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高考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代代先人在追梦路上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却没有丢弃神话,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文化信念和前行的力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代代传承者在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着这种古老文化,因此也促成了神话在民间生存的高度自适性,形成了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多渠道与多维度。其中,在表达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方面尤为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多民族神话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记忆与表达。追忆与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的文化溯源,人类正是在这种特定语境下的文化反思与身份定位中,积极寻找到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伏羲”这个名称,不仅在以往的文献中出现了“牺”“宓羲”“庖牺”“包牺”“炮牺”“牺皇”等称谓,反映出其流传的广阔时空,在现当代民间采集的神话中还有“伏依”“伏戏”“牛羲”“伏羲兄妹”“伏义兄妹”“苏哥细妹”等各种变体,同样表明伏羲在各民族神话中已经成为共识。不同民族对共同始祖的认同与信仰,使各民族之间产生了一种基于共同血缘关系的亲和力,是群体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文化表征,有利于增强群体内在的凝聚力和家国情怀的有机统一。
          其二,多民族神话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建构与积淀。神话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塑造出一系列具有象征性和共识性的文化符号。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不仅成为后世各类文化创造的核心母题,而且塑造着各民族共同的文化意志与高度的中华文化认同。如各民族神话中非常普遍的龙、凤、熊、虎、麒麟等形象以及图腾崇拜、吉祥物等意象,往往都体现出异曲同工的文化共识与相似审美。以“龙”为例,不仅汉族神话中把远古祖先、“三皇五帝”、文化英雄等的出生、特征和事迹与“龙”联系起来,彝族神话中的“支格阿龙”,白族、傣族神话中的“九隆”以及许多少数民族神话叙述的行云布雨、保佑苍生的龙王、龙神等,无一不表达出中华民族与“龙的传人”“龙文化”的密切关系。与之相关的神话的传承与再生产则不断丰富着这些文化符号的内涵,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三,多民族神话对中华优秀人物、经典文化事件的塑造与共享。伴随着神话的历史化、历史神话化以及历史上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在多民族多地区的广泛传播,许多英雄人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甚至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时也会融入民间神话传承中。像《格萨尔》中的主人公“格萨尔”,在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等众多民族中流传,是多民族共同赞颂的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英雄。在各民族不断融合与共同发展的进程中,神话以其强大的解释功能与传播功能推动了具有共性的文化事件,像共同的传统节日、共性的民族习俗、美美与共的人生仪礼等。正是中华民族这块丰厚的文化土壤中,包括神话在内的多民族文化跨时空多维度共生、共享与共同发展,才培育出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同呼吸共命运的民族精神。
          在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掘好、研究好、阐释好和应用好这些弥足珍贵的各民族神话资源,不仅恰逢其时,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文化担当。
    (摘编自王宪昭《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代代传承者对神话不断继承、创新、发展,促成了神话在民间生存的高度自适性。
    B.人类在追忆、缅怀祖先时进行文化反思与身份定位,积极寻找与时代发展契合的观念。
    C.神话塑造出的具有象征性和共识性的文化符号为后世各类文化创造提供了核心母题。
    D.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时会融入民间神话传承之中,因此神话与历史可以互相渗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提出中国神话得以延续的原因,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引领下文。
    B.文章在论证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时,着眼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
    C.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使论证更严密、具体,增强了说服力。
    D.结尾运用类比论证突出神话作用并提出时代赋予的命题,总结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解决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的问题,便完成了文化溯源。
    B.各民族神话中有些意象非常普遍,造成这些民族在文化共识与审美上较为相似。
    C.“龙”这一文化符号的内涵不断丰富,可见与之相关的神话的传承并非死板的沿袭。
    D.各民族具有共性的文化事件,使神话的解释功能与传播功能不断强大。

    组卷:6引用:1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此次长征八号一口气将22颗卫星送上太空,创新我国1箭多星的最高纪录。未来中国将就此进入“太空共享模式”。
          所谓的太空共享模式是指长征八号发射的卫星,主要由其他7家研发单位承建,相当于日常生活中的“拼车”,不仅能够极大程度减少成本,还可以提升效率。能够预料得到,此次的成功探索,将为今后我国火箭发射提供新思路,而这也恰好能解决人类对太空需求量大的问题。从1956年成立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开始,中国一直艰苦奋斗,一步步克服了西方国家对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封锁,从没条件、没技术、没人才、没资金的白手起家,发展到如今的蓬勃场景。
    (摘编自《中国航天再次传出好消息,一箭22星成功发射!》,“网易新闻”2022年3月4日)
    材料二:
          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全箭长约48米,芯一级直径3.35米,芯二级直径3.0米,起飞重量约198吨,起飞推力约240吨,可实现太阳同步轨道3吨运载能力。
    “一箭多星”技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所有载荷发射到同一条轨道;另一类是分别将不同的卫星发射到各自的轨道。两类发射,对应着不同的运载火箭要求。
          第一类发射任务是在运载火箭的末子级关机后,只需要将所承载卫星依次释放出来即可。这其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各个卫星释放后可能出现碰撞。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难,即控制释放卫星时的速度或者时间,使其稍有不同。
          至于将多颗卫星发射到不同轨道,就没那么简单了。它要求运载火箭在满足前者技术水准的基础上,还要在进入初始轨道后,依然具备变轨的能力,这就不是常规的运载火箭可以做到的了。它需要卫星从“上车”到“下车”的整套流程解决方案。
    (摘编自《长征八号“一箭22星”,最大的技术突破可能不是你以为的卫星数量》)
    材料三:
          一箭发射22颗卫星,如何实现?
          一次要将这么多卫星安全顺利送达目的地,首先要解决“乘客”在整流罩内的布局问题。研制人员充分梳理卫星的结构形式、任务需求,创新设计了一款3层多星分配器,能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间内,为每颗卫星安排舒适的“座位”。
          此外,卫星到天上后要离开箭体,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卫星不同的解锁方式和分离能源所带来的运动偏差。研制团队根据卫星布局,对所有箭体和卫星偏差进行多轮仿真计算,设计了12次分离动作,确保22颗卫星安心“下车”。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段保成说:“星箭分离中长八火箭宛如跳了一出‘芭蕾’,22颗星如‘天女散花’一般释放。”
    (摘编自《一箭发射22颗卫星,如何实现?》,“人民网”2022年2月28日)
    材料四:
          运载火箭进入到目标轨道以后,需要依次释放载荷,由于载荷偏多,为保证避免卫星碰撞,释放的时间间隔相应延长,因此需要运载火箭具有一定的供电能力。目前大多数卫星使用太阳能帆板,具有可持续的供电能力。而运载火箭通常使用蓄电池,并不能持续地提供电力。在实际操作之前,科研人员在地面要进行详细的数值计算与数学仿真,来模拟火箭入轨以后依次释放载荷的过程,保证卫星释放可靠、安全。
    (摘编自《一箭22星成功发射!这么多卫星如何“排队入轨”?》,“腾讯网”2022年3月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八号一箭22星成功发射,创新我国1箭多星的最高纪录,说明我国在此技术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
    B.太空共享模式能够减少成本、提升效率,为今后我国火箭发射提供新思路,解决人类对太空需求量大的问题。
    C.八遥二火箭起飞重量约198吨,起飞推力约240吨,运载能力强大,可实现太阳同步轨道3吨运载能力。
    D.通常,卫星与运载火箭对电池持续输出电力的需求不同,卫星使用的电池与运载火箭使用的电池也不一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二、三均以“车”设喻,材料三还提到“芭蕾”等,都使原理解说更加生动形象。
    B.材料二、三、四都提到了卫星如何离开箭体、如何运行的相关问题,但论述侧重不同。
    C.为降低各个卫星释放后碰撞的概率,可控制释放卫星时的速度或时间,使其稍有不同。
    D.将多颗卫星发射到同一条轨道较容易,但“天女散花”说明22星发射的轨道全都不同。
    (3)我国火箭发射事业不断进步,科研部门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4引用:1难度:0.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有二伯的性情真古怪,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他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话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夏天晚饭后大家坐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大家都是嘴里不停地讲些个闲话,讲得很热闹,就连蚊子也嗡嗡的,就连远处的蛤蟆也呱呱地叫着。只是有二伯一声不响地坐着。①他手里拿着蝇甩子,东甩一下,西甩一下。
          若有人问他的蝇甩子是马鬃的还是马尾的?他就说:“啥人玩啥鸟,武大郎玩鸭子。马鬃,都是贵东西,那是穿绸穿缎的人拿着,腕上戴着藤萝镯,指上戴着大攀指。什么人玩什么物。②穷人,野鬼,不要自不力,让人家笑话。”
          传说天上的那颗大昴星,就是灶王爷骑着毛驴上西天的时候,他手里打着的那个灯笼,因为毛驴跑得太快,一不加小心灯笼就掉在天空了。
          我说:“有二伯,你说那天上的大昴星到底是个什么?”
          他没有立刻回答我,他似乎想了一想,才说:“穷人不观天象。狗咬耗子,猫看家,多管闲事。”
          我又问,我以为他没有听准:“大昴星是龙王爷的灯笼吗?”
          他说:“你二伯虽然也长了眼睛,但是一辈子没有看见什么。你二伯虽然也长了耳朵,但是一辈子也没有听见什么。你二伯是又聋又瞎,这话可怎么说呢?比方那亮亮堂堂的大瓦房吧,你二伯也有看见了的,可是看见了怎么样,是人家的,看见了也是白看。听也是一样,听见了又怎样,与你不相干……你二伯活着是个不相干……③星星,月亮,刮风,下雨,那是天老爷的事情,你二伯不知道……”
          有二伯真古怪,他走路的时候,他的脚踢到了一块砖头,那砖头把他的脚碰痛了。他就很小心地弯下腰去把砖头拾起来,他细细地端详着那砖头,看看那砖头长得是否不瘦不胖合适,是否顺眼,看完了,他才和那砖头开始讲话:“你这小子,我看你也是没有眼睛,也是跟我一样,也是瞎模糊眼的。不然你为啥往我脚上撞,若有胆子撞,就撞那个耀武扬威的,脚上穿着靴子鞋的……你撞我还不是个白撞,撞不出一大二小来,臭泥子滚石头,越滚越臭……”
          他和那砖头把话谈完了,他才顺手把它抛开去,临抛开的时候,他还最后嘱咐了它一句:“下回你往那穿鞋穿袜的脚上去碰呵。”
          祖父说,有二伯在三十年前他就来到了我们家里,那时候他才三十多岁。
          而今有二伯六十多岁了。
          他的乳名叫有子,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还叫着乳名。祖父叫他“有子做这个”,“有子做那个”。
          我们叫他有二伯。
          老厨子叫他有二爷。
          他到房户、地户那里去,人家叫他有二东家。
          他到北街头的烧锅去,人家叫他有二掌柜的。
          他到油房去抬油,人家也叫他有二掌柜的。
          他到肉铺子上去买肉,人家也叫他有二掌柜的。
          一听人家叫他“二掌柜的”,他就笑逐颜开。叫他有二爷叫他有二东家,叫他有二伯也都是一样地笑逐颜开。
          有二伯最忌讳人家叫他的乳名,比方街上的孩子们,那些讨厌的,就常常在他的背后抛一颗石子,掘一捧灰土,嘴里边喊着“有二子”“大有子”“小有子”。
          有二伯一遇到这机会,就没有不立刻打了过去的,他手里若是拿着蝇甩子,他就用蝇甩子把去打。他手里若是拿着烟袋,他就用烟袋锅子去打。
          把他气得像老母鸡似的,把眼睛都气红了。
          那些顽皮的孩子们一看他打了来,就立刻说:“有二爷,有二东家,有二掌柜的,有二伯。”并且举起手来作着揖,向他朝拜着。
          有二伯一看他们这样子,立刻就笑逐颜开,也不打他们了,就走自己的路去了。
          祖父叫他“有子”,他不生气,他说:“向皇上说话,还称自己是奴才呢!总也得有个大小。宰相大不大,可是他见了皇上也得跪下,在万人之上,在一人之下。”
          有二伯的行李,是零零碎碎的,一掀动他的被子就从被角往外流着棉花,一掀动他的褥子,那所铺着的毡片,就一片一片地好像活动地图似的一省一省的割据开了。
          有二伯的枕头,里边装的是荞麦壳,每当他一抡动的时候,那枕头就在角上或是在肚上漏了馅了,哗哗地往外流着荞麦壳。
          有二伯是爱护他这一套行李的,没有事的时候,他就拿起针来缝它们。
          缝缝枕头,缝缝毡片,缝缝被子。
          不知他的东西,怎那样的不结实,有二伯三天两天的就要动手缝一次。
          有二伯的手是很粗的,因此他拿着一颗很大的大针,迎着太阳,好像一颗女人头上的银簪子似的。
          他往针鼻里穿线的时候,那才好看呢,他把针线举得高高的,睁着一个眼睛,闭着一个眼睛,好像是在瞄准,好像他在半天空里看见了一样东西,他想要快快地拿它,又怕拿不准跑了,想要研究一会再去拿,又怕过一会就没有了。于是他的手一着急就哆嗦起来,那才好看呢。
          有二伯的行李,睡觉起来,就卷起来的。卷起来之后,用绳子捆着。好像他每天要去旅行的样子。
          有二伯没有一定的住处,今天住在那咔咔响着房架子的粉房里,明天住在养猪的那家的小猪官的炕梢上,后天也许就和那后磨房里的冯歪嘴子一条炕睡上了。反正他是什么地方有空他就在什么地方睡。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没有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塑造有二伯的形象,而是在琐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下层劳苦人民的悲欢喜怒。
    B.有二伯被人叫“二掌柜的”就笑,说明他希望突破封建等级的束缚,被祖父叫“有子”不生气,说明他又遵从封建等级观念。
    C.小说以孩子的视角写有二伯往针鼻里穿线,明明是很心酸的事,却反复说“那才好看呢”,表现出孩子的天真、单纯。
    D.“气得像老母鸡似的”“好像活动地图似的”“好像一颗女人头上的银簪子似的”等比喻,将有二伯的形象、境遇写得生动传神。
    (2)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表现出有二伯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这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7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互联网新生态里有一群“双11”销量百万级的村播,体量虽不大,但他们就像是我国广阔农村地区的一个个小而美的火炬,在镜头前挖人参、摘苹果、采榛蘑、做爆米花,让人们感受到充满生机的农村大地,更看到了中国经济的无限空间。①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乡村多种功能的开拓,农村的产品供给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从需求侧来看,农村有广阔的市场,也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正是看到了②
     
    ,一大批发达地区的企业、头部互联网公司纷纷带着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理念下乡,③
     
    ,抢占农村市场。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农产品的“上行”路上分一杯羹。
    “下沉”和“上行”的通畅,有赖于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环境改善、村容变美,不仅吸引了城里人到乡村创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返乡回巢。这些软硬件条件的相互补充、相互赋能,让曾经受技术、基建等限制而发展相对较慢的小镇、村庄,慢慢施展开了拳脚,也为未来的中国经济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段中多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其内涵。

    组卷:1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教授共同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为人类科学文明宝库贡献了璀璨的明珠。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了宇宙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奖。
          材料二: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中,苏炳添克服了身体的伤病,以32岁的“高龄”跑出9秒83的成绩,获小组第一,比他2018年9秒91的亚洲纪录快了0.08秒。
          材料三:陈贝儿是香港第一代娱乐新闻主播,曾采访过不少国际盛事和知名巨星。《无穷之路》让这位原本穿梭于霓虹灯的香港女孩华丽转身,穿梭全国六个省份,跨越重重困难,讲述中国脱贫故事、透过镜头向世界传递真实的中国的这条“无穷之路”。除了在香港本地取得了理想收视成绩之外,在海外亦好评如潮。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卓越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围绕“限制与超越”,结合你对自身、人类或社会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6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