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下)竞赛语文试卷(六)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首要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毒害”了全球关系并加剧了紧张。这是我们思考新冠疫情影响的第一点。那么原因何在呢?
主要原因在于中美之间日趋恶化的双边关系。从一开始,中国就遭到西方媒体以及一些西方政客恶意并且令人惊讶的攻击。尤其在一些西方国家,它对那些国家民众对于中国的态度产生了负面影响。尽管现在谩骂的海啸已经逐渐退却,但全球抗疫合作的前景却因此遭到了严重损害。
新冠疫情对全球治理造成负面影响的第二个原因是,它带来的威胁如此之大,以至于引发了社会所有阶层的担忧和恐惧。这场危机远没有使各个国家和社会变得更加紧密,相反却倾向于将它们彼此分离开来。它被一些国家视为一场国家性而非国际性危机,结果大家就在抗疫中各自为战。有关新冠疫情影响的第二点思考是,抗疫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治理能力的一场巨大测试。面对疫情,世界各国的应对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中国、韩国、越南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它们的抗疫方式当然存在重要差异,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相似之处: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抗疫的目标都是遏制和根除病毒,而非简单地控制。这被视为经济复苏的前提。它们在抗击疫情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考虑到中国的规模,它的表现尤其突出。第二种应对方式是西欧国家,它们一直在试图控制而非彻底消灭病毒,这些国家做得远没有东亚地区成功。第三种应对方式就是美国和巴西,那简直是场灾难,因为抗击病毒一直被认为是次要甚至被嫌弃的工作事项,而非根本要务。这些不同类型抗疫方式带来的后果将会影响深远。
对于新冠疫情影响的第三点思考,涉及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情况很难让人乐观。当前阶段的中美关系比年初时进一步割裂了。这会削弱全球治理的可能性。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便是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和缩减资金支持。因为美国的态度,世贸组织的未来也遭遇威胁,短期内不大可能正常运转。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治理的进展更可能会出现在地区层面。长远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也可能会带来更广泛形式的合作。东亚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好于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有应对“非典”的经验。假以时日,世卫组织将会得到加强,希望也是如此。
(摘编自马丁•雅克《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全球治理》)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及其国际化,对于中国大国形象塑造产生巨大挑战,也蕴藏着重要机遇。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谣言四起,恐慌加剧。中国政府及时发声,庄严承诺有能力、有把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稳定了国内疫情防控大局,向世界表达了中国是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重大信号。
文明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精神。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中华民族拥有战胜疫情的强大文化基因、丰富经验、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和战胜疫情的勇气决心。中国政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疫情防控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东方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气魄。中国充分发挥独特的制度优势、应对“非典”疫情和重大灾情的丰富经验、先进的防疫和治疗手段,展现出打赢疫情防控全民战争的信心、能力和把握。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迅速反应,举全国之力开展疫情防控。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开启全民隔离模式;中国政府聚焦联防联控,科学、有序推进以武汉市及湖北省为重点、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全国的全方位、多层次防控体系建设,“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确保疫情可防、可控、可治,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负责任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风范。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全力抢救受到病毒侵害的所有生命,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世界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在当前全球疫情大流行风险加剧之时,中国表达了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保持紧密合作的意愿。
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前景。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领导力,全民众志成城战疫,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充分保证治理效能最大化,彰显了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和旺盛活力。同时,中国拥有自我完善的勇气和决心,及时纠错、补齐制度短板和不足,将有效的政策和做法逐渐规范化、制度化和机制化,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彰显了中国制度强大的自我更新完善能力。
(摘编自肖晞、宋国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中国大国形象塑造》)(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疫情一开始,中国就遭到西方媒体以及一些西方政客恶意的攻击,尽管现在谩骂的海啸已经逐渐退却,但对全球抗疫合作的前景造成了严重损害。
B.新冠疫情的危机不仅远没有使各个国家和社会变得更加紧密,而且将它们彼此分离开来。它被某些国家视为国家性危机,大家在抗疫中各自为战。
C.中美之间日趋恶化的双边关系和新冠疫情威胁如此之大,引发了社会所有阶层的担忧和恐惧,这是新冠疫情对全球治理造成负面影响的两大原因。
D.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和缩减资金支持,体现了其不负责任的态度,世贸组织的未来也因此遭遇威胁,世贸组织短期内不大可能正常运转。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韩国、越南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抗疫方式存在重要差异,但它们都秉持这一理念:如果不能遏制和根除病毒,经济复苏就不可能。
B.新冠疫情影响了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目前来看,虽然情况很难让人乐观,但从长远来看,新冠疫情也可能会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广泛形式的合作。
C.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比西欧国家和美国都要成功,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应对2003年“非典”疫情的丰富经验。
D.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和旺盛活力,中国政府凭借强大的领导力,众志成城,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充分保证了治理效能最大化。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塑造中国大国形象的方法的一项是
A.加强对外话语的构建,挑选和设计好中国疫情防控故事。
B.制定好中国疫情防控故事传播的系统策略,建设好对外话语体系。
C.加强国际交流与媒体融合,增加讲好中国疫情防控故事的手段。
D.加强对国外受众的调查研究,增强讲述中国疫情防控故事的针对性。
(4)材料二采用怎样的论证结构?请简要说明。
(5)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4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本一:
遍地应答
韩少功 打开院子的后门,从一棵挂满红叶的老树下穿过,就可以下水游泳了。
风平浪静之时,湖面不再是水波的拼凑,而是一块巨大的整体镜面,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你在水这边敲一敲,水那边似乎也会震动。你在水这边挠一挠,水那边似乎也会发痒。
若是有一条小船压过来,压得水平线撑不住,镜面就可能倾斜甚至翘起——这种担心一度让我紧张。
在这个时候下水难免有些踌躇,有些心怯。扑通一声,令宝贵的镜面破碎,实为一大暴行。好在碎片经过一阵揉挤,一阵折叠,一阵摇荡,只要泳者不动,待倒影从层层褶皱中逐一释放,渐次舒展和平复,湖面又会成为平滑的极目一镜。
在通向山外的公路修通之前,这里有很多机船,每天接送出行的农民,还有挑担的,骑脚踏车的,以及活猪活牛。眼下客船少了,只有几只小渔船偶尔出现。船家大多是傍晚下网,清晨收网,手摇船桨轻点着水面,静悄悄地来,又静悄悄地去,留下冷清和落寞的湖面,一如思绪突然消失的大脑。
水边常有两样“静物”,那是垂钓的老人和少年。据说老人身患绝症,活不了多久了。
但他一心把最后的时光留在水边,留给自己的倒影。少年呢,中学生模样,总在黄昏时出现。他也许是特别喜欢吃鱼,也许是惦记着母亲特别喜欢吃鱼,也许不过是要用这种方式来积攒自己的学费。谁知道呢?
阵雨扑来时,雨点敲打着水面,打出满湖的水芽,打出升腾的水雾,模糊了水平线。如果雨点敲醒了水面的花粉,水上就冒出一大片水泡,冷不丁看去,像光溜溜的背脊上突然长满疖子。
几只野鸭惶惶地叫着,大概被这事儿吓着了,很快钻入草丛。
不远处,一条横越水峡的电线上,有个黑物突然直端端砸下,激起水花四溅。我以为有什么东西坠落,过了片刻才发现,那不是坠物,而是一只鸟突然垂直俯冲,捕获了什么以后,带水的翅膀扑棱扑棱,又旋回高高的天空,在阳光中播下一串闪闪的水珠。我不知道这种鸟的名字,只记住了它一身蓝绿相杂的迷彩。
还有一只白鹭在水面上低飞,飞累了,先大翅一扬,再稳稳地落在岸石上,让人想起优雅的贵妇,先把大白裙子一提,再得体地款款入座。它一坐好半天,平视远方,纹丝不动,恍若一尊玉雕。但如果发现什么情况,玉雕眨眼间就成了银箭。一声鹭鸣撒出去,树丛里就有数十只白鹭跃出,扑棱棱组成数十道白光,在青山绿水中绽放和飞掠。
它们有时候绕着我巡飞,肯定把我误认为鱼,一条比较奇怪的大鱼,大得让它们不知如何下口;小鱼也经常围着我巡游,肯定把我当成一只落水的大鸟,同样大得让它们不知如何下口。
不知是什么鱼愣头愣脑,胡乱嘬咬,在我的腿上和腰上留下痒点,其中一口咬得太狠,咬在一个脚趾头上,痛得我从迷糊中惊醒。我这才发现,钓鱼的“静物”已经走了,天地间全无人迹。
其实,这里还有很多人,只是我看不见罢了。想想看,这里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逝者的残质,也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来者的原质——物物相生的造化循环从不中断,人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短暂一环。对人来说,大自然是人的来处和去处,是万千隐者在眼下这一刻的隐形伪装之所。有人说,接近自然就是接近上帝。那么,上帝是什么?不就是不在场者的在场吗?不就是太多空无的实在吗?不就是一个独行人无端的惦念、向往以及感动吗?
就因为这一点,我在无人之地从不孤单。我大叫一声,分明还听到了回声,听到了来自水波、草木、山林、破船以及石堰的遍地应答。
寂静中有无边喧哗。
(选自韩少功散文随笔集《山南水北》) 文本二:
在我看来,在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中,很少有人像韩少功那样将随笔写得那么得心应手,那么睿智。经过办《海南纪实》《天涯》杂志的考验,经过大特区商海浪潮的冲击,他的思想更深刻成熟了,他的文风更老辣简洁了,他对文学的追求似乎更执著了。他右手写小说,左手写随笔。在随笔的写作中,韩少功天赋中那种我们称之为智慧的素质被发挥到一种巅峰状态。读着他近年的随笔,我有时会产生出这样一种古怪的想法:不知随笔这种文体是专为韩少功准备的,还是韩少功天生就应当写随笔?
不管是韩少功无意间碰上了随笔,还是随笔找上了韩少功,韩少功的随笔写得好,却是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公认的事实——那是智慧的独语,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
随笔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智慧不是聪明的滑头和取巧,不是知识的炫耀和卖弄;智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心血的燃烧。韩少功的随笔,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智慧。不过他的智慧,不是经院或书斋里的智慧;他的智慧,更多的是来自生活的启示,来自他的生命的激发;他的智慧,不是体现于某篇文章,某个局部或某个词句,而是化为一种精气流荡于他所有的文字中,并成为他作品的纹章印记,成为他的人格在随笔中的自然呈现。
(摘编自陈剑晖《智慧的独语——关于韩少功散文随笔的札记》)(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这个下湖游泳者的视角观察和感受世界,文中直接表现“我”的笔墨不多,却让人感觉到处处都有“我”的存在。
B.作者面对镜子般的湖面“不知如何是好”,感觉下水打破湖面“实为一大暴行”,生动传达出视湖水为有生命之物的微妙心理。
C.老人和少年像两样“静物”一样在水边垂钓,作者不仅欣赏这样一幅安静的生活画面,更赞赏他们面对生活磨难时的沉静和坚毅。
D.静是作者刻意营造的大境界,静中又充满生机勃勃的动,包括阵雨、水鸟、游鱼这样真实可感的动,也包括意念中的“无边喧哗”。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选自韩少功散文随笔集《山南水北》,字里行间流荡着一种睿智和精气,是一篇个性色彩鲜明的“智慧的独语”。
B.随笔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这是它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不同之处,而真正的智慧大都来自生活的启示和生命的激发。
C.韩少功作为著名作家,写过小说,办过杂志,后来他在随笔这种文体中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文学成就也达到了巅峰。
D.凡是读过韩少功作品的人,都认为他的随笔写得好,因为这些作品不耍小聪明,不投机取巧,也不炫耀和卖弄知识。
(3)请简要赏析文本一中画横线的段落。
(4)文本二认为韩少功的随笔“是哲学的散文化,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文本一是怎样体现这些特点的?组卷:61引用:20难度:0.4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人们逐渐进入数字生活,①______。有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占总网民的比例正在迅速增大。
不过,视频通话、上网购物、转发分享等新技术在给老年群体带来便利的同时,②______。如何帮助老年群体摆脱“数字困境”,让他们更顺畅地拥抱数字生活?当务之急是要为他们提供优质方便的数字服务,而这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要出台具体措施,通过组织培训、强化服务等为老人们创设共享互助的老龄化友好数字环境。对一些互联网平台来说,要在应用开发中注重老年人的需求和习惯,如研制专门的老人手机APP,既保留基本功能,③______,让老人用起来方便快捷。而年轻的家庭成员也有义务、有责任帮助老人,避免亲人被遗忘在数字时代之外。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为上面的文字拟两个标题,一个用疑问句,一个用否定句。每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组卷:23引用:20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习近平《2021年新年献词》)
材料二:《礼记•冠义》说:“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意思是说,既然是成人的身份,那就要以成人的礼数来要求他。所谓以成人的礼数来要求他,也就是要求他做一个合格的儿子,合格的弟弟,合格的臣子,合格的后辈。
材料三: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汉•陆贾《新语》)
学校即将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如果你受邀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你将说些什么呢?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想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