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4 10:30:2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 1.“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于2022年8月30日至10月23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展出。学校组织大家到那里开展研学活动。下 面是同学们完成的研学记录,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记录一 展览概述ㅤㅤ“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择取书房文化作内容,以中国书房的意涵与物象为主题,结合当代艺术家作品,借助裸眼3D、体感交互投影等技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古代文人书房的文化魅力。展览分为“委怀琴书”“正谊明道”“结契霜雪”三个单元。策展人①_____(妙思巧运/处心积虑),将笔墨纸砚、金石篆刻等书房里常见的器物串联起来,陈设于不同单元中,为观众展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展厅,观众可以仰望星空,②_____( 沟通/勾通)天地造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深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不断传承、汇流、交溶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③_____(独具匠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与宇宙观。
    (1)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因为表达的是“展览分成不同主题”的意思,所以“分为”中“为”读wéi。
    B.因为表达的是“展览面向的是观众”的意思,所以“为观众”中“为”读wèi。
    C.因为表达的是“中华文化丰富高深”的意思,所以“博大精深”书写正确。
    D.因为表达的是“中华文化交汇融合”的意思,所以“交溶”书写正确。
    (2)横线处词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处心积虑 ②勾通 ③独具匠心
    B.①妙思巧运 ②沟通 ③独具匠心
    C.①妙思巧运 ②沟通 ③独具特色
    D.①处心积虑 ②勾通 ③独具特色

    组卷:21引用:2难度:0.9
  •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录二 展览设计ㅤㅤ展览分三个单元口第一个单元“委怀琴书”,分星空、五经萃室、图书、文房四宝和文人赏器五个部分,突出书房不仅是一个看书、写作、藏书的空间,也是一种情怀和传承。第二个单元“正谊明道”,分为修身养性、家国情怀、仰观宇宙三个部分,主要展示的是家国情怀,突出书房的人文精神口第三个单元“结契霜雪”,分三友同德和雅集唱和两个部分。松竹梅是精神的象征,文人雅集是书房的延伸。展览设计匠心独运。从无形书房的精神阐释,到有形书房的空间陈设,无不激荡着观众的内心。
    (1)在“口”处依次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句号 句号
    B.逗号 分号
    C.句号 分号
    D.逗号 句号
    (2)画线句存在问题,请对这个句子作出修改。

    组卷:57引用:2难度:0.9
  •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录三 珍贵展品ㅤㅤ展品涵盖书画、器物、家具等类别。其中,书画展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明代文微明84岁写就的行书《陋室铭》,点明了“惟吾德馨”的书房文化内涵。宋代文天祥行书《上宏斋帖》、明代陈淳行书《岳阳楼记》等,讲述着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选择与责任担当。而许多难得一见的古代绘画作品,如宋代郭熙《窠石平远图》等,①______是读书人走出书斋、拥抱自然的生动写照,②______蕴含另一层深意,即中国艺术始终将内在精神追求放在首位。
    (1)记录中提到了《陋室铭》,其作者是唐代的
     

    (2)①②处使用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无论 ②都
    B.①尽管 ②还
    C.①既 ②又
    D.①即使 ②也

    组卷:20引用:2难度:0.9
  •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录四 观展感受ㅤㅤ回望古代,书房寄托着古文人的情怀胸襟,聚合着文人之间的千古唱和,是一种情致,一种观想,一种精神空间的起始。凝视当下,书房则成为融通古今的桥梁,化古润今,继往开来,澈荡着心灵,启发着思想,也涵养着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可见,书房传承文化,意义深远,正所谓“寄托襟怀,展现古文人精神园地;_____,_____。”总之,此次观展有益于我们探讨和阐释中国书房的文化内核,以及“书房”这一意象的时代精神。
    请你根据观展感受,为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

    组卷:17引用:2难度:0.5

五、作文。(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 12.《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在孤独的旅程中,获得了内心的成长。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发生过特别的事情,收获过别样的成长体验呢?请以“成长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ㅤㅤ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组卷:9引用:1难度:0.5
  • 13.作家王蒙在《青春万岁》的序诗里写道: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编织未来,才能无愧所有的日子呢?请你发挥想象,以“编织未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ㅤㅤ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组卷:9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