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8 5: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美]乔治•萨顿
①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②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③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 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④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⑤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300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一就像科学家 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归根结底,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不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⑥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 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不能不知认这种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
⑦十分清楚,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科学应该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如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⑧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
⑨东方和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回忆起我们得益于东方的全部东西一道德热忱,黄金规则,我们引以为荣的科学的基础一这是巨大的思惠。没有什么理由说它在将来不该无限增加。我们不应该太自信,我们的科学是伟大的,但是我们的无知之处更多。总之,让我们发展我们的方法,改进我们的智力训
练,继续我们的科学工作,慢慢地、坚定地、以谦虚的态度从事这一切。
⑩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让我们训练我们的灵魂,忠于客观真理,并处处留心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侧面。对于不骄傲的、不采取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并知道自己最高思想来自东方的、无愧于自己的理想的科学家来说,尽管不一定会更有能力,但他将更富有个性,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能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也将是一个更高尚的人。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东方抛弃传统,真正拥抱实验科学的精神,西方将会重蹈希腊人的覆辙。
B.东方的伟大思想曾经多次给予西方灵感,这种情况还会再次发生甚至更多。
C.对东方科学盛气凌人,对西方文明盲目自做,持这种态度的都不是科学家。
D.科学在本质上不完美,因为它能被缺乏人文素养或感情用事的科学家滥用。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并不极端对立,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正是消除两者之间的区别。
B.美国文明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如果不能被根除,将会导致美国走向衰落甚至灭亡。
C.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祖冲之和阿基米德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完全相同。
D.科学家如能摈弃唯西方独尊的骄傲态度,将对探索真理以及人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⑦段观点的一项是
A.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设施和解决方案与医疗场景加快结合。
B.通过新建光伏电站取代柴油发电机,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沿线生态防护林带水源井的抽水灌溉,实现全线“油改电“零碳排放。
C.基因编辑技术涉及到人类对疾病与健康的理解、对人伦关系乃至生命本质的认识,在人的身体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需要慎重的伦理省思。
D.根据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一种新的量子技术可以帮助对黑洞、系外行星、太阳系和遥远恒星的表面进行更详细的研究。
(4)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⑤段的行文脉络。
(5)请概括说明本文的论证特点。组卷:12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更高原则
[捷克]扬•德尔达
他,一身乡下打扮,鼓鼓囊囊皱皱巴巴的衣服,手提一个沉甸甸的书包,里面装满了古籍。对于七年级班的学生来说,他是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在学校里,他们又给他取了一个外号——“更高原则”。学生在听了他几堂拉丁文课之后,立即就这样称呼他了。这个外号,不久就完全代替了他的本名。
“这个道德的……嗯……更高原则……对学生来说,就绝不允许自己有那些行为,例如抄袭作业。”近来,他专心琢磨各种文句。尽管外界发生了一些可怕的事件,但在他的精神上都不曾留下痕迹。可是正当他举起那永远沾着墨渍的食指,一本正经地宣布听写拉丁文的时候,突然响起了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敲门声,校长正从将要关起来的狭窄的门缝里挤进来。校长似乎被一种重压弄得喘不过气来,有气无力地挥手,示意学生们不必站起来。
这时,里沙内克向坐在身边的穆奇卡耳语,他想用一句玩笑话来抑制住此刻内心升起的不安。而穆奇卡呢,一种突如其来的预感使他脸色苍白,他根本就没听到自己朋友讲的这句玩笑话。他把蘸水钢笔放到墨水瓶里蘸了蘸,无意识地把它搁在练习簿的上端。笔在洁白的练习簿上滚动。
“哈维尔卡……穆奇卡……里沙内克……跟我来!”校长的声音因激动而变得衰竭。“更高原则”君准备开始听写而举起的手指,僵滞在一个不自然的状态中,他郑重地申辩说:
“校长先生,我们正准备听写拉丁文,根据更高原则……这些学生应该……”
那三个七年级生合上练习簿,惊慌地站起来。他们环视了一下同学们,所有的人也都一下子想到了昨天在浴池里他们三人那番轻率的议论。
校长忍受不了在教室里久留,急促走到走廊。一想到缺席三名学生,“更高原则”君带着一种孩子似的好奇心紧张地追赶校长。
通过门上的玻璃窗,可以瞧见穿着灰绿色军大衣的三个男人站在走廊上。穆奇卡以恳求的目光环视全班,好象在一个可怕的问题上还没有做好准备,需要请求新人的提示。他的额角上冒出一颗颗汗珠。哈维尔卡还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次,用难以自持的动作将墨水瓶盖好,然后又回到已经抓住门柄的里沙内克那儿去。
教室的门“砰”的一声关上,使教室里所有的七年级生悚然。因为这是1942年6月①啊。
五分钟后,“更高原则”君回到教室里。他的双腿颤抖得几乎走不到讲台。他一下子倒在椅子上,用瘦骨嶙岣的手指支撑住他巨大而凸出的前额,以一种完全异程的啼泣声,呜咽着:
“前所未闻的……骇人听闻的!”
稍后他终于站起来,望着惊呆了的学生们的眼睛,颤栗地说道:“你们的……你们的……同学……被捕了……多么荒谬。”
晚七时整,街头扩音器大声播放由于赞同暗杀而被枪决的人的名单,播出了一串可怕而明白无误的名字:哈维尔卡、穆奇卡、里沙内克。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教员们都默默地聚集在休息室里。六月的阳光酒在会议桌上,飞扬的尘土在阳光中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一切就象已经宣判了似的,连呼吸都停止了。只有那个历史教员,从提包里掏出来一张折成四折的纸,把它摊到来子上,用他惯常的甜蜜声音宣布说:
“诸位同事,我认为当务之急是给总督大人和莫拉维茨部长先生呈上一封效忠信。我不揣冒昧地拟了一份。
在可怕的寂静中,他朗读了二十行。然后,他拧开钢笔,把纸摊到教师委员会里年纪最大的一位教员面前,卑躬屈膝地求他签名。这位已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天知道他还能干多久呢,他用颤抖的指头夹着那张纸,仔细地念着。读完后,他把那张纸扔到桌子下面。
“我是上了岁数的人了。在我临终之前,我不会说谎。”
于是决定,代替这封效忠信的是向不幸的七年级学生们发一个通告,谴责他们中干出了这桩卑鄙事情的同学,并且将这一通告写进班级日志。
“可是老天爷,谁来执行这一决定呢?”
历史教员和某个突然的声音同时响起:“那当然是班主任啰!”
与己无关的教员们如释重负似地松了一口气。“更高原则”君沉默不语,眼神集中于自己握起拳头后手指上鼓起的骨节。七年级班主任就是他。
七年级教室好象空无一人,“更高原则”君推开门。这些从课堂的板凳上站立起来迎接他的学生却与昨天大不一样了。他只能从他们的轮廊从脑子里早已习惯了的他们的座次上模糊地认出他们来。
当他坐下时,学生们就象机器似的也坐了下来。这不是一个班级,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他们被恐惧的硬壳隔开来了,或许是仇恨的硬壳呢?
“同学们,”刚说了第一句,他就被哽塞得喘不过气来。他站了起来,想让心胸舒畅一下。
“同学们,”他紧靠在讲台的边沿处结结巴巴地说,“教师委 员会委托我……让我……对昨天的……不幸事件……给予正确评价……根据道德的更高原则来看……”
一下子二十双眼睛都抬起来望着他。好象这句用滥了的老话,突然间有了一种崭新而惊人的意义。他费了很大劲才喘过气来。突然,他象一个快淹死的人,唯恐话未说完就会沉入深渊里去似的,急忙向学生们叫喊起来:
“根据道德的更高原则……我只能向你们说一句话:杀死暴君没有罪!”
就这一句话,使他从一切混乱中解脱了出来。他脑子清晰多了,他知道每一个人都在等待他的回答,他能十分确切明晰地辨认出来他们了。很可能,正是他们中的某个人告发了里沙内克。尽管如此,他能面对着他们中的哪一位说谎呢?在这些孩子面前,他如饥似渴地说出从昨天起就憋在心里的一句话。他用缓慢而又平和的声调向全班学生说道:
“就是我自己……我也赞成暗杀亨德里希!”
他觉得什么都说出来了,于是转向讲台,准备写班级日志。当他刚坐下来,二十个七年级生的头高高昂起,眼中闪烁着光芒,在他面前立正了。
(有删改)【注】1942年5月27日,希特勒派往总管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纳粹头子亨德里希被捷克人暗杀。德国法西斯为亨德里希“报仇”,肆无忌惮地屠杀成千上万无辜的捷克人民。1942 年6月成了可怕的恐怖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高原则”君的书包“装满了古籍”,他“专心琢磨各种文句”,说明他专注于所教的拉丁文课,不太关心外界的变化。
B.穆奇卡“把蘸水钢笔放到墨水瓶里蘸了蘸”后,“搁在练习簿的上端”,说明他在片刻紧张慌乱之后终于使自己冷静了下来。
C.“与已无关的教员们如释重负似地松了一口气”,表现了在纳粹白色恐怖统治下人们的压抑情绪和人际关系的疏离。
D.面对学生,“更高原则”君从“结结巴巴”到“叫喊”再到声调“缓慢而平和”,表现他内心从混乱迟疑到沉着坚定的过程。
(2)下 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双线交织来推进情节,主线围绕“更高原则”君展开,副线叙写三位学生因赞成暗杀法西斯头子被告密,最后惨遭杀害的悲剧。
B.从全文看,小说开头通过描写“更高原则”君的服饰、语言、外号由来乃至任教拉丁文课,表现他的“滑稽可笑”,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C.小说设置了校长、历史教员和七十岁的老教贝等次要人物,来反衬“更高原则”君,以凸显其勇敢无畏反抗法西斯统治的高大形象。
D.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心理,如“眼神集中于自己握起拳头后手指上鼓起的骨节”,暗示“更高原则”君愤慨而又无奈的心理。
(3)“更高原则”在小说中具有多重含义,请简要概括。
(4)小说以对学生的描写收尾,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组卷:7引用:2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钙是一种无机盐,是人体内所含各种元素中含量最高的。①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
A.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B.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C.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组卷:4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
——高尔基
“我想尽量多看些书。”
“这很好。不过你要知道,念书不能增添智慧。”
“怎么不能增添?”
“就是不能。”
“那什么能增添智慧呢?”
“是……生活。”
——索尔仁尼琴
请结合材料,以“读书与生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