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河南省开封市天成学校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发布:2024/7/5 8:0: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神话作为产生于人类早期的重要文化遗产,在世世代代的文化传承特别是民间的口耳相传中生生不息,不仅表达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记忆,而且在承载优秀文化传统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而言,各民族难以数计的神话很好地反映出人类文明进程中顺势有为的民族精神和团结奋斗的家国情怀,其中,许许多多民族神话所表达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就是这种精神与情怀的突出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多民族神话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记忆与表达。追忆与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的文化溯源,人类正是在这种特定语境下的文化反思与身份定位中,积极寻找到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许多民族神话都将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共同拥有一个文化祖先恰如其分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神话叙事中,诸如众所周知的盘古、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不仅在各地汉族神话中非常多见,在许多少数民族神话中同样妇孺皆知。如具有女始祖身份的女娲,在我国30多个民族神话中都有广泛流传。不同民族对共同始祖的认同与信仰,使各民族之间产生了一种基于共同血缘关系的亲和力,是群体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文化表征,有利于增强群体内在的凝聚力和家国情怀的有机统一。
          其二,多民族神话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建构与积淀。神话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塑造出一系列具有象征性和共识性的文化符号。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不仅成为后世各类文化创造的核心母题,而且塑造着各民族共同的文化意志与高度的中华文化认同。如各民族神话中非常普遍的龙、凤、熊、虎、麒麟等形象以及图腾崇拜、吉祥物等,往往都体现出异曲同工的文化共识与相似审美。以“龙”为例,不仅汉族神话中把远古祖先、“三皇五帝”、文化英雄等的出生、特征和事迹与“龙”联系起来,彝族神话中的“支格阿龙”,白族、傣族神话中的“九隆”以及许多少数民族神话叙述的行云布雨、保佑苍生的龙王、龙神等,无一不表达出中华民族与“龙的传人”“龙文化”的密切关系。与之相关的神话的传承与再生产则不断丰富着这些文化符号的内涵,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三,多民族神话对中华优秀人物、经典文化事件的塑造与共享。伴随着神话的历史化、历史神话化以及历史上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在多民族多地区的广泛传播,许多英雄人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甚至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时也会融入民间神话传承中。如老子、孔子、屈原、关羽等在许多民族和地区不仅衍生出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而且还在多种民俗活动中对其祭拜颂唱,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各民族不断融合与共同发展的进程中,神话也以其强大的解释功能与传播功能推动了具有共性的文化事件的进展,像共同的传统节日、共性的民族习俗、美美与共的人生仪礼等,其背后往往都有神话因素的支撑。正是在中华民族这块丰厚的文化土壤中,包括神话在内的多民族文化跨时空多维度共生、共享与共同发展,才培育出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精神。
          总而言之,各民族神话的丰富叙事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是表达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掘好、研究好、阐释好和应用好这些弥足珍贵的各民族神话资源,不仅恰逢其时,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文化担当。
    (摘编自王宪昭《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神话产生于人类早期,通过民间的口耳相传而得到世代传承,是一项重要文化遗产。
    B.各个民族神话叙事中都融入了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共同拥有一个文化祖先的记忆。
    C.“龙”不仅出现在汉族神话中,也出现在许多少数民族神话中,是各民族的共同图腾。
    D.多民族神话参与了对中华优秀人物的塑造,并推动了具有共性的经典文化事件的进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肯定了神话的重要作用,并由此引出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话题。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本论部分用其一、其二、其三进行分条论述,条理清晰。
    C.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既用例证法列举事实,又用引证法和喻证法阐释道理。
    D.文章最后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强调了各民族神话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难以数计的神话所表达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是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的突出体现。
    B.共同血缘关系使不同民族产生对共同始祖的认同与信仰,表现出群体归属感和自豪感。
    C.各民族神话中一系列具有象征性和共识性的文化符号成为后世各类文化创造的核心母题。
    D.各民族神话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当下正需要对其进行更好地发掘、研究、阐释和应用。

    组卷:1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得益于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社会对冰雪运动的关注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冰雪运动产业潜力进一步释放。近年来,滑雪行业频频传出融资成功的消息。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滑雪相关企业共有近6700家,2021年1—11月同比增长61%。
          随着技术迭代优化以及消费者娱乐需求日趋强烈,跨界融合的商业模式加速冰雪产业升级。“冰雪+5G”“冰雪+金融”“冰雪+旅游”等模式促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冰雪+”的商业模式不仅能够满足消费的多样化需求,还能帮助冰雪运动相关企业整合业态、创造多元化的营收模式。
          图1:2016—2025中国冰雪运动核心市场和带动市场规模及预测
          图2:2022年中国冰雪运动爱好者属性分布
    (摘编自《2022年中国冰雪运动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材料二:
          冬奥会项目中有一个北欧两项,从命名方式就能看出欧洲对冰雪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滑雪并非是在欧洲兴起的。距今一万年左右的中国新疆阿勒泰岩画上,就有了早期先民滑雪的记载。经国内外历史学家多年考证,《2015阿勒泰宣言》证实了中国该地区为世界最古老的滑雪发源地。在中国历史上,隋唐有尖翅滑雪板,宋代出现拖冰凌(雪车)、堆雪人等雪上竞技娱乐,到了元代,人们还将骑木(即滑雪、滑冰)用在交通运输方面,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东北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举行的冰上比赛成了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冰上运动会”。现代冰雪运动兴起后,尽管中国的发展基础、普及程度相对滞后,但随着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从2015年至今,辗转北京、张家口、延庆三个赛区,在一个跨越六年的宏大筹备图景下,冰雪运动在中国已经迎来了一轮复兴。
          从2015年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到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4.56%,提前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这是中国申冬奥之初就向国际社会做出过的承诺。此前的背景是,冰雪运动在中国普及率低,群众基础差,冬奥会关注度也不如夏季奥运会。如何让冰雪运动在大众中普及,成为一项重要挑战。政策层面的导向先行一步,涉及国家和地区两个层级的发展政策促进体系被建立。从2016年到2021年,包括《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和《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在内的一系列规划纲要,明确了促进和普及冰雪运动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除了冬奥会主要场馆所在地北京和河北外,广东、四川、新疆、上海、江苏、福建、天津、吉林等26个省区市也为冰雪运动制定出台了100多份政策文件。2014年12月,为营造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浓厚氛围,以“助力申奥,燃情冰雪,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面向社会,以普及推广冰雪运动为主旨的首届“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应运而生,到2021年的第七届,已经覆盖31个省区市和全国过半地级市,成为重要的群众性冰雪运动品牌。
    (摘编自麦可可《冰雪运动的中国复兴》)材料三:
          中国梦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健康的冰雪运动,既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可以强身健体。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强大的精神,更需要强大的身体条件。冰雪运动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载体。要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把我国冰雪运动特别是雪上运动搞上去,在3亿人中更好地推广冰雪运动,推动建设体育强国。
          冰雪运动应该打造“365天运营”,不再只做冬季的生意。室内雪场大大降低了全季运营的门槛、这种情况下,雪场能够提供给青少年“随时可以上冰雪课”的便利。在城市中心开设的室内雪场,让青少年有机会在车程半小时、一小时内就能体验到冰雪运动,提升青少年上冰上雪的概率、降低场地门槛。同时,让冰雪课走进校园、请专业的培训团队走进校园,走进课后,建立从初级到竞技水平的五个等级认证,帮助学校成立校队,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别冰雪赛事。同时,可以针对青年群体推出免票、团体优惠券等促销活动,提升获客率。
          我们还可以将新媒体与冰雪运动进行融合、实现冰雪知识的普及、冰雪文化的传播和冰雪经济链的发展,推动冰雪运动不断转型创新。无论是短视频、社交媒体的知识普及、咨询传播、还是网络的影响力、青年们熟悉、喜欢的互联网是促进冰雪运动发展的新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形成的热潮,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一体推进,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发展。
    (摘编自王红《关于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的思考》)(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会效应利好冰雪运动行业发展,资本看好滑雪行业,冰雪产业跨界融合,“冰雪+”模式成为发展新方向。
    B.自2016年以来,中国冰雪运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25年其核心市场规模达到1245.5亿元。
    C.2022年中国冰雪运动群体以青年人为主,27~39岁的冰雪运动爱好者占比超过五成,超过八成的冰雪运动爱好者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
    D.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2022年中国冰雪运动产业存在大众对冰雪运动了解不够以及冰雪运动价格较高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滑雪文化源远流长,据考证,人类滑雪起源于中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中国古代隋唐宋元时期已有与冰雪相关的竞技运动项目。
    B.冰雪运动在中国普及率低、群众基础差,冬奥会关注度也不如夏季奥运会,中国当下面临如何在大众中普及冰雪运动的挑战。
    C.目前,旨在普及推广冰雪运动的“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已经覆盖了除北京和河北以外的31个省区市和全国过半地级市。
    D.健康的冰雪运动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推广冰雪运动,推动建设体育强国,有助于实现中国梦。
    (3)如何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发展?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简要概括。

    组卷:2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同学
    邓洪卫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儿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宰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宰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么不叫我宰相呢?许攸很为难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一时改不了口。曹操笑笑说,那你还叫我阿瞒吧。
          多年以后,曹操果然做了宰相。许攸呢?在曹操手下做一个谋士。跟小时候一样,许攸还是称曹操为阿瞒。不光私下里这么叫,在许多公共场合下也这么叫。有一次,曹操被一件棘手的事情闹得焦头烂额,在相府开一个高级政治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曹操手下的重要官员,气氛十分严肃。这时,许攸走到曹操跟前,拍着曹操的胳膊说,阿瞒,你怎么这么笨呢,简直是一头猪,你只需如此这般去做,准能解决问题。一屋子的人都愣住了,很多人都面露不平之色。而曹操却哈哈大笑,好像没有丝毫不高兴。
          谋士程显来见曹操。程昱说,我听说,一个人的小名,只有在他未成年的时候才能使用,而这小名应该由他的父母长辈来称呼。许攸不过是您的一个同学,却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叫您的小名,无异于羞辱丞相。您为什么不怪罪于他呢?
          曹操说,许攸不仅仅是我的同窗好友,而且是我的救命恩人。小时候,我特别顽皮。有一次,我爬到树上去摘桑葚吃,一不小心,跌到树下的污水塘里,是许攸把我从塘里拉出来,救了我一条命。许攸对我有救命之恩,怎么能因为他叫我小名,就治罪于他呢?
          程昱说,自三皇五帝,礼仪一直传到今天。您作为一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许攸虽然跟您交谊深厚,但他依然只是您的一个下属而已,下属理所当然应该尊重上级,而不能因为救过您的命就可以随意冒犯您的威严。请丞相尽快制止他的这种行为。
          曹操说,一年有四个季节,四季有它不同的特点。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生长环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习惯。许攸叫我的小名,只不过是他的一个习惯而已,这丝毫不影响他给我带来有益的一面。我记得当年我与袁绍战于官渡,两军相持不下,当时,我的粮草只够维持三天,是许攸从袁绍那边来投奔我,给我出谋划策,才使我一鼓作气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如果当初没有许攸,我早已被袁绍所灭,就不会有我今天宰相的职位,更谈不上宰相的尊严。与许攸的功劳相比,他叫我的小名是多么不足一论呀!
          程昱不再说什么,只好退出去。许褚、张辽等一些武将也多次来找曹操,都被曹操一一劝退。
          这一年,许都大旱,粮食歉收。曹操问许攸该怎么办。许攸说,一方面,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另一方面,达官显贵的家里却用成堆的粮食酿酒,造成许多粮食浪费。当务之急,是制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曹操立刻传令,全城从即日起禁酒,违背命令者斩。曹操还让许褚、张辽等武将领兵昼夜巡城,如遇饮酒之人,就地正法。
          晚上,曹操悄悄把许攸请进相府,说,别人不准饮酒,老同学例外,今日咱俩好好叙叙旧,一醉方休。
          许攸点头,好,好,阿瞒,你想得真周到呀。
          许攸摇摇晃晃离开相府,已是深夜。天空中一轮明月虚悬,许都城的街道清清白白。微风拂面,许攸伸伸胳膊,关关节节都觉得舒坦。
          忽地,马蹄声疾。大将许褚奉丞相之命巡夜。
          许褚令军校,将饮酒之人拿下!
          许攸大叫,我跟阿瞒饮酒,何罪之有?
          许褚手起刀落,许攸的脑袋像秋天的树叶,飘落在地上。
          许攸的葬礼在一天清晨举行。全城的百姓都聚拢来争看这位丞相的老同学、绝顶聪明的许攸先生。响器班哀伤地吹打,城中最好的歌手动情地唱着挽歌。曹丞相哭得最悲伤,几欲昏厥过去。旁边的侍从看到他的嘴在不停嚅动着,终于听清他一遍遍念叨的是:今后谁还叫我阿瞒呀!
          曹操被侍从搀扶出灵堂,文武也跟了出来。
          最后走的是行军主簿杨修。
          杨修拍了拍许攸的棺木,叹道,你是最聪明的人,也是最愚蠢的人。丞相的话,你怎么能当真呢?
          杨修说着,背着手,摇头晃脑地走了出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点题,首先交代许攸跟曹操的同学关系,并以此为线索,一步步展开故事情节。
    B.小说中的谋士程昱、大将许褚等人物起到推动情节发展和侧面衬托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C.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如禁酒省粮之策是许攸提出的,而许攸却恰恰因违背此令被杀。
    D.“许攸的脑袋像秋天的树叶,飘落在地上”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写许攸之死,富含讽刺意味。
    (2)小说详写许攸的葬礼用意何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有人用“貌似漫不经心却灵蛇出洞”“一种不绝如缕的弦外之音浸润读者”来形容小说的结尾,请对小说结尾画横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组卷:1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炎暑将临,①               ,许多人出现腹胀、腹泻、食欲减退、呕吐等肠胃不适的情况。那么,为什么肠胃喜欢在夏天“闹脾气”呢?
          肠胃病是最能体现“病从口入”的病种。天气太热了,没胃口,有些人会选择吃点重口味的东西,火锅、烤串、麻辣小龙虾……加上冰啤、雪糕、冷饮、西瓜等,过多刺激性食物,会造成消化道的负担加重。同时,夏季气温偏高,蛇虫鼠蚁容易大量滋生,②               。一旦进食腐烂变质、受污染的食物,可能造成胃肠道感染。此外,夏季炎热,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大时,更易出现紧张、焦虑等各种情绪波动,③               。从中医五行来讲,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所以肝气郁结会导致脾胃运化不及,造成脾胃虚弱。
          在这“苦夏”里,人体大量流汗会引起盐分大量丢失,影响胃液中盐酸的生成,不利于铁和钙的吸收,要知道,铁和钙可是人体维持正常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在水分补充上,汤、茶是个不错的选择。汤类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钠、钾、镁等有机盐,茶水具有生津提神的作用,能减轻疲劳等。因此,夏季多饮汤类、茶类为宜。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组卷:0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把水放进杯里,水便成了杯的形状;把水放进壶里,水便成了壶的形状;把水放进盆里,水便成了盆的形状:水任人摆布,太没个性,太缺刚强,没有英雄气概。然而我说,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顺从形势,改变自己,宁弯不折,将以有为,这正是水的智慧。
    材料二:
          古人云: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中国仁人志士千百年来追求的境界。如苏武牧羊,风餐露宿,十九年不改初衷;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于是游历名山大川;文天祥誓死不降,名留青史……他们执著追求,宁折不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让后人景仰。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1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