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本溪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8/10 11:0:4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8分)

  •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组卷:64引用:2难度:0.9
  • 2.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词汇能够快速而生动地                社会变迁,              人民心声,              世界万象,              被看作是时代的“晴雨表”。

    组卷:70引用:3难度:0.5
  • 3.选出对下面语段各句子修改有误的一项(  )

    组卷:31引用:2难度:0.9
  •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组卷:116引用:3难度:0.9

二、阅读(满分42分)

  • 11.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森林是一把天然的“遮阳伞”。成片森林冠层的树叶和枝干通过反射和吸收大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热量,使得林内气温明显低于林外。不同高度和密度的林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不同,导致林下的气温有所差异。
          ②森林也是一台天然的“加湿器”。森林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高温促使植物根部加速吸收土壤水分,通过导管运输至叶片,水分从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与无植被区域相比,植被覆盖区域不但可以增加相对湿度2.9%—8.3%,而且可以降低温度
          ③森林影响区域气候就比较复杂。纵观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暖带来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日益凸显。约占全球1/3土地面积的森林,当之无愧成为“气候保卫战”的排头兵。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利器”是对大气碳的强大捕获和存储能力。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合成有机物并“锁”在体内,释放出氧气,达到缓解气候变暖的作用。同时,森林枯枝落叶和根系凋落物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将碳转入土壤内存储,能有效减缓气候变暖进程。
          ④森林的气候调节作用,还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农田护林带通过调节农田小气候,减轻干旱、干热风、台风等灾害,改善环境湿度,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小气候,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另外,森林的增湿降温作用能有效缓解“热岛效应”,为宜居的公园城市、绿色城市建设提供了规划思路。众多乡村因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景观资源、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项目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⑤目前,全球森林总面积为40.6亿公顷,保护森林资源、科学植树造林仍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保护、利用好森林,将更多惠及人类。
    【材料二】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近年来,毛乌素沙地生态状况逐渐向好。对此,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孙小龙认为,毫乌素沙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一方面与西北暖湿化自然气候趋势有关,毛乌素沙地区域降水有一定程度增加,有利于植被生长。另一方面,2014年,鄂尔多斯市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对沙漠、沙地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在两方面因素作用下,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度逐年增高。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为下面链接中习近平总记的话填空。
          链接: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连续第10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森林是
     
    库、钱库、
     
    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
    (2)材料一①段中的加点词“大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3)材料一②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写一句话概括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说明中心。
    (5)选出下列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A.林下气温有差异是因为不同高度和密度的林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程度不同。
    B.蒸腾作用中,森林中的植物根部会加速吸收土壤水分,这个过程会造成水土流失。
    C.大面积的植树可以缓解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问题,并能减少极端气候的发生。
    D.森林可使城市成为人类的宜居之地,也可使乡村成为人们旅游休闲和疗养的好去处。

    组卷:31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满分50分)

  • 12.作文。
          请以“骄阳之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3)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不得引用、套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组卷:4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