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七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12/14 7:0:2

一、选择题。

  • 1.丘成桐作为我国著名数学家,他的成就可以说是享誉世界。22岁时便在美国的加州伯克利分校获得了博士学位;26岁时成为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授;27岁一举突破世界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他善于提出问题的做法是在中学时代养成的,这种思维方式和做法成为他在研究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这表明(  )

    组卷:44引用:15难度:0.6
  • 2.伴随着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某中学的校园里沸腾起来,到处都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每周三的社团活动开始了。经典诵读社团书声琅琅,舞蹈社团翩翩起舞,合唱团歌声悠扬,书法社团书韵飘香,乒乓球社团英姿飒爽,足球社团刻苦训练,手工社团探索创新,美术社团用画笔描摹多彩世界,象棋社团人头攒动……这说明中学生活(  )
    ①涵养我们高尚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
    ②探索崭新知识领域,增加我们的知识
    ③打开真实社会之门,经历社会的历练
    ④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添彩我们的生活

    组卷:12引用:1难度:0.5
  • 3.2022年5月20日,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正式上线,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截至2022年5月,该平台已汇聚国家开放大学自建学习资源、338所知名高校的课程资源等共计50万门,致力于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这(  )

    组卷:12引用:1难度:0.5
  • 4.2022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发去贺信,“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读书学习能点亮我们的生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学习只是知识的获取
    ②学习能让我们生活更充实
    ③学习点亮个体生命
    ④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

    组卷:140引用:13难度:0.5
  • 5.四个人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严格遵守,相互监督。每天6点10分准时起床进行早读学习,不讲闲话,不开“夜车”,学习效率最大化。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  )

    组卷:12引用:1难度:0.5
  • 6.他们认为,枯燥的读书因抽查而变得有趣,个人单挑不了的数学题在讨论后解决,相互交流的英语佳句唤醒了新的世界。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学习(  )
    ①让我们拥有充实的生活
    ②每时每刻都能带来快乐
    ③激发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④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组卷:1引用:1难度:0.6
  • 7.“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越是没有本领的人就越加自命不凡。”这些话共同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名句能体现这个道理的有(  )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②“吾日三省乎吾身。”(《论语》)
    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谚语)
    ④“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

    组卷:20引用:4难度:0.9
  • 8.小海在日记中写道:“在中学这个新的环境,我要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形象。我不仅要改掉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的习惯,还要改掉斤斤计较的坏毛病。”从日记中可以看出小海想要(  )

    组卷:39引用:6难度:0.5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21题12分,22题16分,23

  •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一项关于“子女心目中的父母”的调查结果
    (1)根据调查结果,概括现代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
    材料二: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来到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三苏祠,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他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2)运用亲情之爱有关知识,谈谈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意义。
    材料三:《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中记录道:“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3)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呢?

    组卷:74引用:3难度:0.5
  •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并一直延续至今。中国古代,有“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从哲学角度说明了人类生命是天地演化的产物,有了天为生命提供了阳光、空气及适宜的气象,地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水、土壤及其他有利的地理环境,生命才能在天地阴阳交互作用下形成。此外,也有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的感慨。
    (1)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材料一体现了生命的哪些特征?
    材料二:山西朔州一家面馆,常年向环卫工人提供三元一碗的手擀面,这样的爱心之举已经坚持了十一年,原本八元钱的一大碗手擀面,环卫工人可以少花五元钱,而这样的“赔本买卖”是面馆老板孙桂林十一年前就定下的规矩。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面馆老板孙桂林的人生是否值得?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大中,一直致力于发展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先进核能系统。他带领产学研联合团队实现了我国高温气冷堆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整体发展过程,为我国在先进核能领域逐步走向世界前沿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3)结合材料分析,王大中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组卷:11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