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题3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顾颉刚先生曾分析,司马迁当年对待包括黄帝在内的五帝问题的认识,是采取了“二重证据法”,一方面从文献的角度,梳理了“百家言黄帝”;一方面则“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真实记录下民间流传的黄帝故事和传说。翻检《史记》,我们知道《五帝本纪》为本纪第一,而《黄帝纪》又置于开篇书首。说明作为史学家的司马迁是确信中华民族历史上,有黄帝这样一位文化智慧和力量象征的神人远祖存在的。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之时,“黄尤最为暴,莫能伐……其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在司马迁的认识中,黄帝恰恰是经过与蚩尤的涿鹿之战,而被诸侯成尊“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当然,蚩尤的传奇并未就此煞尾。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记:“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成谓蚩尤不死,八方皆为弭服。”
在古人的认识中,黄帝、蚩尤的关系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是有如阅墙之衅,蚩尤在历史上的形象转换就是最好的说明。即黄尤虽然败亡,但并不是成王败寇的逻辑安排,而是以同仁一视的兼容并包,转化成为华夏族不死的战神。
《史记》以《五帝本纪》为开篇,是司马迁一次重要的知识建构,这个知识建构的意义在于,以此揭囊黄帝战败蚩尤的意义,归其要旨就在“大一统”,在于民族凝聚力精神的锻造。因此,司马迁以黄帝及其时代(包括炎帝、蚩尤、共工)作为中华民族形成的源头,具有不凡的史识。这是司马迁的大局观和大历史观,是他对先秦诸子历史观的一大突破。
文献记载,蚩尤之九黎战败后,《诗经》有谓:“周余黎民,靡有子遗。”说明西周仍有“黎民”的称谓,以后黎民更成为百姓、民众的统称。这也恰好说明了九黎已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因此黄帝、蚩尤的文化意义在于,将祖源认同与文化认同合为一体,从而超越了单纯的血统探源,升华为一种民族文化的根脉共识。此后,从有虞氏褅黄帝、夏后氏褅黄帝,到后世历代祭黄帝。近代以降,民主革命志士为唤起民众,以黄帝子孙相号召,《黄帝魂》等书和文字再一次聚焦黄帝,并以黄帝纪元为革命主张。抗日战争期间,国人以黄帝文化传人凝聚人心,标张黄帝和蚩尤战神形象砥砺民族斗志。因此传承黄帝、蚩尤文化,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帝与蚩尤文化及其信仰影响至今,其价值举凡两点:一是农耕文明下,积久形成的众志成城,抵御自然和人为灾害,抗争不屈的民族凝聚力;二是在氏族融合过程中,面对危机与困难,坚毅果敢、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伟大品格。这些伟大品质已深深沉淀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里,不仅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底气与根基,而且是激励我们自信前行的价值本源和精神动力。
(节选自李学功《黄帝、蚩尤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颉刚认为,司马迁对待五帝问题的认识采取了民间故事与文献两重证据的方法。
B.司马迁认为,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消灭了蚩尤,进而被诸侯尊为天子,代替神农氏。
C.《龙鱼河图》记载,黄帝与蚩尤联手以仁义制八方,蚩尤死后仍以形像威慑天下。
D.在古人的认识中,黄帝与蚩尤之争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民族内部的纷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顾颉刚先生的话以及《史记》的编排,论述司马迁确信历史上有黄帝存在。
B.文章介绍了蚩尤在历史上的形象转换,指出蚩尤虽败亡却转化为华夏族不死的战神。
C.文章回顾对黄帝的祭祀与聚焦,论述了黄帝、蚩尤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精神的关系。
D.文章从民族凝聚力、伟大品格两方面对比论证了黄帝与蚩尤文化及其信仰的当代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以《五帝本纪》开篇揭示了黄帝战败蚩尤的意义的要旨为“大一统”。
B.以黄帝及其时代作为中华民族形成的源头,体现了司马迁的民族意识与创新。
C.黄帝、蚩尤的文化意义在于以文化认同取代单纯的血统探源,形成根脉共识。
D.传承黄帝、蚩尤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组卷:1引用:2难度:0.6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9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依据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地表水可依次划分为五类。其中一至三类为合格饮用水水源;四类为轻度至重度污染水质,人体不能直接接触;五类及以上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40个国考断面中,一至三类水质点为1316个,占67.8%。但是,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的恶化更使城市水短缺雪上加霜。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也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城市污水按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共设施;工业废水往往含有腐蚀性、有毒有害、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因此必须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方能排入生活污水系统;城市径流污水是雨雪淋洗城市大气污染物和冲洗建筑物、地面等形成的,在降雨初期所含污染物甚至会高出生活污水多倍。
(摘编自国家环境保护局标准司《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指南》)材料二:处理工艺 单位污水投资(元/吨) 单位污水处理费(元/吨) 单位污水耗电(度/吨) 单位污水用地(平方米/吨) 鼓风曝气 833 >0.25 0.64 1.21 氧化沟 574 0.25 0.23 1.20 人工湿地 138 0.20 0 2.79
城市污水通过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后,一般会进行三个阶段的处理。一级处理的对象是污水中的漂浮物、悬浮物,可采用筛滤截留法等。二级处理,指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多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弥补二级处理的欠缺,可使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方法,比如中和法、人工湿地法等。
某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利用闲置盐碱地,共占用芦苇荒地80公顷。污水进入湿地后,芦苇繁密的茎叶减缓水流速度,过滤并加速沉降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同时,基质表面和芦苇根系吸附大量微生物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生物膜时,大量的悬浮物被基质和芦苇根系截留、过滤与吸附,有机污染物或通过生物膜的吸收、网化及异化作用而被去除,或作为养分与元素被芦苇根系直接从水体中吸收。
芦苇有适应缺氧土壤条件的结构与特征。能通过发达的通气组织将氧气传送到根区,促进根区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好氧微生物活动,保证污水中的氮磷不仅能作为营养成分被植物和微生物直接吸收,而且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从污水中被去除。最后,只要持续收割芦苇成熟的基叶,或者定期更换湿地床基质,就可保证污水中的养分被持续有效地移走,从而使污染物最终从系统中被去除。并且,芦苇根系分泌物还能杀死污水中的大肠杆菌和病源菌。
经过该市河水厂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五类标准,可以直接用于淡水养鱼和水生植物种植。这种处理工艺还促进了物质能量的自然循环,改进了生态系统结构,并且能够防治近海区域的赤潮。
(摘编自夏汉平《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与效率》)(1)下列对“地表水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表水的类别划分不仅要考虑环境功能,更要兼顾保护目标。
B.四类地表水属于轻度至重度污染水质,有时可用于水产养殖。
C.工业废水在进行去毒去害的处理后,可以排入生活污水系统。
D.从降雨期污染物含量来看,城市径流污水始终高于生活污水。
(2)相对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某沿海城市污水厂采用的人工湿地处理法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组卷:0引用:2难度:0.3
(三)文学类阅读(共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风波
鲁迅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他也照例帮人撑着航船,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
这时七斤捏着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上,慢慢地抬起头来,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有些着急,赶忙问。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忍不住动怒,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面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太阳收尽了它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七斤嫂吃完三碗饭,抬起头,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
赵七爷一路走来,坐着吃饭的人都站起身,拿筷子点着自己的饭碗说:“七爷,请在我们这里用饭!”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七斤连忙招呼,七爷也微笑着说“请,请”,一面细细地研究他们的饭菜。
“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赵七爷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地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七斤嫂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
①赵七爷绕出桌旁,打断她的话,“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注】。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一边说着,一边往回走,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呆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他心里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谁能抵挡他?……”
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七斤嫂也没有好声气,还时常叫他“囚徒”。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七斤嫂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
“也没人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地招呼。
(有删改)
【注】张大帅:指张勋,北洋军阀之一。原为清朝军官,辛亥革命后,他和所属官兵仍留着辫子以示忠于清王朝。1917年7月1日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7月12日即告失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斤是幸运的,最终没有因为没有辫子而被惩治;他又是不幸的,当他面临可能被惩治的命运时,不仅村里人不同情他,而且妻子也怪罪他。
B.赵七爷有钱有学问,在村里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其辫子的放下与盘起反映了时局的变化,也体现了他是个圆滑善变、见风使舵的人。
C.七斤的境遇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化,村里人对七斤的态度也随之经历了“尊敬—幸灾乐祸—嘲讽—尊敬”的变化,富于戏剧性。
D.小说通过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社会现实。
(2)文中反复出现皇帝“坐了龙庭”“不坐龙庭”这样的话,请分析其作用。组卷:8引用:1难度:0.3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荆州镜冤
王世禛 荆州有某氏子,素亡赖。一日,于后圃筑墙,夜梦一美女子前拜曰:“妾在地下数百载矣,修炼将成,明日大劫,惧不可逃,惟君救之。妾胸前有古镜一枚,君慎勿取,但为妾复掩其藏,誓报厚德。”觉而历历能记。明日,集畚锸掘地,未丈许,果得一棺。发之,中有女子,古妆靓服,颜色如生,胸前有镜,方圆数寸,寒光射人毛发。某忆梦中语,欲掩之。其仆曰:“镜必有异,第取何害?”某遂取之,女子忽化为灰烬;某骇甚,遽掩其棺。是夜复梦女子泣告曰:“吾炼形已成,为汝所败,然自劫数应尔,于汝何尤?汝但珍护吾镜,吾当福汝。”某遂宝镜,虔奉之,镜时时有声,一旦女子来,曰:“杨相公开府江陵,思得奇才共济,此功名之秋也,试往军门献策,吾当助汝!”时武陵杨相国督师驻荆,某信其言,遂往上谒。杨公与之语,某谈兵料敌,高议纵横,不可穷诘。公奇之,延致幕中,每有戎机,辄与参决,将闻于朝官之。一日,某以小过箠其仆,仆竟死,方在幕府,不知为计。女子忽至曰:“无伤也,君但请暂归休沐,舆尸以出,吾能护汝。”如其言,至辕门,忽舆中血出如注,军校辈惊视之,得仆尸,驰报府中。召某问之,但云罪当死。既而语以兵事亦懵然不复能对公怒究其故某始对以女子所教已都不知今镜尚在公命取镜镜忽作大声飞去自是女子不复至矣某竟瘐死狱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语以兵事/亦懵然不复能对/公怒究其故/某始对以女子所教/已都不知/今镜尚在/公命取镜/镜忽作大声飞去/自是女子不复至矣/
B.既而语以兵事亦懵然/不复能对/公怒究其故/某始对以女子所教/已都不知/今镜尚在/公命取镜/镜忽作/大声飞去/自是女子不复至矣/
C.既而语以兵事/亦懵然不复能对/公怒究其故/某始对以女子所教/已都不知/今镜尚在/公命取镜/镜忽作/大声飞去/自是女子不复至矣/
D.既而语以兵事亦懵然/不复能对/公怒究其故/某始对以女子所教/已都不知/今镜尚在/公命取镜/镜忽作大声飞去/自是女子不复至矣/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觉而历历能记 觉:睡醒 B.未丈许,果得一棺 许:表约数,左右 C.镜必有异,第取何害 第:只,只管 D.某遂宝镜,虔奉之 宝:珍贵的
A.某氏子在后花园砌墙,当夜梦见一女子向他求助,希望某氏子第二天掘起棺木时,能将其掩埋且不要取下她胸前的古镜。
B.某氏子在第二天掘出棺木之后,本想按照女子的请托,将其掩埋,但在仆人的劝说下,拿走了镜子,女子瞬间化为灰烬。
C.仆人因犯小错,被某氏子责打致死,某氏子按女子的建议处理,但事情最终败露,杨相国问明原委后,直言他该定死罪。
D.本文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其离奇怪诞,堪比《促织》;故事通过主死仆亡的结局,宣扬了因果相应、善恶有报的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延致幕中,每有戎机,辄与参决,将闻于朝官之。
②无伤也,君但请暂归休沐,舆尸以出,吾能护汝。组卷:2引用:3难度:0.6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
5.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①.金渠②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①孤令:孤零。②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组卷:32引用:16难度:0.6
四、语言表达(共6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高温天气轻易就能让人大汗淋漓,一股股汗味让人觉得尴尬,因此人们想出各种招数避免出汗。有专家指出,①
首先就是常开空调,常开空调易使体内热应激蛋白合成减少,对高温的耐受力下降,②
还有人夏天出汗后立即用冷水冲。出汗后,③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2引用:1难度:0.5
五、材料作文(共60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陶渊明高喊“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贝多芬在王公贵族面前既不脱帽,更不弯腰,但是与贝多芬同行的歌德却挣脱了贝多芬的手臂,站在大路一边,深深地弯着腰,把帽子拿在手里,静候皇室成员经过。
成熟的麦穗总是弯着腰,上坡的行者也总是弯着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7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