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一中高考语文第六次适应性试卷(最后一卷)
发布:2024/11/6 16:0:2
一、(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2021年年初,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登上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该节目不仅令亿万观众_______,更重要的是把国人印象中的传统文化在台上“舞”活了。它用5G、AR技术展示虚拟场景,力求将盛唐的风采和少女的灵动搬上舞台,再现盛唐时期的大国气象和以“唐三彩”为代表符号的唐韵之美,从而为大众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 )
曾几何时,传统文化传播_______,如此突然_______、接二连三地破圈而出,令人振奋和欣慰。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亦在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以更理想的荧幕呈现实现了“1+1>2”的综合效应。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_______、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力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锻造现代文艺的精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喜闻乐见 式微 否极泰来 简明扼要 B.耳目一新 衰败 否极泰来 简明扼要 C.耳目一新 式微 峰回路转 言简意赅 D.喜闻乐见 衰败 峰回路转 言简意赅
A.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
B.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
C.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
D.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组卷:20引用:2难度:0.6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组卷:46引用:2难度:0.8
二、(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具体来说,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取材于《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材料二:
“双碳”目标对人类改善生存环境及实现绿色低碳生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实现“双碳”目标可以加快解决气候变暖问题。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海平面上升、病虫害增加及土地干旱等问题。极端气候事件及其连带产生的一系列诸如生物濒危等现象给人类生存带来极大威胁。为此联合国环境暑提出“为实现全球气候变暖限制在1.5℃目标,需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全球碳中和”。另一方面“双碳”目标的实现可有效促进全球经济绿色复苏。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展示了推进气候治理的决心,必将为推进社会经济全方位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作出巨大贡献。
(取材于《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现状、挑战及对策》)材料三:
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成分,亿万年来都是通过自然光合作用而来。此前,多国科学家积极探索人工合成淀粉,但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研究团队进行联合攻关,历时六年终于取得突破。他们创制了一条利用二氧化碳和电能合成淀粉的人工路线——ASAP路线,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全合成。专家认为,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设计人工生物系统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将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该科研团队重要成员蔡韬解释,按照目前技术参数推算,在能量供给充足的条件下,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淀粉产量。这一人工途径的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向设计自然、超越自然目标的实现迈进一大步,为创建新功能的生物系统提供新的科学基础,也将为未来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开辟崭新道路,使未来淀粉的工业化生物制造成为可能。同时,最新研究成果实现在无细胞系统中用二氧化碳和电解产生的氢气合成淀粉的化学—生物法联合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径(ASAP),为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提供一种了新思路。
(取材于《化碳为食?中国科学家突破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技术》)材料四:
(取材于《基于多目标模型的中国低成本碳达峰、碳中和路径》)(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某一个最大值之后,开始逐步降低的过程。
B.“碳中和”是指通过环保形式,抵消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它的“零排放”。
C.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以应对气候变化,彻底解决气候变暖问题。
D.我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将为推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下列与“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前,多国科学家积极探索人工合成淀粉,但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B.研究团队通过光合作用,创造性地在实验室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全合成。
C.人工合成淀粉技术是影响世界的颠覆性技术,主要是因为它不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
D.人工淀粉合成途径(ASAP),为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提供了新思路。
(3)下面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背景是气候变化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
B.“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成果目前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距离。
C.在我国“双碳”的发展目标下,电力系统的转型十分明显,燃煤发电得到削减。
D.核电、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在规划期内发展较快,这三种发电技术将弥补电力缺口。组卷:31引用:4难度:0.5
七、作文(60分)
-
10.阅读下面有关“成长”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病毒从2019年开始在世界各地蔓延,如今已经持续了近三年。2022届的高三学子,是在疫情的伴随下度过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这三年来,疫情影响了我们的方方面面,它让我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我们在特殊情况下去磨炼和塑造自己,同时,疫情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了国家,认识了国人,也认识了世界。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以“疫情下的成长”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组卷:12引用:2难度:0.6 -
11.经典名著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红楼梦》就是这样的经典。书中的处事法则、生活态度、人物命运以及人生哲理等等都能给我们无尽的启发。作为中学阶段的必读书目,相信《红楼梦》的文字也融入到了你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你的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红楼》伴我成长”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组卷:10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