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22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11/13 18:0:2

一、课内基础选择题(33分,每题3分)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19引用:8难度:0.8
  •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8
  • 3.对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9引用:2难度:0.9
  • 4.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组卷:223引用:9难度:0.9
  •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组卷:26引用:2难度:0.7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每空1分)

  •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长者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的志向的句子是“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
     
     
    ”来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
     

     
    ”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得勇敢并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四个弟子分别回答了自己的志向,引发了孔子不同的评价,其中“
     
     
    ”两句交代了子路的回答让孔子“哂之”的缘由。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仍需要学习,他的志向是“
     
     
    ”。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
     
     
    ”,然后唱着歌回来。

    组卷:20引用:1难度:0.9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第十六》)【注】①东蒙:山名,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②费(bì):季氏的私邑,在今山东费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蒙主,指的是在蒙山主持祭祀的人。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这里代指国家。
    C.国,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国”;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家”。
    D.萧墙,古代宫门内的屏风,这里借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一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三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5)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孔子的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组卷:10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