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曲塘中学附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 1.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318引用:7难度:0.7
  • 2.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2020年12月底我市迎来了冬季的首场降雪,雪后,小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150mm,然后他用脚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40mm。则这场大雪的降雪量最接近于(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

    组卷:131引用:2难度:0.6
  • 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组卷:205引用:4难度:0.8
  • 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组卷:125引用:9难度:0.6
  • 5.如图所示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由罩体、松紧和铝条组成佩戴时,罩体紧粘面部,松紧跨在两耳耳根后,用手指紧压铝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覆盖鼻子、嘴巴,关于该口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56引用:2难度:0.7
  • 6.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轻质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甲、乙两液体质量相等,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后,则剩余液体的密度、质量关系分别是(  )

    组卷:85引用:3难度:0.6
  • 7.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中有一竖直立杆,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立杆匀速下滑,则在小球下滑的过程中(  )

    组卷:461引用:3难度:0.7
  • 8.如图所示,小伙伴们在玩滑板车,脚蹬地后,人和车一起沿水平路面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70引用:2难度:0.5
  • 9.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某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下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  )

    组卷:1633引用:11难度:0.9
  • 10.质量为M的滑块甲和质量为m的滑块乙(M>m),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假设水平面足够长,那么两个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距离将(  )

    组卷:2681引用:20难度:0.7

五、实验题(每空1分,共35分)

  • 29.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
    (1)小明调试实验装置时,将小车从斜面上A处滑下,如图甲所示,小车滑出水平木板右端而掉落下去。为让小车不滑出木板,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小车仍从斜面A处滑下,换一个更长的木板
    B.增大斜面的倾角,小车仍从斜面上A处滑下
    C.斜面倾角不变,小车从斜面上A处以下位置滑下
    D.减小斜面的倾角,小车仍从斜面上A处滑下
    (2)调试成功后,小明每次均将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滑下,让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表面运动,最终小车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
    。进一步推理可知:若小车运动时所受阻力为零,小车将保持
    (填运动状态);
    (3)在上述实验中,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木板表面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量;
    (4)上述实验结论是小明在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的。下列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与该实验相同的是

    A.探究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进行多次测量
    B.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组卷:53引用:1难度:0.8
  • 3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失重现象在一次太空知识讲座中,老师让同学们做一个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一个重物,分别使重物处于静止和匀速下降,再让其加速下降.同学们发现,重物在静止和匀速下降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而加速下降时,却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减小,好像物体的重力突然间减小了.
    老师解释说:“这在物理学上称为失重现象,失重就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实际所受重力的现象.如当人们乘电梯加速下降时,人对电梯地面压力就小于人受到的重力”.小勇在老师指导下到电梯内做失重实验,如图甲.他将一个体重秤放在电梯水平地面上,然后站上秤台.如图乙所示.在电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他记录下体重秤在不同时间段的示数及对应的时间,描绘出了体重秤的示数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已知小勇的实际质量为60kg,g取10N/kg).
    课后小勇和同学们查资料还了解到:当电梯更快向下加速时,体重秤的示数为零,即说明他对体重秤的压力为零,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完全失重现象.失重状态下的航天员曾试着将身体悬浮在空间,用双臂向前划和向上滑,结果不像在水中那样前进和上浮,而是一动也没动.这是因为身体没有接触外界物体,没有反推力,所以人不会动.
    在地面上为一台400kg的仪器底部换零件,抬起时需要很大的力气.而在航天飞机失重时,航天员用一只脚把这一仪器勾住,就可以自由地换零件了.
    为解决钉钉子时用力越大反弹越厉害的问题,航天员使用的锤子是空心的,里面装有钢砂.用锤子打在钉子上时,钢砂运动产生的相互摩擦克服了此状态下的反作用力,同时产生热量,减慢了锤子的运动,使锤子不会反跳起来,而是贴在钉子上.

    (1)根据短文信息,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失重状态下的宇航员用双臂向前划和向上滑,却一动不动,这是因为身体没有接触外界物体,说明两物体不相互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B、钢砂的运动能说明分子处于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中;
    C、钢砂运动产生的相互摩擦,能自发产生电荷;
    D、失重状态下的航天员钉钉子时用力越大反弹越厉害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根据图丙分析,小勇在
    (选填“0~t1”或“t1~t2”或“t2~t3”)段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此时他对秤台的压力是
    N,小勇处于失重状态时,秤台对小勇的支持力与小勇的重力
    (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3)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是指物体
    (选填序号:①质量为零;②重力为零;③受到的支持力或拉力为零).
    (4)在地球表面质量为400kg的仪器,失重时质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00kg.
    (5)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利用小球在太空中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组卷:123引用:1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