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5/1/2 1:30:2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来,有商家推出盲盒套餐,引发舆论关注。
          盲盒套餐,是盲盒营销的产物。盲盒营销是否得当,尚可探讨。但,不是万物皆可“盲盒+”。作为餐饮企业,特别是快餐经营,理应知道食品保质期的重要性,也更懂得限时做、限时卖与限时消费的重要性。如此制造营销噱头,刺激消费冲动,引致严重浪费,有悖于社会公德,也违背了知名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盲盒一旦侵入餐饮领域,很容易人为制造“舌尖上的浪费”,只会是一场错误失败的、哗众取宠的营销。
          营销不是炒作,更不能有悖法律。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盲盒+”餐食,属于眼中没有法律的营销策划,是大胆且赤裸的冒险。
          曾经,“盲盒+”宠物,无视动物的生命权,盲盒变“亡盒”;“盲盒+”美妆,新颖形式背后不乏临期产品,盲盒变“装盒”。如今,“盲盒+”餐食跟风带来的浪费,又让盲盒变“食盒”,很多人买盒弃食。
          在盲盒模式下,稀缺与沉迷、抢购与囤积、炒作与哄抬等现象紧密绑定,企图牟利的商家往往大量生产,深陷其中的消费者往往大量采购,不管盒子里装的是食品、玩偶、文具还是其他东西,需求有限,而造成大量本不必要的废弃,对于资源皆为浪费,久而久之必定触目惊心。
          可以说,盲盒之乱,指向了一个问题:此类营销制造稀缺、恶意引流、遮蔽理性,导致盲目消费,除了满足商家牟利目的,只能带来营销环境的混乱和消费秩序的紊乱。盲盒属性的产品及现象越是火热,越应该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保持理性,也越应该呼吁监管部门加强引导、强化治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盲盒风”带来的“浮夸风”“浪费风”“盲目风”,必须要刹一刹了。
    (北岸《浪费食品,岂能漠视》,有删改)      材料二:
          打开盲盒,究竟是新鲜感的追求,还是赌徒式的冲动?
          不可否认,盲盒营销的最大卖点,就是一种“不确定的快感”。拆开盲盒一瞬间的喜怒哀乐,成了超越商品本身的一种乐趣。从国外的福袋、扭蛋机,到国内早期的集卡,再到今天的“万物皆可盲盒”,盲盒式饥饿营销通过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收集欲,制造各种惊喜感,日益成为兼具经济效应、文化效应、心理效应的一种独特行为。
          有网友坦言:“购买盲盒的过程和买彩票有着相似的心理体验”。生活中,盲盒的营销也出现了“赌博”的影子。为了博取“更大的赌注”,“12岁女孩三天花上万买盲盒”“北京夫妇买盲盒4个月花掉20万”“60岁老人一年花掉70万购买盲盒”……不管是为了集齐全套还是抽到大奖,不少人赌的就是一个概率。但是,商家操纵的正是这些随心所欲的数字,撩拨的正是沉迷上瘾的心思。
    “盲盒”最大的魅力是不确定性,最大的问题也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不能成为商家炒作投机心理、引发非理性消费的陷阱。盲盒也不能沦为圈钱的工具、劣质的载体。
          此外,尽管同普通商品“所买即所得”相比,盲盒具有极强的信息不对称性,但盲盒营销绝不能变成一门盲目的生意。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商家借盲盒形式清理库存,用劣质、过期、“三无”产品欺骗消费者,设置不退不换等“霸王条款”;有人开发所谓盲盒软件或者小程序,以“网络博彩”的方式在法律边缘打擦边球;更有甚者,从活体宠物盲盒成“亡盒”,到脱单盲盒涉嫌诈骗等,盲盒营销的一些新变种、新形式突破了道德和法律底线,让人不胜唏嘘。
          商品可以盲盒,底线不能突破。既让“盲盒+”的跨界营销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才是打开盲盒的正确方式。
    (林岳海《突破底线,岂能妄为》,有删改)      材料三:
          盲盒营销不能盲目炒作,盲盒经济不能沦为“盲目经济”。
          盲盒消费浪潮之下,存在涉嫌虚假宣传、到手商品与宣传不符、消费纠纷难以解决等问题。有地方消保委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10件不同品牌的玩具盲盒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中8件有安全隐患,存在造成儿童呼吸道堵塞进而导致窒息的风险。打着“拆开有惊喜”的幌子,实际却可能收获无法预见的惊恐。
          不得不提的是,盲盒对未成年人的“诱惑”更深。不可预见性让人感觉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为了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非理性重复购买;迎合“流行趋势”跟风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商家故意降低产品抽中概率,不断刺激过度消费……盲盒营销击中了猎奇心态、攀比心理等人之“软肋”。
          盲盒营销的商品,很多时候不是“真需要”,只是“超想要”。连一些成年人都无法基于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作出理智消费选择,更何况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懵懂无知,根本无法抵挡盲盒之诱惑。
          清理盲盒消费乱象,法治手段不可或缺。近日,上海发布《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明确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要求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征得监护人同意。盲盒不是监管盲区,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从设立到逐渐完善,必将为进一步跟进执法、加强整治,提供重要依据。以严格监管为加持,盲盒营销才能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规范盲盒经营,上海已先行先试,亟待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盲盒经济的合理化发展,出台相关的行业发展指导意见和相关法律规范,通过规范化、可持续的规则设定,既打击盲盒经营活动中的乱象,也确保盲盒产业长期发展。
    (华宁《已入歧途,岂能不管》,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餐饮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果推行盲盒营销,必然造成巨大的浪费,这样的行为就有悖于社会公德。
    B.餐饮企业一旦以炒作的形式进行营销,就会诱导、误导消费者,这也违反了反食品浪费法中的相关明确规定。
    C.在盲盒模式下,有些消费者盲目消费,从而造成大量本不必要的废弃,久而久之,产生的浪费必定触目惊心。
    D.盲盒之乱产生的原因除了营销环境的混乱和消费秩序的紊乱外,还有社会的“浮夸风”“浪费风”“盲目风”。
    (2)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盲盒营销利用“不确定的快感”,不断刺激消费者的收集欲,逐渐成为兼具经济效应、文化效应、心理效应的一种独特行为。
    B.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消费者,一旦沉溺于盲盒消费,在购买盲盒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了赌博的心理,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C.不确定性是“盲盒”最大的魅力,也是其最大的问题,有些商家利用这种不确定性,炒作投机心理、诱导人们非理性消费。
    D.盲盒具有信息不对称性,有商家借盲盒形式清理库存并且欺骗消费者,因此,当前的盲盒营销已经突破了道德和法律底线。
    (3)下列行为不属于材料三所说的“只是‘超想要’”的一项是
     

    A.某购物节,商家纷纷亮出优惠政策,小李趁机将全年的生活用品购齐。
    B.小王在某购物平台看到某品牌最新款的运动鞋,想把现在的鞋子换掉。
    C.小张在某购物平台下单购买了一款灯泡一样塞嘴里拿不出来的灯泡糖。
    D.看到同伴的游戏装备后,小周找借口从妈妈那里要了钱也购买了一套。
    (4)三则材料都是针对盲盒营销的乱象阐述观点,请简要分析各自论述的侧重点。

    组卷:1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荷花淀(节选)
    孙犁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到了马庄,他们不敢到街上去找,来到村头一个亲戚家里。亲戚说:“你们来的不巧。昨天晚上他们还在这里,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那里去。你们不用惦记他们,听说水生一来就当了副排长,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
          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里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愉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映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
          大船追得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象离开了水波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的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注]①方言,兴奋。②指荷花的花苞,像箭头一样顶在花梗上。
          文本二:
          写小说应该是因人设事(情节),反过来,又可以见景生情(新的情节),这样循环往复,就成布局、就成结构。
    《红楼梦》写了一些大排场,比如秦可卿之死,这是为了表现王熙凤的才干而设;写了元春归省,则借此机会表现很多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这些大排场,我们也可以叫它中心事件。《红楼梦》里这些大事件都不孤立,前因后果都很清楚,而且潜伏很长,波及很远。比如元春归省,这不只是繁华场面,它牵动着全书的布局。最明显的是归省修造了大观园,使姐妹们都住进去,作为故事的中心场地。它又包括着许多小情节,比如:归省买来了小戏子,这就是芳官等人的出处,归省要用尼姑,这就是妙玉的出处。而这些人在书中,并非十分次要的人物。在这里,大的情节又起纲的作用,它牵动着很多小的情节。
          曹雪芹在处理大情节时,总是像观览大江大河一样,先找它的发源,细察它的汇流,看好它的来龙去脉。比如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受笞挞”,先是用“把他耳上带的坠子一拨”这样一个小动作,极其生动地写宝玉和金钏之调情。然后,出乎意外的王夫人一巴掌,已经使事件严重,但作者暂把这个危机放下,接着写“划蔷”,写“撕扇子”,写“麒麟”,写“诉肺腑”,这就是写贾宝玉自己仍在随波逐流地浮在爱情的无边孽海之上;而林、薛、史、花等人,却以他为中原之鹿,正在进行殊死的情场大角逐。直到宝玉迷离恍惚、六神无主,才写“老爷叫他”,接着又是忠顺王府来要人,又是贾环告状,这才是“不肖种种”,步步紧逼、气上加气,使得“大受笞挞”有声有色。打过了,接着又是贾母训子,林黛玉抹眼泪,这样情节相连,还容易揣想。而因此引起宝黛交讽,甚至薛蟠耍无赖,玉钏调羹这一系列的小情节,都写得这样合情合理、自然生动。
          他写一个中心事件,总是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一大石,不只附近的水面动荡,摇动荷花,惊动游鱼,也使过往的小艇颠簸,潜藏的水鸟惊起,浪环相逐,一直波及四岸;投石的地方已经平息,而它的四周仍动荡拍击不已。
          这就叫做精心结构。
    (摘自孙犁《如何写长篇小说》)(1)下列对文本一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节选部分写白洋淀的“这些青年妇女们”在探望丈夫的归途中遇到敌人,这是小说情节的发展阶段。
    B.亲戚说“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女人们也谈到“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展示了战士们的精神风貌。
    C.丈夫参军才“过了两天”,女人们就商量着去找他们,虽然理由各不相同,但是她们的心思却是很一致的。
    D.归途中突然望到日本人后,女人们立刻感到了巨大的危险,同时,也对此次探望丈夫的行为感到十分后悔。
    (2)下列对文本一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无云”,“水里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这些景物描写清新自如,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反衬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B.“打跳的梭鱼”是船的飞快;“织布穿梭、缝衣透针”,是人物动作的飞快、熟练。这些比喻既切合当时的情景,也切合妇女的身份。
    C.“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用这样的拟声词写划船声音,十分生动,同时也表现出这些青年妇女的沉着、勇敢、能干。
    D.“浮在水面上生长”的“乳白色”的菱角和“像哨兵一样高高地挺立”的“粉色荷花箭”相映成趣,构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秀丽的风景。
    (3)依据文本一,分析“这些青年妇女”的人物形象。
    (4)虽然是短篇小说,但《荷花淀》仍体现孙犁“精心结构”的创作思想,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精心结构”的设计及其表现效果。

    组卷:3引用:4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李)广子三人,曰当户、椒、敢,为。当户有遗腹子名陵。
          陵既壮,选为建章,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至,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列传》,有删改)      文本二:
          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入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初,上遣贰师大军出,令陵助兵,及陵与单于相值,而贰师功少。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B.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C.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D.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2)下列每组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一项是
     

    A.选为建章 稍迁至栘中厩
    B.今事一不幸 世混浊
    C.身陷败 齐国褊小
    D.令陵助兵 人臣子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依汉朝制度,凡职位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举子弟一人做郎官。
    B.天汉,汉武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中国古代纪年法共有年号和干支两种。
    C.太史令,官名,掌管天文历算、编纂史书等事务。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做太史令,故《史记》中自称太史公。
    D.北首,头朝北。古礼,人死入葬,尸体头朝北,故北首为死人之象。文中有抱着必死决心的意思。
    (4)下列对相关文学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述制度沿革,列十表通史事脉络。
    B.《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体例大致沿袭《史记》。记录了东汉一代的主要史事,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C.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书传记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所著的史书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D.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父班彪也是史学家。他继承父业,续修《汉书》。《汉书》由班固著写,而部分内容为班固父班彪、妹班昭及马续写成。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是名将李广之孙,勇猛善射、爱惜士卒,又因身世受到武帝的重视。然而李陵降胡之后,李家不仅被夷灭,名声也从此被毁。
    B.贰师将军率大军出击匈奴时,令李陵率领军队深入匈奴腹地。李陵率军转战千里,陷入匈奴重围,终因敌不寡众,最终兵败降胡。
    C.李陵兵败降胡后,朝中的大臣纷纷将过错都推到了李陵身上,这时,司马迁主动站了出来,义正辞严地在武帝面前为李陵作辩护。
    D.后来,武帝对当时没有及时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使者慰劳赏赐李陵军中逃回的士兵,之后又派公孙敖率军深入匈奴迎接李陵。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②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

    组卷:1引用:1难度:0.6

  • 1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16引用:3难度:0.5

四、作文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极简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极简生活不是要你一无所有,而是要你穿越物质的海洋,对自己的欲望进行合理的管理。极简生活从舍弃开始,终点却是更有意义的人生。在如今这个物质泛滥的时代,极简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人们对简与奢的思考。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46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