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春江花月夜》2021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4/20 14:35:0

五、古代诗歌阅读

  •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初归石湖
    范成大[注]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范成大,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今属江苏)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政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
    B.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C.颈联第一句写诗人信步行走在石湖畔,因为路是旧时认识的,所以不必担心走错,照应了诗题中的“初归”二字。
    D.颈联第二句写自己几次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地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组卷:14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凝香斋
    曾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注释】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潮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香炉:香炉峰。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
    B.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
    C.任所济南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湖光,下句泉水。纯静的湖水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砂石如玉,清寒的泉流冲激,悦耳清幽。
    D.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诗句声形色兼备,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
    E.尾联归结全诗。置身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潜心书史,其清幽意境与高雅情趣让诗人疑是在庐山香炉峰的景物绝佳处。愉悦之情,如超脱世外,暗含辞官归田之念。
    (2)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组卷:45引用:20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1)“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诗歌内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包含了诗歌内容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所体现的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B.诗人由春江的美景写起,写江上的明月,并由江月生发出江月永恒、人生代代的哲学思考。
    C.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在下半篇转到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上,借月写出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全诗以江为主体,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赞叹自然的奇丽,讴歌爱情的纯洁,探索人生的哲理,构成奇妙的艺术世界。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组卷:900引用:38难度:0.5
  •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寨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今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冲“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2)《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组卷:166引用:46难度:0.6
  •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2)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组卷:37引用:19难度:0.6
  •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诗歌前八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请简要赏析“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两句。
    (3)前人认为这首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8.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尤其是第一句“海上生明月”之“生”字,历来为炼字经典,你认为“生”字妙在何处?
    (2)诗中的“生”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有什么相似之处?

    组卷:3引用:1难度:0.5
  • 9.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闺思(其一)
    张仲素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注】
    【注】金微: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
    (1)两首诗通过对秋虫的鸣叫的描写分别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两首诗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何相同点?请结合诗句任意选取两点简要分析。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10.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1)诗歌的一、二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赏析“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中的“催”“寄”两个字。
    (3)下列各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A.“青枫浦上”暗用《楚辞•招魂》中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暗含离别之意。
    B.“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满”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洒满”的意思。
    C.“鱼龙潜跃水成文”中的“文”为通假字,通“纹”,“波纹”的意思。
    D.“明月楼”指思妇的闺楼,出自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组卷:2引用:1难度:0.6

七、其他

  • 31.解释重点词。
    扁舟子:
     

    明月楼:
     

    月徘徊:
     

    相望不相闻:
     

    组卷:4引用:1难度:0.9
  • 32.请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组卷:2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