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

发布:2025/1/7 6:30:2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 1.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16引用:4难度:0.9
  • 2.下列关于我国的科技成就的描述过程中一定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456引用:7难度:0.5
  • 3.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组卷:23引用:1难度:0.6
  •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组卷:28引用:3难度:0.6
  • 5.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井内、纺织厂必贴的图标是(  )

    组卷:388引用:21难度:0.7
  • 6.不会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是(  )

    组卷:353引用:21难度:0.7
  •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组卷:258引用:11难度:0.6
  • 8.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组卷:27引用:1难度:0.6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 24.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煅烧、加入稀盐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研究小组围绕石灰石和二氧化碳进行了以下探究。
    Ⅰ.石灰石分解的探究
    【实验1】取一小块石灰石用酒精喷灯煅烧(如图1所示,杂质煅烧时不发生变化)。
    (1)煅烧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产生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实验能否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
     

    (2)将煅烧后的固体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并滴加酚酞,生成的生石灰与水反应使酚酞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组同学对酚酞试液变红是否存在其他因素产生了疑问,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2】取少量碳酸钙粉末加入2mL水,振荡,制成碳酸钙悬浊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加热后,溶液红色变浅,经测定pH减小。另一组同学测得在常温下五种混合体系的pH,如表所示。
    混合体系 ①Na2CO3溶液 ②NaCl溶液 ③CaCl2溶液 ④CaCO3悬浊液
    pH 11.6 7.0 7.0 10.1
    (3)根据实验2,你认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填序号)。
    A.CaC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CaCO3悬浊液中有少量碳酸钙溶于水,形成碳酸钙的不饱和溶液
    C.分析上表各混合体系的pH可知,CaCO3悬浊液使酚酞变红与其结构中的
    CO
    2
    -
    3
    有关
    D.加热时部分碳酸钙发生了分解反应
    Ⅱ.石灰石煅烧温度的探究
    小组同学测定石灰石煅烧产物(CaO)的活性度(数据见下表):取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指定浓度的盐酸中和,记录所消耗盐酸的体积(单位为mL),消耗盐酸的体积越大,“活性度”越高。
    温度
     活性度
    时间
    1050℃ 1100℃ 1150℃ 1200℃ 1250℃ 1300℃
    12min 790 836 868 808 454 412
    16min 793 856 871 845 556 530
    20min 795 863 873 864 617 623
    (4)石灰石煅烧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100℃~1200℃的证据是
     

    Ⅲ.利用石灰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5)若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制CO2,应选用图2中
     
    (选填编号,固定装置忽略)。该装置还能制备的气体是
     
    。用图3装置收集CO2时,空气从
     
    (选填“a”或“b”)端排出,验满方法是
     

    Ⅳ.二氧化碳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
    (6)在载人航天器中利用Sabatier反应实现回收CO2再生O2,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①写出宇航员呼出的CO2与氢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我国化学工作者对该反应的催化剂及催化效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载人航天器中利用Sabatier反应实现回收CO2再生O2,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这种方法再生O2的最大缺点是需要不断补充
     
    (填化学式)。
    ③调整气体流速研究其对某一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得到CO2的转化率(%)如下:
    气流速度/mL•min-1 180℃ 200℃ 220℃ 280℃ 300℃ 320℃ 340℃ 360℃
    10 11.0 25.1 49.5 90.2 93.6 97.2 98.0 98.0
    30 4.9 11.2 28.9 68.7 72.7 79.8 82.1 84.2
    40 0.2 5.2 15.3 61.2 66.2 71.2 76.6 79.0
    50 0.2 5.0 10.0 50.0 59.5 61.2 64.1 69.1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相同温度时,随着气体流速增加,CO2的转化率
     
    (填“增大”或“减小”),其可能的原因是
     

    ④一种新的循环利用方案是用Bosch反应代替Sabatier反应。Bosch反应中CO2和H2生成了C和H2O,从原子利用率的角度来看,相比Sabatier反应,Bosch反应的优点是
     

    组卷:90引用:1难度:0.4
  • 25.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参与一起探究。
    【实验1】从能量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某小组同学测量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观察到溶液温度升高,因此,得出两者能反应的结论。有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在室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1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1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
    (1)由图1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
     
    (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
     
    (填“大于”或“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
     
    (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3)在1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密度为1.1g/mL)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密度为1.0g/mL)的体积
     
    mL,就能使反应后溶液的pH等于7。(结果保留整数)
    【实验2】从溶液电导率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小组同学根据图2进行相应实验操作,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分别测定A试管和B试管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变化,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4)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B中
     
    (填“有”或“无”)明显现象。
    (5)表示A试管中溶液电导率变化的是
     
    (填“图3”或“图4”)。
    (6)图4中电导率的变化
     
    (填“能”或“不能”)说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
     
    (填微粒符号)。

    组卷:161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