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年福建省莆田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摘编自《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和阐发其意义。
    B.因为传统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审美层面是相通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其他传统节日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节日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类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文章列举了王安石和杜牧的诗歌,旨在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传统节日得以保存,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学艺术的功劳。
    C.文章论证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同时在工业化背景下,作者表现出了深深的焦虑。
    D.文章论证了文学和传统节日的关系,肯定了文学在传统节日的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组卷:24引用:7难度:0.8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从而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删改)
    材料二:

    (摘编自《图表: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材料三: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还有约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
          具体民生目标如下:
          居住--统筹各项扶贫和保障措施,确保完成剩余390万左右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
          医疗--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患者,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教育--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改善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落实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
          交通--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目标。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完善贫困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设施建设。
          环保--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保护生态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更多受益。在居住环境方面,开展贫困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同步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开展生活污水治理。
          电力和网络--实现大电网延伸覆盖至全部县城。
          扶贫工作有奖有罚:
    --加强对县委书记的工作考核。注重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
    --坚决撤换不尽职的村书记。防止封建家族势力、地方黑恶势力、违法违规宗教活动侵蚀基层政权,干扰破坏村务。大力整顿贫困村党组织,坚决撤换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
    --对扶贫干部、基层干部提拔使用。
    --中央巡视机构组织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视。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巡视巡察工作重点,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行为。
    (摘编自《中央部署脱贫攻坚作战图2020年要实现这些民生目标》,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八大以来,虽然我国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已由原来的6000余万减少到不足2000万,但数目依然不小,任务依然很艰巨。
    B.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5067万减少到1540万,发生率由原来的24.4%减少到17.4%,充分说明我国的扶贫政策成效显著。
    C.目前,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与贫困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区相比,数量最少,所占比例最低,五年间脱贫人数也最多。
    D.总的说来,十八大以来,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明显缓解,贫困人口比例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递减,成效显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贫困不是社会主义。消除贫困,使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居有住、病能医是我们党现阶段肩负的重要使命。
    B.扶贫脱贫事关人民福祉和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形象和长治久安,而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脱贫工作的关键指标。
    C.一切扶贫开发工作,都要以消除贫困为主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最终目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走特色扶贫之路。
    D.中央部署的三年脱贫攻坚的目标,为未来三年打赢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实现2020年脱贫攻坚的目标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组卷:8引用:6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特困户的荣耀
    梁海謿
          麦天脏人累人困人乏人热人烦人,好多人不愿过麦天,然而蛤蟆村吴矬子例外。吴矬子最巴望的就是麦天,最爱过的也是麦天──麦天给吴矬子带来全村没有的荣耀。
          吴矬子是蛤蟆村唯一的特困户。吴矬子老伴死得早,儿子媳妇也害病而亡,家里只剩一老一小爷孙俩。老实巴交的吴矬子除了种地还是种地,日子过得窝囊,便被村里定为特困户,成为县委书记“一帮一、手拉手”活动的扶贫对象。每逢麦天,县委书记车水马龙来帮吴矬子收麦。吴矬子庄稼有人帮着,还能沾光登报纸上电视,与县委书记合影,神气得不得了,吴矬子咋能不像小孩儿盼过年一样盼麦天呢?
          屈指算来,五年间已有三任县委书记来帮过吴矬子,哪一年吴矬子都跟着上报纸。吴矬子每年都把有他名字的报纸讨一张存着。小孙儿田田已上五年级,吴矬子没事的时候就让田田给他读那一篇篇报道,虽然日子没啥起色,但想想全村就他吴矬子因穷而能上县报,心里很是受用。
          今年来帮吴矬子收麦的是新任县委书记王磊。吴矬子兴冲冲地迎候在村头。小孙儿田田也穿着烂背心和脏不拉叽的破裤衩,光着脚丫被爷爷拉在身旁。吴矬子那二亩坡地麦,不到中午就被王书记他们割光薅净。记者要为王书记和吴矬子拍照,王书记东瞅西瞅,没啥好景致,见地边有一棵弯腰槐,便拉吴矬子一道留影。吴矬子咂砸嘴说:王书记真好眼力。
          临走,吴矬子央求王书记:报纸、照片一定给我留一份,我要珍存起来作纪念哩。王书记拍拍小田田的头说:一定,一定。吴矬子说田田:快谢谢书记伯伯。田田说:谢谢书记伯伯。并给王书记鞠了个躬。王书记笑着说:这孩子真乖。
          又过了五六天,王书记来蛤蟆村检查麦收工作,顺便来到了吴矬子家。吴矬子知道王书记给他送报纸和照片来了,一脸皱纹笑成波浪,非让田田把报纸给书记伯伯读读,让爷爷这大老粗也听听。田田拿起报纸,看了几眼,两手往身后一背,像背书一样把文章从头背到了尾:
          本报讯:6月4日一大早,县委书记王磊等领导一行20余人来到蛤蟆村,帮助特困户吴矬子收割麦子。王书记一边挥镰割麦,一边详细询问了特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并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抓住近期晴朗无雨的有利时机,帮助农民群众特别是军烈属和贫困户抢收抢打抢晒麦子,做到颗粒归仓,丰产丰收。同时,要认真解决好“三夏”中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麦场防火宣传和各项服务,确保“三夏”工作顺利进行。
          王书记两眼瞅着田田,露出一脸惊诧之色,鼓着掌连连称赞说:好记性,好记性,真是神通啊!就看这么一小会儿,竟能将几百字的文章一字不差背出来,不简单,不简单!又扭头对吴矬子说:你可得好好供养孩子上学,将来准是个清华大学的苗子。
          田田被夸得不知好歹,说:这我早就会背了,爷爷每年都让我读几十遍呢。王书记“噢──”了一声,疑惑地问:这报纸刚刚印出来,你咋能年年都读几十遍呢?吴矬子连忙回屋,将珍藏在箱底的另几张报纸和一叠照片拿出来。报纸已经泛黄。王书记一张张摊开,仔细一看,差点背过气去。原来,田田刚才背的,竟是一篇5年前的报道!每年的报纸除日期和领导的名字不一样、标题横排竖排不一样外,内文居然一字不差,且都是头题。如果不是吴矬子把历年来的报纸拿出来炫耀,别说他王磊,怕是谁也难以觉察。再看照片,三位前任都像自己一样站在那棵弯腰槐旁与吴矬子合影,面上带着劳动之余幸福的笑意。
          王书记抬起目光,环顾了一周吴矬子破败不堪的院落,心里如坠石般沉重。他又重新审视那几张照片,发现吴矬子张张都是那件黑蓝褂子。王书记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这真是一处好风景啊!
          吴矬子脑袋像点豆一样附和着说:对对,满山也就这一处风景!
          田田对这些照片和报纸已看过多次,没了点兴趣,缠着吴矬子说:爷爷,你啥时候才给我买新衣服啊?
          吴矬子说:去去,出去玩去!
    (摘编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连用“脏”“累”“困”等六个形容词,表现麦天让人生厌的特点,与吴建子最爱过麦天形成反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B.小说通过神态、语言等细节刻画,塑造了一位贫穷落后、好逸恶劳的特困户形象,对于这一人物,作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C.小说标题“特困户的荣耀”,既指特困户吴矬子以能与县委书记合影登报而感到无比荣耀,又隐含着对县委书记等人的讽刺,意味丰富。
    D.小说多用口语,“巴望”“沾光”“脏不拉叽”“割光薅净”等一系列词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平实质朴,颇有表现力。
    (2)小说用一整段文字,写了田田从头到尾背诵报道的内容,请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谈谈读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小说结尾处王书记“苦笑着说:这真是一处好风景啊!”一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23引用:7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20分)

  • 9.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25个字。
          当前我国环保维权运动盛行,一些反对垃圾焚烧的人士认为:垃圾分类可以替代垃圾焚烧,搞垃圾分类就不用建垃圾焚烧厂,搞垃圾焚烧就是否认垃圾分类。如何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到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事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其实,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置的两个方面。“垃圾分类”揭示的是其中一部分具备“资源属性”的垃圾所具备的循环再利用价值;“垃圾焚烧发电”揭示的是大部分无用垃圾通过贡献其热值转换成电能后的“能源价值和剩余价值”。正是基于生活垃圾中的一部分物品具备上述描述的“资源属性”,在世界上没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之前,“垃圾分类”也是人们首要提倡并大力推行的做法。

    组卷:21引用:15难度:0.9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大件”,是一个具有时间感的词语,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是千万家庭的“梦想清单”。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岁月变迁,其内容不断发生着“迭代”--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彩电、冰箱、洗衣机”;从象征小康生活的“空调、电脑、录像机”,到新世纪的“汽车、商品房、旅游度假”……今天的“三大件”究竟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某中学组织青年论坛,主题是“个人梦想和时代发展”,邀请你参加,请写一篇发言稿和与会者交流。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组卷:5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