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2021年同步练习卷(7)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他去上学时,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m/s,为了不迟到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3m/s,他上学的整个路程平均速度为( )
组卷:168引用:4难度:0.7 -
2.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华提前5m到达终点,若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小华仍在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他们仍按原来的平均速度奔跑,则( )
组卷:89引用:6难度:0.5 -
3.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10引用:6难度:0.6 -
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72引用:5难度:0.5 -
5.甲、乙两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甲、v乙,甲车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4秒,两车相距6米,则( )
组卷:85引用:2难度:0.6 -
6.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63引用:6难度:0.8 -
7.如图所示,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A点向上运动,点 B、C、D是每隔2秒记录的气泡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139引用:4难度:0.6
五、综合题
-
20.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
,即v=路程时间,单位是m/S.初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电功率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我们在高中物理当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做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Δv表示,它等于前后两次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st
(1)加速度的定义公式为a=。
(2)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为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是8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Δv=m/s。
(3)若问题(2)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m/s2。组卷:28引用:3难度:0.7 -
21.汽车已成为许多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行车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图,双黄线右侧的两个机动车道,每车道宽3.6米,一辆长为4.5米、宽为1.8米的轿车A,以54千米/时的速度,由南向北匀速行驶在左侧机动车道正中间,某时刻,在距离轿车前方s=22.5米的岔路口的C点,一辆长为1.8米的自行车,突然从非机动车道横穿机动车道,不考虑轿车和自行车车速和方向变化,以及制动情况,自行车车速只有在 和 范围内才能避免与轿车相撞。所以行车时随时注意观察周围车辆,按照红绿灯信号要求,保障安全通行。组卷:63引用:1难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