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华星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5/1/6 12:0:3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社会科学家,特别是经济学家,近来正在深入探讨生态和环境问题,他们的研究得出了令人不安的结果。我们大多数人刚刚开始意识到,我们人类在控制地球上的生命这一方面已卷入多深。这意味着人类思想的又一次革命。最古老、最容易接受的想法是,地球是人类的私有财产,是人类的菜园、动物园、金库、能源,它摆在我们手边,任我们消费、装点,愿意的话还可以将它撕成片。按我们过去的解释,改善人类处境是世界存在的唯一理由。人要胜天,掌握奥秘,控制一切。这是一种道义责任和社会义务。
最近几年,我们这种看待事物的方法突然扭了个弯,并达成了某种一致看法。这就是,我们过去想错了。我们并不像从前想的那样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依赖于其他生,就跟树叶、蠓或鱼依赖其他生命一样。我们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有些人认为,这种观点过于强调了依赖性。他们愿意把我们看作是一种独立的、具有质的不同的特别物种,跟任何其他生命形式都不同,尽管我们也与其他生物有着共同的基因、酶和细胞器。不管怎样,这种观点的深层还是有这样的意思:不管我们处于统治地位与否,我们都要关心自己生活其中的生态系统,不然,我们不可能单独存活下来。这一意思已经相当强固,足以发起保留自然环境面貌和保护野生动物的运动,足以关闭不知满足的技术开发,足以导致维护“整个地球”的运动。
但时到今日,正当新的观念似乎得势之际,我们也许要再转一次弯了。这一次比从前经历过的转弯都更让人沮丧,更没有把握。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将被迫返回来,我们仍然要相信新的看法,但又受着种种生命事实的制约,因而就只得生活在旧有的生活方式中。或许,就像事情结果已经显示的那样,要想按新观念过活,已为时太晚了。
实际上,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我们就是万物的主人。
这种形势真叫我们绝望。一方面,我们实际上已是21世纪的人类,非常富于新知识,具有万物一家的观念;而另一方面,又仍是19世纪之民,穿着带钉的皮靴,踏在大自然毫无遮盖的脸上,使它臣服,使它开化。而且,我们不能够停止这种控制的行为,除非我们自己从山脚下消失。
这真够让人为难。若真有世界之灵这东西,怕也要在这难题面前发疯吧。
真实情况是,我们的卷入之深,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这样坐成一圈,认真地忧心着最好怎样保护地球的生命,这件事本身就最能表示出我们卷入控制地球上的生命的程度。尽管痛苦,尽管不情愿,我们还是又成了大自然本身。现在,我们是我们自己环境的主要特征。人类,靠着太阳生活着。这就是人类,现在是地球的负责人,掌管着地球,管好管坏又当别论。
可真是这样吗?你也知道,事情可能正好相反。或许,我们是被侵略者,是被征服、被利用的一方。
某些海洋动物变成半动物、半植物而活了下来。它们吞并海藻,海藻则把自己变成对整个结合体的生命至关重要的复杂植物组织。我揣想,如果巨蛤有稍好些的头脑,它或许该为自己怎样奈何了植物界而时时痛悔,悔恨自己吞并了这么多生命,把这么多的绿色细胞变为奴隶,而自己则靠它们的光合作用而活着。但是,对待这件事,植物细胞兴许会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是以最满意的条件俘虏了巨蛤,靠它组织内的小小镜片而为自己的利益聚集着阳光。也许,海藻也会因自己以众凌寡奈何了巨蛤而有伤心之时呢。
还算幸运,我们的处境或许跟巨蛤差不多,只是规模大些。大概事情无非如此:在地球形态发生的某一具体阶段,需要有我们这样的生物,至少有一段时间,需要我们获取并输送能量,照看新的共生系统,为将来的某一时期积累信息,做一定量的装饰,甚至把种子向太阳系里撒播。
就是这么回事。地球算是找着干活儿的了。
假如我还有一点发言权,我就会很愿意扮演这种有用的角色,而不做一种本质上不属这地球的生灵(我们实际上似乎正在向这种生灵演进)。这将意味着,如果我们真的认为,我们是自然的不可分割的成分,那么,我们在对待彼此的态度上就得来一番相当根本的改变。我们最应该忧心的环境无疑是我们自己。我们将从自己身上,发现我们已从大自然的其他部分看到的奇观。说不定,我们甚至会承认,我们有着所有高度分化的生物所固有的脆弱性,于是会开展一场运动,把我们自己作为濒临危险的珍贵物种加以保护。我们不会失败。
(选自刘易斯•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曾经认为,人要胜天、掌握奥秘、控制一切是人类的道义责任和社会义务。
B.因为人类是自的主人,所以与其他生物一样,也必须依赖其他生物才能生存。
C.人类是地球的负责人,负责管理地球,并深入其中,而且要将地球管理得很好。
D.人类必须承认,人类具有作为生物的脆弱性,甚至会成为濒临危险的珍贵物种。
(2)下列各项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之所以有起伏变化,是因为受到大自然的惨痛教训。
B.人类一直认为地球是人类的私有财产,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条件是世界存在的意义。
C.作者认为,人类最应该忧心的环境就是人类自身,但人类能否保护好自身不一定。
D.社会科学家在深入探讨生态和环境问题后,重新得出了人类是自然的主人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把人类看作是一种独立的、与其他任何生命形式都具有质的不同的特殊物种。
B.人类卷入控制地球上的生命的程度已相当之深,并已成为自己环境的主要特征。
C.作为生物,人类也许需要为新的共生系统获取并输送能量,为自身世界积累信息。
D.人类或许也是被其他生物征服、利用的一方,是地球某一具体阶段需要的生物。组卷:6引用:3难度:0.2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疫情期间,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此,税务部门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积极开展“银税互动”,缓解企业资金困境。今年以来,纳入“银税互动”的企业从纳税信用A级、B级拓展到M级,数量增加了一倍。上海众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有高达1200多万元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仅用一周时间,该公司便在“银税互动”平台获得了200万元贷款。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笔资金的注入,不仅解决了30位研发人员工资发放难题,而且为获取下一轮融资争取了时间。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出台了多批支持抗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何确保企业应享尽享这些税收优惠?税收大数据成为各地税务部门准确“找”到应享未享企业的重要工具。深圳市税务部门联合发改委等部门开展企业画像,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查找潜在扶持对象名单。差点错过优惠的深圳市新大运车城有限公司在税务部门的提醒下,及时享受二手车经销企业减按0.5%征收率缴纳增值税优惠。
如何让纳税人在疫情期间尽量少跑路,也是税收数据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今年4月,宁波余姚市税务部门上线了“智能办税体检报告”功能,通过预先整合各项办税数据,从申领发票、发票代开等办税服务厅高频办理事项入手,借助智能程序为纳税人日常办税行为习惯精准“画像”,在纳税人上门办税现场即时为其出具“智能办税体检报告”,并从“非接触式”办理途径、操作指引等方面逐项提出办税效率优化方案,向纳税人推介更优的办税路径。
(摘编自《税收大数据:服务全局的力量不断生长》,《中国税务报》2020年7月15日)
材料二:
除了税收政策手段,税收大数据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由于税收大数据特别是增值税发票数据具有覆盖面广、及时性强、颗粒度细的天然优势,可以从供销链、上下游两端发力,发挥数据优势牵线,打通供需对接壁垒,助力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动。在广东,通过税收大数据搭桥,遂溪县乐民镇经济合作社与遂溪县广汇连锁超市建立购销关系,实现农超对接,仅第一次合作就销售番薯300万斤,销售额达690万元;在湖南,浏阳炉烟村通过税收大数据匹配,最终与长沙天野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种植有机蔬菜的村民们不用再担心销路……在全国,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
(摘编自《为乡村振兴贡献税务力量》,《光明日报》2021年5月1日)
材料三: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税务局稽查局成功查办一起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经初步查明,该案涉及增值税普通发票137份,涉案金额、税额达1500余万元。
根据外省发来的协查线索,长白山税务局稽查局成立专案组,依法对涉案企业进行调查。
经过对涉税信息的梳理比对,发现该企业有接受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的可能性。
该局充分借助大数据优势,依托信息化手段,运用信息化战法,对疑点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进销发票数据开展建模比对,逐渐梳理出该企业的发票、资金流向,最终锁定了企业接受虚开发票的证据,使得案件查办工作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专案组成员迅速对企业实际控制人展开询问,在充分的证据面前,企业实际控制人最终承认了购买增值税普通发票冲减生产成本的事实。
(摘编自《长白山税务局稽查局大数据分析精准打击虚开发票违法行为》,“中国吉林网”2021年6月16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陷入资金困境、纳入“银税互动”的企业数量增加了一倍,纳税信用等级从A级、B级覆盖至M级。
B.深圳新大运车城有限公司作为二手车经销企业,原本不可减按0.5%征收率缴税,但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享受到了税收优惠。
C.借助税收大数据平台,广东遂溪县乐民镇经济合作社与广汇连锁超市建立购销关系,以2.3元/斤的价格共销售番薯300万斤。
D.长白山某企业涉税违法行为被曝光,该企业购买了137份增值税普通发票以冲减生产成本,涉案金额巨大,高达1500余万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期间,上海众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资金缺口大,工资发放困难,通过“银税互动”平台快速获取的200万元贷款,缓解了该企业资金困境。
B.借助税收大数据可提高纳税人的办事效率,比如在宁波余姚市纳税人只要在办税服务厅出具“智能办税体检报告”,就能获取更优办税路径。
C.湖南浏阳炉烟村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的资源作用,打破供需对接壁垒,成功匹配到有合作意向的公司,村民种植的有机蔬菜将顺利销售出去。
D.长白山税务局稽查局利用增值税发票数据覆盖面广、及时性强、颗粒度细等特点,借助大数据分析,成功打击了企业接受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
(3)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组卷:3引用:3难度:0.1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原阳秋
乔叶 香菜又叫芫荽,可她更喜欢把它叫香菜。听听,香,菜。不由分说气势逼人地就把“香”字占了去,这股子傲娇劲儿,啧啧。不过,名字和味道都很傲娇的香菜真到成了菜的时候,就显出了矫情。乍一看似乎挺低调,因它从不做主菜,只是一道配菜。只是凉菜的底边儿,热菜的俏尖儿,煲汤时也是最后一道花色儿。可是再细品,这低调不是真低调,有没有它,菜的品相还真是不太一样。该有它的时候没有它,菜到底就短了些微的精气神儿。
香菜成了她厨房里的日常,每一顿都离不了。可市场上十有八九见到的都是大香菜,大杆子大叶儿,样子糙,香味儿也跟着糙。好香菜要水嫩嫩的,一点儿不能干。还不能久放,一放两三天,蔫样子就出来了。
为了香菜,她没少发愁。说来好笑,为香菜发愁,也不算是个正经事儿。
那天,她在小区闲逛。逛着逛着,她就闻到了香菜味儿。这香菜味儿是很随意的,随意里却有着一种浓郁,她直觉来了:好香菜。
她小心翼翼地循着这味道,轻手轻脚地跟踪着,走了不多一会儿,眼前果然就出现了一盆香菜。香菜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刚刚长出了俏模样。半尺高,婷婷袅袅,细碎的叶子嫩嫩地擎着。她蹲下来,摸了摸她们的绿叶子,又摸了摸盆里的土,那土有点儿黏手的润。
真是一盆好香菜。真想掐两棵。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掐了。回家配了紫菜和虾米,吃了一顿虾肉馄饨。味道好极了。
有一次就有两次,越掐她越觉出了这香菜的好。现掐现吃的新鲜劲儿也着实让人惦记。也是奇怪,她从秋天掐到冬天,又从冬天掐到春天,掐了一次又一次,居然一次也没有碰见过那个主家。掐着掐着,香菜还又多出了一盆。
有一天,她在厨房忙着,腾不出手,便喊儿子去掐。
“我不去偷。”儿子断然拒绝。
“怎么叫偷?”她恼了。
“人家知道不?不知道就是偷。”儿子言之凿凿。
“我倒想告诉人家,可找不着人。”她气得要撂勺子。
“你找了没?诚心找能找不着?”小家伙要把她给噎死了。
怎么找?偌大的小区,还真是毫无头绪。贴个启事:寻找香菜主人?这也太可笑了吧?她寻思,这香菜主人是个什么人呢?是退休的老人家吧?千万别碰到个老太太,老太太多半是难缠的,她又该怎么脱身呢?
她仔仔细细地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好了,每次给一块钱,而且必须是硬币,半深半浅埋在盆里,这样主人总能看到吧,也不至于风吹了。
从此,她掐得越发踏实了。
那一天,她又去掐香菜,刚刚直起身,就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看着她。
“你这香菜,是在这盆里掐的吧?”老太太口气很平静,却是一副押解罪犯指证现场的口气。
她站住,点点头,谄媚地笑笑,回头指指那个盆:“您种的?”
“嗯。”老太太的脸突然硬起来,“吃人家的菜,也不打个招呼啊?”
“找不着人。总不能整天蹲在这里等吧,还是挨家挨户问?还上班呢,特别忙。”
她忐忑着奋力往语气里注入诚恳,“我每天放了1块钱的。”
“都是你放的?十二块。我是卖菜的?”老太太脸更硬了。
“对……我不是那个意思。”她有点儿心慌,果然是个难缠的老太太。
“不是钱的事儿。我不缺那点儿钱。”老太太又说。
“知道,我知道。”她赶紧应答,“您的劳动,很辛苦的。”
她有些后悔掐那些香菜了。
“好吃不?这是原阳秋。”老太太终于又开了口。
“好吃,好吃,真好吃。这香菜……还分种类啊?”她暗暗松了口气,“过两天,我也去买点儿种子,跟您学种香菜吧。”
“不是特别忙么?你知道啥时候浇水?浇多少?你们年轻人,啥都不知道。就知道吃。”
她乖乖点头,任老太太抢白。
老太太回身看一眼楼群:“住几号楼?”
“三号楼一单元。”——又有点儿悬心,不会是去物业告她一下吧?
她看着老太太的脸色,把手里那根香菜递了过去:“还给您。”
“嗤,”老太太倒是一副气笑了的样子,“都掐下来了,还我干啥?”
“那,您的香菜,我以后还能吃不?”
“这人,我还甩不脱了。”老太太又笑了,“以后,吃你自己的,也别往盆里放钱了。”
“哦。”她有些落寞。说到底,这老太太,还是小气呢。——她打了一下自己的脸。呸,这念头起得没良心呢。不能太贪婪不是?碗米养恩,斗米养仇。难不成人家的好香菜还养出了自己的小怨恨?
一周后,她发现自己家的单元门口,出现了一个花盆。花盆里,种的也是香菜。她端详了好一会儿,这香菜和老太太盆里的一模一样,也是原阳秋呢。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儿子”这一形象虽着墨不多,但和“她”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作者对“她”的偷窃行为的不齿。
B.“她”是线索人物,小说通过对“她”的经历和细微的心理变化的刻画串起整个故事情节,突出小说主题。
C.小说题为“原阳秋”,但前面较大篇幅没有出现这个名称,只是介绍香菜,制造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她”被老太太拒绝后,有些落寞,然后怪老太太小气,马上又自责,这些细腻的心理活动使这一形象更为丰满。
(2)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
(3)小说在塑造老太太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组卷:4引用:3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蜂通常在早春从冬眠中醒来,享用新开花朵的花粉。然而,它们有时醒得太早,发现植物仍然没有开花,也没有花粉,① 。幸运的是,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大黄蜂有一个锦囊妙计。据《科学》最新研究,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Consuelo De Moraes和她的同事发现,工蜂可以用口器在叶子上刺出小孔,从而使植物② 。De Moraes及其同事无法通过在植物叶片上打孔诱导提早开花。这表明,蜜蜂可能会提供③ ,比如当它们刺入叶子时,会将唾液中的化学物质注入。
(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组卷:4引用:8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对话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7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