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重庆市育才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发布:2024/12/1 22:30:2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词原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然而后人却又往往从这种歌辞中看到了比兴寄托的深意。比兴寄托有广义的解释,也有狭义的解释;有字面的解释,也有引申的解释;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说法,也有就读者方面而言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先讲“比”“兴”二字。词天生有这一特质,容易把作者引向比兴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读者比兴寄托的联想。本来“比”“兴”二字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如果换一种较新的说法,我以为比兴就是指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见物起兴,是由物及心。
          见物起兴是说你看到一个物象,引起你内心的一种感发。以《诗经》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谓“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见的,耳朵所能听见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统称物象。这在中国诗歌中有很久远的传统。即如《诗品•序》中就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又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陆机的《文赋》也曾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都是说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内心的感发,是由物及心的物与心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兴”。李后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种由于看到“林花谢了春红”而引起的感发就属于此类。
          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说你内心中有一种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来传达,因为诗歌这种美文,如果只讲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读者直接的感动,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才能引起读者的感发。由心及物的例证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是用一只吃粮食的大老鼠来比喻剥削者,这是他心中先有一个剥削者的概念,然后用硕鼠这一形象来表现的,是先有内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来比喻,是由心及物的心与物的关系,这就是所谓“比”。秦观的“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说你要看到我内心中那千回百转的情意,就如同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篆香一样,寸寸燃尽,以此形容他回肠的寸断。这也是“比”,是先有其回肠的情绪而后以小篆香来做比喻的。
          所以一般说来,比兴就是表达情意的两种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这是对“比兴”最简单的解释。
          不过,“兴”的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所以有时是正面的感发,有时是反面的感发,而且同样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发,所以“兴”这种感发的范围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性所能够完全掌握的。相对而言,“比”是比较有理性的。总之,“比”与“兴”基本上原该是指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相交感时的两种方式和作用,但是汉儒却对“比兴”有了另一种解释,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而“兴”则是“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周礼•春官•大师》郑注)。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可信,因为从《诗经》的作品分析,用兴的方法写的对象不一定都是美的,用比的方法写的对象也不一定都是恶的。总而言之,在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比兴”就开始有了另外的意思,就是“言在此意在彼”的一种美刺托喻的意思。这以后,在诗歌创作中说到“比兴”就再难只以单纯的心物交感的比兴来衡量,而有了一种言外之意可以追寻体会的意思了。
    (摘编自叶嘉莹《诗显而词隐》)      材料二:
          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宿命,好像是注定了要让一个诗人亡一次国,然后李煜才会写出分量那么重的几个句子出来。就是如果不是遭遇这么大的一个事件,他的生命情调不会从早期的有点轻浮、有点淫乐转到那么深沉。就是一个亡国,忽然让这个才华横溢的人领悟到繁华到幻灭。所以我们读到《虞美人》,读到《浪淘沙》,读到他这些后期的作品的时候,忽然带动了一个很不同的生命经验。这种在亡国之后产生出来的创造力,其实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五代词刚好是诗词这两种文体的连接,因为在唐诗的黄金时代之后,你要写诗超过李白杜甫,想都不必想了。所以要另辟蹊径,另辟一条新路出来,反而走到了通俗的这个世界上去,把通俗重新开创新经验。当时有一批傻傻的人,还在那边继续模仿唐诗的,全部都完了。反而走到流行歌曲的这批人出现了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五代词的变革意义,就是词根本就是流行歌曲。
          大家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今天读到“林花谢了春红”这样的句子,我们会隐约感觉跟唐诗不一样。“太匆匆”,就是一个很直接的民间感情,就是觉得好快啊。所以你会发现,把这些东西变成歌,变成现代的流行歌曲非常容易,因为它本来就是歌。我们现在读的《虞美人》《乌夜啼》都不是文学的名字,而是音乐的名字,等于现在我们讲的“降G大调”之类的意思,升调、降调的意思。
    (摘编自蒋勋《为什么唐诗会变成宋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兴有各种解释,叶嘉莹在材料一中选择的是广义的解释和引申的解释,是从读者和作者两方面来分析的。
    B.因为“兴”只是纯粹直接的感发,并没有明显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较;所以,其感发范围非常自由,情况比较复杂。
    C.叶嘉莹引用《乌夜啼》是为了解说“兴”的概念,而蒋勋引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则是为了说明五代词与唐诗不同。
    D.唐诗在黄金时代之后已不太可能被超越。继续模仿唐诗的创作者没有出路,而另辟蹊径开创出更为通俗的宋词的反而超越了唐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叶嘉莹认为,词虽是歌筵酒席间演唱的歌辞,但天生就有“比”“兴”特质,作者易运用比兴寄托,而读者却不易产生比兴寄托的联想。
    B.叶嘉莹认为比兴是写诗的两种作法,即心与物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关系,“兴”是由心及物,而“比”则是由物及心。
    C.叶嘉莹认为汉儒对“比兴”兴美比恶的解释并不可信,但引出了“比兴”的“言在此意在彼”的美刺托喻的解释。
    D.蒋勋认为,李煜饱尝亡国之痛,有了跟以往截然不同的生命体验,才爆发艺术创造力,从而创作出《虞美人》《浪淘沙》等后期经典作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见物起兴”的一项是
     

    A.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D.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运用文中叶嘉莹先生的“比兴寄托”理论赏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组卷:12引用: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花园茶会
    [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就算预先定制,也不会有更完美的天气来开花园茶会了。温煦和暖,没有风,也没有云,蓝天上笼着淡淡的金色的烟霭。天刚黎明,园丁就起来修剪草坪,直到整片草地和种着矢车菊的玫瑰形花坛都似乎在发光。
          房子里所有的门似乎都打开了。轻捷的脚步和这里那里的话音使得房子里充满了生气。萝拉想去花园看看那些人把帐棚搭得怎样了。但是后门聚了好多人。
    “出了什么事?”
    “吓人的事,死了一个人。”
    “死了一个人?在哪儿?怎么死的?什么时候?”
    “赶大车的,名叫司考特,今天早上在豪客街的拐角上,他的马看见台拖拉机,受惊了,把他甩出车来,后脑勺着地,遭了难了。”糕点店伙计兴致勃勃地说。
          萝拉抓住姐姐的衣袖。“乔丝!”她惊魂未定,“我们怎么样才能停止这一切呢?”
    “停止这一切,萝拉!”乔丝叫道,很惊讶。“你说什么?”
    “不举行花园茶会了,当然的。死的人几乎算得上邻居啊!”
    “我现在只想听听钢琴的音对不对,今天下午人家要我唱歌呢。”
          钢琴的声音猛地响得激动人心,乔丝忧郁而又莫测高深地唱着:
          生活多么令人厌烦
          一滴眼泪一声悲叹
          爱情反复易变
          分手……在顷刻间
          虽然钢琴的声响哀痛欲绝,她的脸上却绽开了一个光彩焕发的微笑。
          房间里,薛太太正在试一顶新帽子。
    “母亲,有一个人出了事,死了。”萝拉哽咽地说。
    “不是在花园里吧?”她的母亲打岔道。
    “不,不是的。”
    “噢,你吓坏我了。”薛太太叹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我们当然不能举行宴会了,对不对?”她请求着。
    “但是,我亲爱的孩子,通情达理些吧。我们不过偶然听到这事罢了。要是有人正常地死去呢,我们还是应该举行宴会的,对不对?”
    “母亲,那我们岂不是太狠心了吗?”她问道。
          薛太太拿着那顶帽子,萝拉还来不及阻止,薛太太就把帽子给她戴上了。“这顶帽子是你的。简直就是专给你做的!”
          镜中出现一位妩媚可爱的姑娘,戴着缀有金色雏菊的黑帽子。萝拉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么美。母亲对吗?现在她希望母亲是对的。一会儿她又想到那可怜的车夫。她决定,等宴会过后再来想。这似乎是最好的办法……
          一会儿,客人川流不息地来了。到处可以看见双双对对的人在漫步,赏玩花朵,互相问候,走过草坪,握手亲吻……他们像是欢乐的小鸟儿,半路上飞到薛家花园来栖息一个下午。
    “萝拉!你看起来真让人神魂颠倒哩。”哥哥劳利说,“真是一顶花哨帽子!”
          然后这完美的下午慢慢地成熟,慢慢地凋谢,慢慢地合上了花瓣。
    “今天发生一件惨事,你们听说了吧?”薛先生说。
          薛太太举起了手,“是的,几乎破坏了今天的茶会呢。”
    “确实是可怕的事。”薛先生说,“那汉子就住在下面的小巷子,留下一个妻子和半打小孩。”
          一阵不自然的短暂的沉默。薛太太不安地抚弄着茶杯。她忽然抬起头来。桌上全是没动过的三明治、点心、松饼,都要浪费了。她有了一个出色的念头。
    “我们装个篮子,把这些完全是好好的食物送给那可怜人。你们同意吗?”她跳起身来。
    “可是,母亲,你想这是好主意吗?”
          多奇怪,萝拉想,她似乎又一次和他们全体不一致了。拿些他们宴会的残渣剩屑,那可怜人会愿意么?
    “当然了!你今天是怎么回事?刚才你还硬要我们同情,而现在——”
    “噢,好吧!”萝拉跑去取篮子了。母亲把篮子装满了,堆得高高的。
    “你自己拿去,宝贝。”母亲说。
          萝拉关上花园门时,暮色正在降临。过了马路,小巷子到了。小巷子里烟熏火燎,又黑又暗。粗陋的小房子里发出低哑的嗡嗡声。她希望自己穿上外套就好了,她的裙子太耀眼啦!还有那顶炫目的大帽子。
          一个小身材的黑衣女人出现在昏暗中。
          萝拉说:“你是司考特太太吗?”
          那女人回答说:“我是她姐姐。请进来,小姐。”
    “不,”萝拉说,“我不要进来。我只是送这篮子,母亲叫我——”
          在昏暗的过道里,那小女人似乎没有听见她的话。“请走这边,小姐。”她用一种讨好的声调说。萝拉只想走开,走得远远的,却又不由自主地跟着她。
          一扇开着的门,里面是卧室,死去的人躺在那里。
    “你想瞧瞧他,是不是?”女人说着,擦过萝拉走到床边。“别害怕——”她的声音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她亲昵地揭下被单,“他瞧着挺是样儿的。什么也显不出来。”
          萝拉走上去。一个年轻人正在酣睡,睡得这样熟,这样深,就像在梦乡里。花园茶会,食物篮子,这些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他离这一切都太远了。“一切都好”,那沉睡的面孔仿佛在说,“原该如此,我满意。”
          不过还是不能不哭,而且她不能不对他说话就走出房间。只听得萝拉发出了孩子气的一声哭泣。
    “原谅我的帽子。”
          她急忙找到门,走下门径,走过黑沉沉的人群。在小巷子拐角处遇上了劳利。
    “可怕吗?”
    “不,”萝拉哭着,“简直是神奇。不过,劳利——”她停住了,望着哥哥。“人生是不是——”她期期艾艾,“人生是不是——”但是人生是什么,她没法说明白。没有关系,他很明白。
    “不是么,亲爱的?”劳利说。
    (冯钟璞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花园的环境,既表现了薛家对茶会的憧憬,又营造了欢乐的氛围,为小说奠定了基调。
    B.唱歌时乔丝的神情“忧郁而又莫测高深”,本是伤感歌曲,唱完后她却露出灿烂的微笑,表明她情感丰富,心态乐观。
    C.糕点店伙计的“兴致勃勃”异乎常情,薛先生口中的“半打小孩”把人当成物品,这些细节刻画了人物的冷漠无情。
    D.司考特太太的姐姐“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的声音和“亲昵地揭下被单”的动作,都体现穷人对待死亡的豁达与洒脱。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萝拉是连接花园内外两个世界的人物,小说借萝拉的视角,描述了富有与贫穷、光亮与昏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B.小说对茶会场景的描写,与对茶会前、后的描写相比,笔墨更简洁,节奏更轻快,比喻、比拟手法的使用,为美好的茶会增添了一丝梦幻色彩。
    C.薛太太认为“完全是好好的食物”十分适合送人,萝拉却认为这些“残渣剩屑”让人难以接受,充分体现虚伪、冷酷与诚实、善良的鲜明对比。
    D.小说在矛盾冲突中深化主题:借萝拉内心的冲突,展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又用大量笔墨揭示不同人物、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引发读者的深思。
    (3)在司考特家,萝拉为什么要说“原谅我的帽子”?请结合文本分析。
    (4)潜台词是指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小说结尾处萝拉与哥哥劳利的对话就有着丰富的潜台词,请结合文本分析。

    组卷:51引用:7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理念引领下,北京冬奥会从硬件建设到软件提升,从竞技比拼到大众普及,从赛事筹办到地方发展,顺应了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从愿景变成现实。
          作为双奥之城,北京的大赛志愿服务经验丰富,①志愿服务队伍中有老年人,有青年人,有高校学生,不少人还是“双奥人”。据统计,自2019年12月5日冬奥会志愿者全球招募通道开启以来,②有将近100万余人申请报名。服务永无止境,态度决定一切。③只要志愿者们充满活力,必将使北京冬奥会精彩纷呈。他们必将用专业敬业的态度、热情洋溢的服务,为“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增光添彩,展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和开放自信的风采,在全社会营造热烈的冬奥氛围。
    (1)文中画线的句子违背了逻辑基本规律,请加以分析。
    ①违背了同一律。分析:
     

    ②违背了不矛盾律。分析:
     

    ③违背了充足理由律。分析:
     

    (2)“科技、智慧、绿色、节俭”是2022北京冬奥会的理念。请任选两个理念,为本届北京冬奥会各写一条标语。要求:①紧扣关键词;②使用对偶或对称句;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每条不超过20个字。

    组卷:10引用:2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资治通鉴》开篇记载了这个故事: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高大俊美,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够宽仁。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不能按照仁义的标准行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智宣子却认为智瑶的性格能担负起在险恶的斗争中将家族发扬光大的使命,过分宽仁的族长可能让家族一败涂地。智果因此脱离智族家族。后来智瑶果然凭借个人的才智和力量使智家成为晋国最强大的家族。但其咄咄逼人的行事风格迫使韩赵魏三家结盟,共同对付智家。最终在三家的联合进攻下智瑶失败,智家被灭族。只有智果一支得以保全。
          你在网络上参加了一个名为“读史明智”的社群,大家围绕上述材料组织了一次交流分享。上面故事哪一点让你感触最深?请将你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2引用:1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