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五四学制)

发布:2024/11/26 17:30:2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如图为水螅体壁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3难度:0.5
  • 2.线虫病是人类食入寄生在鱼类或软体动物体内的异尖线虫的幼虫引发的疾病,是人畜共患病,在全球呈扩散趋势。下列动物与异尖线虫相同点最多的是(  )

    组卷:52引用:8难度:0.5
  • 3.2020年6月,穿山甲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被覆鳞甲,外观很像爬行动物,但在分类上属于哺乳动物。主要判断依据是(  )

    组卷:517引用:47难度:0.6
  • 4.观察如图中四种动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5引用:8难度:0.7
  • 5.鱼儿离不开水,将鲜活的鱼从水中捞出来,鱼很快就会死亡是因为(  )

    组卷:29引用:2难度:0.9
  • 6.中国科学家在三峡地区大约5.5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类新的动物化石,科学家命名其为“夷陵虫”。夷陵虫身体两侧对称,呈长条形,具有明显的体节,也具有前后和背腹的区别。推测其最可能为(  )

    组卷:47引用:6难度:0.4
  • 7.下列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搭配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5
  • 8.有关如图4种动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6
  • 9.同学们在校园生物角看到了河蚌、青蛙、蚯蚓、鲫鱼等动物,对它们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下列关于它们的呼吸和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87引用:16难度:0.5
  • 10.下列齿型,最有可能属于植食性动物的是(  )

    组卷:264引用:15难度:0.5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6个小题,共50分。)

  • 30.研究者以胡蜂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图一所示实验:将五种不同颜色的盒子按A~E字母顺序编号,盒子间按照A-B、B-C、C-D、D-E两两组合,组合后盒子之间是相通的。在每个组合中,总是在字母编号靠后的盒子内给予电击刺激。训练阶段:将40只胡蜂依次放入上述4种组合的盒子中央自由运动,当其运动至电击区域时会感觉不适而进入另一端,每种组合方式都对胡蜂进行反复训练(图一所示训练1.2.3.4)。测试阶段:训练后的胡蜂被放入到B-D、A-E两组新组合的盒子中(图一所示测试1.2),不给予电击,运动相同时间后统计不同盒子内胡蜂的比例,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1)通过图一所示的反复训练,胡蜂会将盒子的
     
    与电击感受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从而避免伤害。从获得途径上来说,这属于一种
     
    行为。该行为是由
     
    决定的。
    (2)由图二可知,在两组新组合中,胡蜂更加倾向于选择编号为
     
    的盒子,说明胡蜂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3)胡蜂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由此可以判断胡蜂属于
     
    动物;胡蜂有3对足、2对翅,因此可以进一步判断其属于该类动物中的
     

    (4)与蜜蜂不同的是,胡蜂群体中成员之间除分工明确外,一些成员为争夺统治地位还存在激烈竞争,成员间形成一定等级。由此判断胡蜂属于具有
     
    行为的动物。
    (5)研究者在研究胡蜂的行为时,使用了
     
    法和
     
    法。

    组卷:5引用:3难度:0.6
  • 31.蝗虫是农业害虫,大山雀是其天敌之一。蝗灾爆发的最关键原因是蝗虫从散居型到群居型的转变。请你根据下列图表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可能通过保护色防御大山雀捕食的是
     
    型蝗虫。分析图2中实验数据推测,除体色因素外,
     
    型蝗虫还有其他防御大山雀捕食的方法。
    (2)科学家检测发现,两种类型的蝗虫释放不同挥发性物质的量存在差异(图3)。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
     
    (a/b/c/d)物质。经测定,该物质为苯乙腈。
    (3)综合图2和图3的研究结果尝试推测,群居型蝗虫被捕食率很低的原因可能是:群居型蝗虫能够
     
    ,从而具有防御大山雀捕食的作用。
    (4)为探究上述推测,研究者设计如下两组实验。按照下表选取不同蝗虫与饥饿处理的大山雀放入同一笼中,相同时间后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组别 第一组实验 第二组实验
    蝗虫 散居型蝗虫 群居型蝗虫 去除苯乙腈的群居型蝗虫
    蝗虫数量 50只 50只 50只 50只
    饥饿处理的大山雀 10只 10只
    ①本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将大山雀进行饥饿处理的原因是
     

    ②第一组实验中“?”处选取的是
     
    (填字母)蝗虫。
    a.涂抹苯乙腈的散居型
    b.去除苯乙腈的散居型
    c.涂抹苯乙腈的群居型
    d.去除苯乙腈的群居型
    ③预期实验结果:第一组实验中散居型蝗虫被捕食率大于“?”处选取的蝗虫,第二组实验中群居型蝗虫被捕食率
     
    (填“大于”或“小于”)去除苯乙腈的群居型蝗虫。

    组卷:8引用:1难度:0.2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