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实验高级中学高三(上)第二周化学试卷
发布:2024/12/3 6:0:1
一、选择题
-
1.下列与生活实际或常见的现象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8 -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2引用:5难度:0.9 -
3.最近美国宇航局的科研人员确认火星地表含有溶有高氯酸盐的液态水.下列有关水及高氯酸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14引用:7难度:0.9 -
4.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组卷:2630引用:21难度:0.9 -
5.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组卷:78引用:14难度:0.7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4引用:4难度:0.9 -
7.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
组卷:102引用:20难度:0.9 -
8.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已知A、C分别与B形成化合物X和Y,A与B的质子数之和等于C的质子数,则以下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组卷:145引用:5难度:0.9 -
9.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
组卷:97引用:12难度:0.9 -
10.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HIn(溶液)⇌H+(溶液)+In-(溶液)
红色 黄色
浓度为0.02mol•L-1的下列各溶液:①盐酸 ②石灰水 ③NaCl溶液 ④NaHSO4溶液 ⑤NaHCO3溶液 ⑥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组卷:128引用:43难度:0.7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52引用:3难度:0.9
三、实验题
-
34.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A装置的分液漏斗里盛装浓盐酸,烧瓶里固体为重铬酸钾(K2Cr2O7),还原产物是CrCl3,写出A中离子方程式:
(2)本实验目的是
(3)装置C的功能是探究有氧化性的物质是否一定有漂白性,下列最佳试剂组合是
(4)证明溴的非金属性比碘强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① ② ③ ④ Ⅰ 湿润的红纸条 干燥的红纸条 干燥的红纸条 湿润的红纸条 Ⅱ 碱石灰 浓硫酸 硅胶 氯化钠 Ⅲ 湿润的红纸条 干燥的红纸条 干燥的白纸条 干燥的红纸条
(5)D装置进行实验时存在明显不足,它是组卷:15引用:3难度:0.3 -
35.新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会变黄,最终变成褐色,这种现象在食品科学上通常称为“褐变”。关于苹果褐变的原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A.苹果中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了Fe3+
B.苹果中的酚类物质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究竟哪种说法正确,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用品:苹果、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NaHCO3溶液、Na2SO3溶液,KSCN溶液,去氧蒸馏水。
(1)探究1: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褐变”后的苹果上滴上2~3滴 说法A不正确
【查阅文献】
Ⅰ.苹果中含有多种酚和酚氧化酶,苹果中酚氧化酶的活性温度为35℃左右、活性pH约为5.5-7.5。
Ⅱ.酚类物质遇FeCl3溶液常发生显色反应而呈现一定颜色,如苯酚显紫色,对苯二酚显绿色,甲基苯酚显蓝色。
该小组将刚削皮的苹果切成七块,分别进行如下实验。请填写下表中相应的结论:序号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 在一块上滴加2~3滴FeCl3溶液 表面变为绿色 ② 再取两块,一块放置于空气中,另一块迅速浸入经过去氧的蒸馏水中。 前者表面逐渐褐变,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苹果褐变与③ 另两块分别立刻放入沸水和0.1mol•L-1盐酸中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气中。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两块均无明显变化。 苹果褐变与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④ 最后两块分别立刻放入浓度均为0.1mol•L-1的NaHCO3和Na2SO3溶液里浸泡2min后取出,置于空气中。 前者经过一段时间表面逐渐褐变,后者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变化。 亚硫酸钠溶液能阻止苹果褐变
Ⅰ、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 -1 NaHCO3溶液略显碱性,而NaHSO3溶液却略显酸性。NaHSO3溶液略显酸性是因为
Ⅱ、0.1mol•L-1的NaH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相近,Na2SO3溶液却能阻止苹果褐变,结合离子方程式分析原因:
Ⅲ、对探究2中的试验③所得结论作进一步解释。组卷:7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