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30 23:0: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表情包最早起源于一位美国人发明的笑脸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衍生出颜文字、笑脸、绘文字、图文叙事以及动态图片等各类表情包。2014年起,Emoji搜索引擎的创始人甚至将每年的7月17日定为“世界表情包日”。而表情包的真正盛行源于社交软件的广泛普及,用户不仅能使用软件自带的表情包,还可以发布自己设计的专属表情包。社交软件使人们的交流逐渐从面对面沟通转向线上交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习惯于在虚拟交流时“斗图”。
表情包可以看作是线上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相较于面对面的沟通,人们在线上文字对话时较难感知对方的状态或情绪,而发送表情包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当人们想表达负面情绪或者想怼人时,发送恰当的表情包既能表达自己的不满,也可以缓解对方在接收信息时的尴尬。表情包还能以省力的方式丰富文字的细节,比如,微信表情中能代表笑的状态有“憨笑”“吡牙”“可爱”“偷笑”和“微笑”等,当用户想传开心的感受时,不必思考使用何种文字更为精准,只需要发送一个表情便可解决。
除此之外,表情包能够充当同一圈层或代际群体的“接头暗号”。新媒体学者彭兰教授曾写道:表情包可以作为代际区隔和群体区分的标签。交谈越亲密或越志同道合的人之间,使用的表情包也会更加具体和生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下级对上级或者晚辈对长辈较少使用表情包。这就好比老年人不理解年轻人蹦迪,而年轻人不理解老年人跳广场舞一样,不同群体内部都拥有专属的沟通暗号和文化符码。
年轻人使用的表情包常常带有调侃、讽刺或戏谑的色彩,而中老年表情包则以安静、祥和与正能量著称,这也造成了不同代际群体对于同一表情的认知差异。比如,中老年群体普遍认为微信里的“微笑”表情是一种开心的笑,但年轻人却认为它是带有嘲讽和高冷感的假笑,因为它与“难过”“再见”等表情一样视线向下,看上去是一种情感压抑后展露的笑容。
表情包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还代表了年轻人追求新潮的生活方式。表情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和时下社会热点或网络流行语息息相关,比如,最近流行的“内卷”“躺平”“emo”和“yyds”都已被制作成诙谐风趣的表情包,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年轻人当下的生活态度。网络技术为青年群体赋权,每一位网民都可以参与到表情包的生产与分享之中,这种带有亚文化属性的图文符号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严肃的话语方式,比如,不少大学生都曾有拍扳老师讲课神态,并将其制作成表情包的经历,在课程微信群里传送老师的表情包,不仅能活跃虚拟社群的氛围,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不过,我们在拥抱表情包时,也不能忽略文字的力量。因为表情包的内容和解码的过程都具有非理忙和不确定性,很容易造成双方交流中的误解与偏差、无论是静态图片还是视频截取,表情包终究只能算一种浅层次和碎片化的表达,是线上人际交往的一种辅助手段,还远远替代不了语言或文字交流中的深刻思想与真情实感。毕竟,人与人交流的真正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双方心灵相通。
(摘编自黄骏《表情包为何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副语言”》,有删节)材料二:
即便网络表情包有着庞大的受众,但从网络人际交往中语言的使用范围来看,语言符号依然占据着重要位置,表现着传统意义上主流文化的正统地位。青年群体广泛地将表情包作为其网络社交的主要语言,背后有其自身的内在机理和丰富的文化隐喻。从狭义上来看,网络表情包是青年一代在互联网平台展开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县;从广义上来看,表情包语言是视觉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也是青年情绪宣泄和群体认同的重要体现。
青年群体拥有着高涨的创新意识和生命热情,对新生事物怀揣着跃跃欲试的态度和好奇心,但作为新型大众流行文化的表情包并不是对主流文化一味的排斥与抵抗,而是对传统主流文化进行温和式、对抗性解读,使共呈现方式更符合当下网络传播环境。表情包的风靡,打破了种族、地域、语言等方面的隔阂。
在母语学习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不同国人,却可以通过相同的表情符号达成情感的共鸣。Emoji虽然简单,但表情符号所带来的跨族群式的沟通和理解,却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宽容性之所在,这也是全球化趋势之下推动语言变革的真正力量。
表情包语言的延伸,也催生了群体的自我认同和独立意识的建设。在网友制作表情包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将带有地方特色气息的文化元素(方言等)植入其中,在网络社交活动中扩散了地域文化的渗透力。青年群体也常常用“中老年表情包”一词特指中年以上网络用户偏爱的表情包语言,其中除了特定群体对自身价值的集中认同,也包含了主依对人袼价值独立性的追寻与期待。
尽管表情包的文化内蕴依然有待修正,在网友五花八门的编辑过程中出现色情、暴力、言语谩骂等不良行为,乃至于催生网络舆论暴力。但从总体上看,新一代青年群体的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导向并无偏差。表情包语言势必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交文化机制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这是新媒介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技术和人文进程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关皓月、王永宏《浅析互联网时代的“表情包”语言》,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交软件使人们逐渐用线上交往取代了面对面沟通,年轻人已习惯于将表情包作为虚拟交流时的主要语言。
B.表情包能以省力的方式丰富文字的细节,想要表达某些感受时,用户常常只需要发送一个表情就能传递心情。
C.不同代际群体对于同一表情存在认知差异,年轻人使用的表情包对中老年常带有调侃、讽刺或戏谑的色彩。
D.表情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紧跟时下社会热点,在网络世界使用表情包代表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新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位普通网民都可以生产与分享表情包,意味着以往严肃的话语方式会渐渐被消解,而诙谐的话话方式将成为主流。
B.作为新型大众流行文化的表情包,不仅是对主流文化一味的排斥与抵抗,而且是对传统主流文化进行温和式、对抗性解读。
C.宽容性推动了全球化趋势之下语言的变革,因为人类文明强大的宽容性,所以简单的Emoji能带来跨族群式的沟通和理解。
D.部分网友在表情包编辑过程中出现了言语谩骂等不良行为,这表明对新一代青年群体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是有必要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属于表情包盛行的原因的一项是
A.网络和社交软件的广泛普及
B.年轻人追求新潮的生活方式
C.新一代青年高涨的创新意识
D.母语有差异的人情感的共鸣
(4)表情包和文字交流在表情达意上分别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组卷:8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滚烫的土地
阎秀丽 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
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
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坚硬的山土在他的镐头下只是蹦出了一个亮晃晃的镐印,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娘便生了气,叨咕着说:“非得刨那点儿地,不知道能种几粒粮食!”
爹回了头,擦了把汗,眼睛一横,说:“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刨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
娘说:“咱家的粮食也不是不够吃,你费那大劲儿刨这点儿地有啥用!乐意干你干!”
我在旁边看了看爹,娘能扔镐头耍脾气,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气,不敢拿我娘撇气,要是有个不小心,那火准定得烧到我身上。
爹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镐头更加用力地刨下去。
我心里是极不愿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
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
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娘阻拦不住。村里人也说,不值当,吃公家饭的,还差那点儿地?正儿八经的庄稼人都没人弄。
为这,爹和娘吵了一架。
娘没有去地里,爹也没有喊我,一个人扛着镐头下了地。
娘并没有想象的清闲,反而在家里走来走去。把地扫了一遍又一遍,屋里的那几件简陋的家具,也被娘擦得泛了光,映着娘有些魂不守舍的神情,并且时不时地扒着后门,一遍又一遍地望着爹去干活的山沟沟。
我心想,再怎么望,也看不到那个小山包,何况是一个人。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
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儿山边子,还能富了?
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
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
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咕哪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嘟囔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你咋来了?”“娘让你回去吃饭。”
“不急,我先把这块儿刨完了再回。”
我靠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懒洋洋地看着两只蚂蚁爬来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镐头。
“别刨了,就那点儿山边子地,种啥也长不出好庄稼来。”放羊的张老歪抱着一个鞭子,从山的另一边赶着羊群过来,蹲在离我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说。
“你是白当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懒了,地也懒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亏待你,你得信得着这儿。”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说,“心里装着啥,地上就长啥。”
张老歪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话虽在理,不过你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几块地都撂荒了,你还开荒!你信不信,等将来你不在了,刨出来的地还得撂荒,图个啥!”
“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泊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
张老歪没有说话,看着天空上的几朵白云,嘴里嚼着一根草叶子,半晌说了句:“这人养地不假,还没听说地养人的。”
“话可不能这么说!”爹站直身子,手里拄着镐头说,“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
“儿子说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来喽。”张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说,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惊得回头冲着他“咩咩”地叫了几声。
“那你就去呗。”
“要不我能去哪儿?”张老歪硬撅撅地撂下这句话,转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脚下瓷实,刨吧,我的脚底下可就空喽……”
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
爹没说话,低下头,看着脚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镐头高高地抡起。
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爹的身影紧紧贴服着大地,浑然一体,像大地上移动的图腾。娘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着,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
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
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7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爹跟娘吵架后,娘在家看似忙碌的行为、魂不守舍的神情和扒着后门一遍遍张望的动作里,包含着对爹的怨恨,更有担心和牵挂。
B.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喊爹吃饭的情节,写出了我内心的不情愿,为最后写“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这一发展转变做了铺垫。
C.在爹的心里,“地是通人性的”,“你得信得着这儿”,这既有对土地的信任,又有对土地的依恋,更体现了爹独到的处世哲学。
D.文中的“浑然一体”一词将爹、镐头和大地三者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生动贴切地写出爹在山沟劳作的场景,重复使用,意蕴深刻。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多处描写到秋阳,表现天气的炎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爹的形象,同时暗示我和娘都不愿让爹到处开荒的心理。
B.小说语言形象生动又不失质朴,如“叨咕”“拐带”“嘟囔”等口语化词汇,既符合人物的心理特点,又展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C.小说写张老歪与爹的对话,表现了二人对土地都饱含深情,但认识不同,衬托了爹对人与土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深化了小说主题。
D.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表现我对爹刨地看法的转变。
(3)小说题目“滚烫的土地”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小说多次写到“抡镐头”这一细节,你认为有何用意?组卷:57引用:17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父彦谦,仕隋,历司隶刺史。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彦谦惊曰:“无妄言!”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
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顷之,进司空,仍总朝政。玄龄固辞,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凡粮械飞输,军伍行留,悉裁总之。
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夷。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惙,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节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B.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C.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D.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籍,即坟典,“坟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指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与“八索九丘”一词意思相似。
B.光武,是东汉君主刘秀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地位很高的人的生平事迹等进行评定,给予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C.夷,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D.谏,在文中有“直言以劝正”之意,“谏官”是古时既规劝天子过失,又对百官及各地事务进行弹劾或劝诫的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才能卓著、机智灵敏。他通晓古代文化典籍,善于写文章,曾被人称赞“当为国器”,后从军参政多年,人们都非常佩服他的能力。
B.房玄龄尽心竭力、劳苦功高。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疏进言。
C.房玄龄宽容持重、不恋名利。他不嫉妒别人的长处,处事公平公正,为人所敬重,多年身居要职,多次请求解除职务。
D.房玄龄注重家教、治家有度。他担心家里的儿子们骄奢跋扈,把收集的古今家诫写在屏风上警示他们,要求他们学习汉代袁氏一族的优良家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
②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
(5)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每一处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什么?组卷:0引用:3难度:0.6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自从世界上出现人类以来,交际就一直存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和社会行为。① ,是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原则。因此在交往中,要避免语言的无效交际。例如,《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宝玉挨打”,宝玉的话,老姆姆都没听明白,所以无人捎信,致使宝玉挨打,这就是无效交际。② ?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环节。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③ ,都有可能导致交际语言无效。所以我们在交际中要注意信息的传递与接受,以避免无效交际。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16引用:6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不依靠化妆品就可以令人瞬间变美的方式很多,比如美颜相机就能帮我们“一键美颜”。照片里大饼脸变成了锥子脸,塌鼻梁变成了高鼻梁,满脸痘痘变得肌肤光滑……有些人活在了美颜相机里了,“无美颜,不发圈”,甚至“无美颜,不拍照”。
但也有人对美颜相机不屑一顾。“自从有了美颜相机,没有丑女人了。”“照片?照骗!”
那么,生活中要不要“美颜”?又应如何“美颜”?作为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3引用:2难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