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中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斗士的风格
    谢柏梁
          窦娥敢于在法场上叱咤风云,骂地恨天: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这是对天地鬼神及现存的全部的社会秩序的怀疑,指责和否定,是对一切作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宗教,信仰的诅咒。天地为什么分不清好人恶人?为什么欺软怕硬?为什么也顺水推船、落井下石?该不该取消你们这些天地、鬼神和日月的资格?此时的窦娥,哪里是一位含冤负屈、悲苦无告的弱女子,她分明是一位评点江山、指挥天地、浩然正气布满乾坤的“复仇女神”。
          她要求半星热血不染尘,殷红的鲜血就只在旗枪素练上绽开红花;她命令六月天降大雪,那洁白的雪花便纷纷扬扬,包裹了她的尸骸;她要楚州地面亢旱三年,以证明她的盖世奇冤,楚州大地果然就乖乖地裂开了干渴的大口。应该说,窦娥对天地的怀疑和指责,更多的是体现着关汉卿虽具有奇才大略却又悲苦郁闷,借题发挥的愤怒哲学,这和屈原的《离骚》《天问》的精神是相通的。
          关汉卿又借窦娥之口,否定了作为国家机器重要组成部分的衙门:“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娥之冤,并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而只是历史冤河里的一朵浪花。窦娥的愤怒不仅是对元代统治者政权的愤怒,而且是对古往今来一切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的控诉。
          这就使得关汉卿的思想触到了剥削社会的本质部分。而且关汉卿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提出问题,让观众们从精神上去评判和平反冤狱,更在于让剧中人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过去常有人认为《窦娥冤》中最后出现的“清官断案”削弱了作品的战斗性,但其实窦娥只不过是借“清官”之手,说出自己要说的话,做出自己要做的事,她既是破解冤案的幕后指挥,又是幕前大打出手的中心人物。她支配着包括父亲在内的全部出场人物,也支配着全体观众的心理。没有窦天章,也会有张天章、李天章来实现她复仇的愿望。在这里,关汉卿的意志、窦娥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以及窦天章们为实现这个意志而行动的过程都是一致的。
    (节选自《戏剧宗师关汉卿》)(1)下列对文中“这和屈原的《离骚》《天问》的精神是相通的”一句中“精神相通”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窦娥的愤怒不仅是对元代统治者政权的愤怒,而且是对古往今来一切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的控诉。
    B.这是对天地鬼神及现存的全部社会秩序的怀疑、指责和否定,是对一切作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宗教、信仰的诅咒。
    C.关汉卿与屈原一样,其作品都体现出他们虽具有奇才大略却又悲苦郁闷,借题发挥的愤怒哲学。
    D.关汉卿、窦娥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以及窦天章们为实现这个意志而行动的过程都是一致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窦娥这位“复仇女神”,对天地鬼神及现存的社会秩序充满怀疑、指责和否定,对作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宗教,信仰进行了诅咒。
    B.古往今来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者造成的冤狱实在无法计算,窦娥的经历只是历史冤河里的一朵浪花,但具有典型性。
    C.“让剧中人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是指让人物自己的性格自然而然地发展,说自己要说的话,做自己要做的事。
    D.关汉卿虽然借窦娥之口,否定了政府机构,触到了剥削社会的本质部分,但他和窦娥的意志其实是不相同的。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高度评价了关汉卿所塑造的窦娥这一形象,赞扬其无私无畏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B.“诗言志”,同样,戏剧也能反映作者的内在思想,关汉卿借窦娥鞭挞了他所憎恨的社会。
    C.司马迁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关汉卿也是为了抒发内心的悲苦郁闷之情而著《窦娥冤》的。
    D.“支配着全体观众的心理”意即窦娥的形象以及她的性格发展使观众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组卷:9引用:2难度:0.5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9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也是家有高龄老人的人,他们的难点和关注点我都有切身体会。”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嘉兴学院院长盛颂恩说。他在深入调查、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第一份提案《关于加快搭建网络大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现有的养老资源和模式不足以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医疗服务和传统手段是不够的,而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充分调动、整合、优化配置社会现有资源和政策,把全社会相关的资源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集成到同一个大平台上来建立一种新体系,应该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养老问题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这样的平台是不可能完善的,老人们和子女们也不会放心。服务主体可以市场化,但公共资源和政策需要政府进行统筹配置和协调,还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平台运营、发展、管理、监督都有规可依。”盛颂恩表示。
    (摘编自《钱江晚报》)材料二: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养老这一舆论焦点作出回应。据光明网舆情中心统计,3月13日17时至3月20日17时,相关讨论量达到50.9万余条,其中围绕“养老政策”的讨论量达17.7万余条,正面观点占比逾9成。网民普遍期盼从政策层面发力,推动社区养老,促进医养结合,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多措并举构建新时代养老体系。

    (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三:
          当前,我国慢性病负担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68.6%。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2倍,而且病程长、医疗费用高、难以治愈。但是,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这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角度,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也要与这种理念相适应。树立健康管理理念,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效果,也是健康管理学科的职责所在。
          随着“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的转移,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社区将成为全民健康的主战场。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专北人士要适应大趋势、大环境的改变,能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适应变化,更加注重人文教育的融入、心理技能的提升、跨学科跨专业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培养。还要树立适应老龄化的理念,学会站在老年人角度看问题,以尊重为前提设计产品及提供服务。
    (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四:
          社区养老是目前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这体现出英国人“居家养老”或是尽可能地“如同在家养老”的理念。按照英国有关社区照顾的法令,几乎所有的社区都配备相关的辅助设施,提供面向老年人的服务和帮扶政策。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比,“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可以更好地调动民间资源,展现养老服务的灵活性,也能够让老人最大限度地融入家庭和社区,尽可能让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我们现在要求社区养老机构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美国圣路易斯市老龄化研究中心的爱德华•劳勒教授说,“这种护理,过去通常会外包给社会工作机构,但现在的新方案要求家庭成员或者配偶来照顾老人,然后政府适当给予这些人一些奖励,这个方案目前在美国的很多州都已经付诸实践,效果尚可。”
          在技术领域,美国人正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技术为当地人带去了极大帮助。这些项目的发展经费,并非全部由企业自筹,很多来自政府办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中心。
    (摘编自搜狐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颂恩在提案中建议,要整合全社会的相关资源和政府相关政策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
    B.社区养老的方式在中国网友中认可度最高,这与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是一致的。
    C.着眼全生命周期管理,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观念,利于控制和干预大多数慢性病。
    D.随着“全民健康”目标的完全确立,医疗资源不断流向基层,社区将成为全民健康的主战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现有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模式也不够丰富,无法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政府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B.网络调查表明,大家对养老方式看法不一,没有—种想法超过半数,因此,我国在解决养老问题上可以多措并举,以满足不同需求。
    C.新的养老趋势对健康服务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成为文理兼备、跨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
    D.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比,英国“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方式无论是从资源利用上看还是从老人感受上看,优点都很明显。
    (3)从材料一和材料三来看,要解决好我国的养老问题,今后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材料四中英美两国的做法能够给我们提供哪些借鉴?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下面节选的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中的一段,写王子装疯之后,国王让他的恋人奥菲利娅刺探他是真疯还是假疯。
          奥菲利娅 我的好殿下,您这许多天来贵体安好吗?
          哈姆莱特 谢谢你,很好,很好,很好。
          奥菲利娅 殿下,我有几件您送给我的纪念品,我早就想把它们还给您;请您现在收回去吧。
          哈姆莱特 不,我不要;我从来没有给你什么东西。
          奥菲利娅 殿下,我记得很清楚您把它们送给了我,那时候您还向我说了许多甜言蜜语,使这些东西格外显得贵重;现在它们的芳香已经消散,请您拿回去吧,因为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拿去吧,殿下。
          哈姆莱特 哈哈!你贞洁吗?
          奥菲利娅 殿下!
          哈姆莱特 你美丽吗?
          奥菲利娅 殿下是什么意思?
          哈姆莱特 要是你既贞洁又美丽,那么你的贞洁应该断绝跟你的美丽来往。
          奥菲利娅 殿下,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
          哈姆莱特 嗯,真的。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这句话从前像是怪诞之谈,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我的确曾经爱过你。
          奥菲利娅 真的,殿下,您曾经使我相信您爱我。
          哈姆莱特 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没有爱过你。
          奥菲利娅 那么我真是受了骗了。
          哈姆莱特 出家去吧。为什么你要生一群罪人出来呢?我自己还不算是一个顶坏的人;可是我可以指出我的许多过失,一个人有了那些过失,他的母亲还是不要生下他来的好。我很骄傲,有仇必报,富于野心,我的罪恶是那么多,连我的思想也容纳不下,我的想象也不能给它们形象,甚至于我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可以把它们实行出来。像我这样的家伙,匍匐于天地之间,有什么用处呢?我们都是些十足的坏人,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出家去吧。你的父亲呢?
          奥菲利娅 在家里,殿下。
          哈姆莱特 把他关起来,让他只好在家里发发傻劲。再会!
          奥菲利娅 哎哟,天哪!救救他!
          哈姆莱特 要是你一定要嫁人,我就把这一个诅咒送给你做嫁奁: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谗人的诽谤。出家去吧,去;再会!或者要是你必须嫁人的话,就嫁给一个傻瓜吧;因为聪明人都明白你们会叫他们变成怎样的怪物。出家去吧,去,越快越好。再会!
          奥菲利娅 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
          哈姆莱特 我也知道你们会怎样涂脂抹粉;上天给了你们一张脸,你们又替自己另外造了一张。你们烟视媚行,淫声浪气,替上天造下的生物乱取名字,卖弄你们不懂事的风骚。算了吧,我再也不敢领教了;它已经使我发了狂。我说,我们以后再不要结什么婚了;已经结过婚的,除了一个人以外,都可以让他们活下去;没有结婚的不准再结婚,出家去吧,去。(下)
          奥菲利娅 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纪念品”是奥菲利娅为了试探哈姆莱特是否发疯故意选择的话题,表现了奥菲利娅不希望哈姆莱特发疯的期望之情。
    B.“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一句表达了哈姆莱特对叔叔的痛恨、仇视,对母亲的怨怒,对奥菲利娅的失望。
    C.“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的言外之意是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试探自己感到失望,他明白奥菲利娅已经不爱自己了。
    D.“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在疯狂中凋谢”这一句使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发疯一事的无奈之情。
    (2)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说的“你贞洁吗”“你美丽吗”等语言表达了哈姆莱特怎样的情感?
    (3)“哎哟,天哪!救救他”“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表现了奥菲利娅怎样的性格?

    组卷:27引用:4难度:0.5

七、语言文字应用(18分)

  •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         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          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        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文段中画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居然
    B.竟然 /
    C.居然
    D.竟然 /
    (2)“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含义?

    组卷:5引用:2难度:0.7

八、材料作文(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现在有条件向各国学习,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既不迷信自己,也不迷信外国。迷信自己和迷信外国,都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
    --197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解放思想走自己的道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青春只有同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同爱国进步结合在一起,同先进的思想理论结合在一起,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建功立业,大有作为。”
    --1999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2014年“五四”人民日报社论《为实现中国梦激发青春力量》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作为即将成为新一代时代使命的“接力者”,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6引用:1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