理的路障;破解这些问题,是让“就地过年”这条非硬性规定能够成为一呼百应的前提。
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安全,更关系到全国防疫大局。只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就会赢得胜利的万家灯火,千家万户团圆的一天就会更快到来。
(摘编自《让每一个留下的人过个好年》,《北京日报》2021年1月13日,有删改)材料三:
今年,为了防控疫情,很多人就地过年,一份份沉甸甸的年货,满载着家人的思念和牵挂,“飞”到了亲人身边,让人们感受到团聚的温暖。
寄年货成为新民俗,这背后是家乡父母和就地过年孩子之间的彼此惦念和牵挂。来自菜鸟物流的数据显示,1月20日至31日期间,从菜鸟仓发出的商超类年货包裹量同比2020年货节同时段增长50%。父母寄来的是家的味道,而在外的游子则给父母寄了血压计和扫地机器人等,希望他们能注重健康。在许多人看来,疫情让过年的方式变了,但亲情却没有变淡,一家人相互牵挂,其乐融融,这便是最好的“年味”。
旧年俗得到传承,新年俗不断涌现,民俗学家季中扬教授认为,民俗从来都是不断发展并逐渐丰富的。沉淀千年的年俗,如贴春联、拜年、守岁、赏花灯等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很多新民俗,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浓浓的年味传递下去,表达的正是中国人对“年”的深厚感情和期盼。
(摘编自《“互联网+”,新年俗让年味更浓烈》,新华网,2021年2月21日,有删改)(1)下列对“就地过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地过年的出发点是政府和企业把在本地务工的人员留在本地过年,确保年后用工需求。
B.就地过年的实质是游子的个人付出,也是家国精神的实际表现--既保小家,又顾国家。
C.就地过年从防控角度出发,关系每个人的健康安全,是积极倡导,并不是绝对不能回家过年。
D.就地过年虽然不能与家人团圆,但不会隔断亲情,可以通过线上团圆,收获满满的亲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达到“就地过年”一呼百应的效果,政府和企业要有切实有效的方案和方法,而不能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B.“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春节期间大规模人员返乡可能带来防控安全隐患,这让“就地过年”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C.就地过年与多年前倡导的“常回家看看”并不矛盾,它们都是因当时的现实而提出的,同时也引领时代的风尚。
D.就地过年在现代科技支持下,通过新年俗改变传统的过年方式,让年味变得更浓烈,也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感情。
(3)应该采取哪些举措来贯彻落实“就地过年”的决策部署?请简要概括。组卷:4引用:4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村匠人
王振东
“钉锅锢漏锅,钉搪瓷盆子补漏锅--”每到一村,肩挑火炉风箱的补锅匠刘仁德就用这别具一格的吆喝声招揽生意。
那年头,乡下人烧柴火做饭,用的全是铁锅。久了,锅底会结一层厚厚的炭垢、锈垢,与锅铲勺子经常摩擦的部位渐渐变薄,最终磨出个洞、裂出道缝来。就这也舍不得扔,等游乡揽活儿的补锅匠来了,补补再用。
刘仁德边喊边在村中央找寻一块空地,摆好家什,静等开张了。
大人们一听是黄土洼的补锅匠刘仁德,纷纷拿来破锅烂盆,交给他修补。他一瞅一敲,就能断定出锅上是小裂缝,或者是小洞。用不着大动干戈的,便拿出特制的铁片,拼在裂缝小洞处,敲敲打打,丁丁当当声中,锅就修好了,再抹上腻子,保准滴水不漏;如若毛病大,修理起来就比较费事了,得先把碎铁在坩埚里熔化成铁水,舀一小勺放到有草木灰的左手窝里,从锅底的漏洞处揞上去,右手持一根用粗布卷成的炭棒,一按,“刺--”,冒出一股白烟,再一磨,铁锅就完好如初了。
补漏锅,以疤计价,乡下人都知道。补好后,查一下多少个疤,几角几分一目了然。所以,锅的主人都想让少补几个疤。
刘仁德手艺好,人品更好,尽量少补疤。人们都乐意将破锅烂盆拿给他修补。
手艺人都收徒弟。刘仁德却不。谁知最后自破规矩,不但收了,还一下子收了俩。
村西头的马小聪,两岁时死了爹,随娘改嫁到黄土洼,十四岁那年,继父也在一次车祸中命丧黄泉。小聪他娘把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为让儿子学个手艺,提了一兜鸡蛋、一包白糖,来到刘仁德家,放下东西就抽抽搭搭地哭起来。刘仁德心肠软,见不得谁伤心落泪,一拍胸脯,说:“小聪他娘,明儿个就让小聪过来吧,我会把手艺一点不留地教给他。”
收了一个徒弟,已违了刘仁德的初衷,可不久的一天,村东头的麻婶带着她的孙子大诚也来到他家。求刘仁德看在她的老脸上,收下孙子做徒弟。大诚五岁那年,麻婶的儿子媳妇先后暴毙,麻婶一把屎一把尿把大诚拉扯大,这些年日子过得确实不易。刘仁德是个热心肠,一拍大腿,说:“婶子,明儿个就让大诚过来吧,我会把手艺一点不留地教给他。”
从此,每当游乡揽活儿,小聪和大诚都随同师傅刘仁德前往。
传说猫教老虎还留一手哩,但刘仁德不这样,他言必守信,手把手教两个徒弟,一招一式讲得十分到位,把补锅的手艺毫不保留地教给了两个徒弟。不但教手艺,还教做人。他说:“做事得先做人。咱别指望从他们身上赚多少钱,只要能糊口就中。破锅烂盆能小修决不大补,能少补决不多补!”
两个徒弟忙不迭地点头。
时间很快过了两年,大诚出师了。小聪却仍跟着师傅学。
有好事者便对小聪说:“瞅瞅,你师傅偏心!你比大诚拜师还早,咋不让你先出师?”
小聪当然知道这些,但不敢问师傅。
刘仁德心里也清楚,小聪肯定有想法。但他佯装不知,只是教得更上心了。补锅时要用尖头锤子探测漏锅的损坏程度,每当这时,他就看着小聪操作,适时提醒:“中了,不用再往前探了。”小聪就停止了探测。
过了半年,刘仁德终于同意小聪出师了。
出师那天,刘仁德专门让老婆炒了几个小菜,为小聪饯别。
刘仁德斟满两杯酒,一杯递给小聪,一杯留给自己:“小聪啊,你的手艺可以独自揽活儿了,今儿个师傅让你出师。只是师傅求你一件事,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说是我的徒弟。”
徒弟出师,师傅都希望为他传名,可自己的师傅却说出这样的话,小聪一时愣了。
“其实,你比大诚有灵性,学艺也有钻劲,论手艺,应该比大诚早出师。”
小聪不解地看着师傅。
刘仁德灌下一杯酒:“知道为啥让大诚出师而不让你出师吗?你手艺虽好,但做人有个毛病,这毛病不改,踏入社会是很难立住脚的。平时我多次提醒你,你却不以为然。今儿个我最后一次给你说,要不就是放你走了,也不算真正的出师。”
小聪往师傅跟前倾了倾身子,瞪大眼睛,急切想知道师傅说的是啥毛病。
“生意人最讲究诚信。咱补锅大小也算个生意,你却耍些小聪明,糊弄人家。就说那次在卞庄,田大妮那锅明明三个疤就解决问题了,你却给人家捣出六个疤的洞,让人家多出了一倍工钱。你那点小把戏能瞒过田大妮,能瞒过我?”
原来师傅一直在暗中看着自己!小聪的脸臊得火辣辣的,像泼了一层辣椒水。
“还有在前洼,你为孙老太补盆,孙老太回家一盛水,还漏。漏了咱重新补就是了,你却把责任推到大诚头上。不诚实的人是很难在世上混的呀!”
小聪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羞愧地低下了头。
“小聪啊,锅盆坏了可以修补,这人心要是不正,想补可就难了啊!”
扑通,小聪跪在刘仁德面前,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
(选自《短篇小说》2020年第11期)(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虽然没有交代具体时间和故事发生的背景,但补锅匠刘仁德师徒的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B.文章在写刘仁德补锅时,多处使用细节描写,把补锅匠的一言一行描绘得真切具体,如在眼前。
C.文章通过刘仁德为乡邻们补锅和精心传授两个徒弟技艺的故事,揭示了传统技艺不能丢的主题。
D.文章不论是叙事时的语言,还是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都质朴自然,且口语化,给人以亲切之感。
(2)马小聪作为次要人物,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新时代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在刘仁德身上有怎样的体现?请简要分析。组卷:14引用:4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春节,中国楹联学会等多家单位举办了“四海迎春,天下一家--全球共写新春联”活动,春联作品“初心给力,贫困清零春喝彩;民意加油,幸福翻倍梦开花”获得一等奖。请从形式和内容方面,分析这副春联好在哪里。组卷:1引用:2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兴华中学举办了专题图片展,主要有以下主题:南湖红船,万里长征,抗战硝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港澳回归,“嫦娥”巡天,扶贫攻坚,复兴之路……
参观完毕,请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
①学校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征文比赛,请结合材料内容,任选角度,写一篇观后感,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②学校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内容,任选角度,面向本校(统称“兴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2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