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9/18 0:0:8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
1.下列标号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新安江是一条诗意的河流,它的水澄澈透明,两岸层峦迭嶂,一派山清水秀的旖(qí)旎风光。②新安江的美变幻莫测,时而波光粼粼(lín),如轻歌曼舞的姑娘;时而水平如镜,如历经苍桑的智者。③千百年来,许多吟咏新安江山水的璀璨诗篇,广为传诵,读来令人怦(pīng)然心动。④真可谓看不尽的波光潋滟,听不厌的水声风吟(yín),读不完的诗情画意……组卷:2引用:1难度:0.5 -
2.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被连绵秋雨浸湿了的林阴路,在颤巍巍的白杨树下伸展着,满地是行将就木的枯草。
突然,警察接到群众报案,干警们迅速赶到现场,在出租车上拾到一张身份证,他们按图索骥找到了小陈。他的母亲对他的失踪不以为然,直到接到警察的电话,才知道儿子出事了。小陈有一个幸福的家,一家三口相濡以沫,可惜如今已不复存在。组卷:2引用:2难度:0.5 -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7 -
4.下面是某同学在班委竞选中的演讲稿,对标号的四句话是否有语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为了营造我们班良好的学风、班风,我决定参加这次班长竞选。①刚才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表现了大家为班级奉献,也给了我上台发言的勇气!②我认为,班长既要有服务为首、集体为上的意识,又要能明辨是非、处变不惊。③尽管环境如何变化,班长都要排除困难,踏实为班级做好服务的工作。④当然,无论是谁来当班长,我都衷心期望大家能携起手来,共同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班风有一个彻底的改变——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组卷:4引用:1难度:0.5 -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望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②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③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④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五、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夙 愿
薛培政 坐在轮椅上的爷爷,爱给小孙子讲鹁鸪岭的故事。
“鹁鸪岭在哪儿?”小孙子问。
“鹁鸪岭啊,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鹁鸪岭上有好玩的东西吗?”
“鹁鸪岭上呐,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森林里有山泉和小溪,有野生的果子和山珍,还有好多松鼠、野兔、山鸡、狐狸这些小动物……”爷爷颤抖着声音说。
“哇,我长大了一定要去鹁鸪岭!”充满憧憬的小孙子乐了。
爷爷却将头扭到一旁,泪滴落在衣襟上。
爷爷说,在鹁鸪岭,是打鬼子那会儿,鹁鸪岭人的恩情,几辈子也报答不完。
那年,刚满二十岁的爷爷担任了区武工队队长。一天上午,为阻击下乡扫荡的鬼子,掩护乡亲们转移,他身负重伤,被抬进鹁鸪岭。
这是一个大山皱褶里的村庄。山地贫瘠,十年九旱,散居在山上的村人,半年糠菜半年粮地过活。养伤的日子里,乡亲们你一瓢他一碗,将仅存的一点白面拿出给他吃。那次,房东大嫂刚烙好一张面饼,将要扶他起身时,身后多了一双直勾勾的小眼睛,那是大嫂五岁的独子。趁大嫂转身的间隙,小家伙偷偷撕下一小块面饼,可未填进嘴里,就被大嫂发现夺下,一把将孩子推到室外。他泪流满面地握着那张面饼难以下咽。
伤愈归队时,他对送行的乡亲们含泪发誓:“等仗打完了,俺一定回到鹁鸪岭,让老少爷们吃上饱饭!”从抗美援朝前线回国后,他谢绝进荣军院疗养,拄着拐杖走进鹁鸪岭村。
他没有食言,用安家费买炸药、铁镐、铁锹和手推车,带领乡亲们打响劈山改岭造良田的战斗。把一座座山梁翻个底朝天,造出一片片梯田。就在他向往着让鹁鸪岭人年年有余粮,天天吃饱饭的时候,一场百年不遇的山洪,将造出的梯田一夜之间冲毁。
望着漫山遍野裸露的山石,这个七尺高的硬汉号啕大哭:“没能让乡亲们吃饱饭,却糟蹋了大片山林,我有罪啊——”他连伤带痛晕倒在山坡上后,整个人瘫痪了。
此后,恶化的生态蚕食着这片贫瘠的土地,“穷”像魔咒困扰着鹁鸪岭人,也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还不上这笔账,我死不瞑目啊!”
三十年后,省城一位林学博士,担任了鹁鸪岭村第一书记。
博士书记进村后,白天满山跑,寻宝似的走走看看,时而抓起一把土,对着放大镜端详半天;时而走向山崖边,用手指蘸起石缝间的水滴看了又看。晚上就到村民家拉呱,专拉山上的事。一个月后,他当着全村父老乡亲的面,拿出了脱贫致富的规划——造林。
“咋,要在这兔子不拉屎的山上栽树,咋栽?能活吗?”乡亲们把头摇成拨浪鼓。“能!就看咱老少爷们有没有这个心劲。”他一口唾沫一个钉说。
望着一双双疑惑的眼睛,他发话了:“请大伙放心,栽活了,谁栽归谁所有;栽不活,树苗费、误工费,我来出!”
也许被他那热诚劲感染,乡亲们随他上山了。
山上缺土,肩挑人抬,一袋一袋往山上搬运;没有水,请来水利专家当顾问,开挖泉眼,修蓄水池,建拦水坝,铺设管道;买树苗资金不足,他带村民到外地采种繁育苗木;还修成盘山路,架线引电上山。
后来,他索性带上铺盖卷,半年竟没下过山。住在省城的妻子想不通,坐火车、赶汽车找上山来:“你堂堂一博士,放着省城不待,跑到这光秃秃的山上来,你傻不傻呀?”
“说傻也傻,说不傻也不傻,我就想让这满山遍野长成苍翠树林,站在林间,能看到泉水静静流淌,看到鸟兽随意嬉戏……”
“我看你是发疯了!”妻子气得头也不回地走了。
为植树,他胶鞋磨烂上百双,镢头换了几十把。除了脸上架的那副眼镜外,黝黑的皮肤,淳朴的装扮,与村人没二样。长年超强劳动,曾几次累倒在山上。望着他那羸弱的身体,乡亲们心疼了:“这孩子咋恁实诚啊!”
下乡任期到后,痴心不改的他又续三年。等到第二个任期满时,鹁鸪岭道道山梁已是郁郁葱葱,层林尽染,林丰草茂。
下山那天,他虔诚地跪倒在山林前,仰望蓝天高呼:“爷爷,如今的鹁鸪岭又有了大片的森林,森林里有山泉和小溪,有野生的果子和山珍,还有好多松鼠、野兔、山鸡、狐狸等小动物,您看到了吗?”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从村庄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到乡亲们你一瓢他一碗,再到房东大嫂的一张面饼,都直接表现了鹁鸪岭人对爷爷的恩情。
B.鹁鸪岭人贫穷,是因为在当时的年代,爷爷缺少生态规划意识,带领乡亲们劈山改岭造良田,从而导致了生态恶化。
C.第一书记的承诺,打消了鹁鸪岭乡亲们的疑虑。经过三年的奋斗,鹁鸪岭已经变得郁郁葱葱,层林尽染,林丰草茂。
D.小说写了不同时代祖孙两人带领乡村脱贫致富的故事,从“炸药”“铁镐”到“水坝”“管道”,突出了知识扶贫、生态致富的主题。
E.小说语言运用巧妙,切合叙述格调和叙述内容,俗语、口语、方言的使用,使文章朴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2)小说四次写到爷爷的眼泪,每次爷爷的心情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照应手法是本篇小说的一大特点,请从文中至少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
(5)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组卷:5引用:2难度:0.5
六、写作(60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说,“人无刚骨,安身不牢”“人无底气,生无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对此,你肯定也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请你以“青年的模样”为主题,面对当今社会中出现的“摆烂一族”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不少于700字。组卷:0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